龚 丽 谭亚男 张依心
(1.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3.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北京 100089)
本文以津市市为例,从基本市情水情、津市市水安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规划总体思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津市市水安全建设的发展方向,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津市市水安全战略。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澧水尾闾,洞庭湖滨,是湘西北水陆运输枢纽,湖南省六大良港之一,全区总面积558km2,辖4镇5街道,包括新洲镇、毛里湖镇、药山镇、白衣镇,三洲驿街道、汪家桥街道、襄阳街街道、金鱼岭街道、嘉山街道。津市市境内河流水系主要有澧水、毛里湖和冲柳高水三大水系;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342.1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3.58亿m3。
津市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关系居民生活生产的问题,全面推进防洪、饮水、用水、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农村水利、水生态环境等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津市市防洪排涝达标率已提高到90%,水库除险加固巩固率达到85%,供水保证率达到了95%,集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3%以上,津市市水安全体系初步建成。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的要求相比,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仍然存在短板弱项。
1.2.1 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仍然薄弱
津市市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防洪排涝保安体系,但仍存在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不强的短板。一是防洪能力偏低,防洪隐患突出,城市部分防洪工程标准不足20年一遇,流域内5万亩以下的堤防防洪能力大多仅为2~8年一遇;部分堤防如沅澧垸、西湖垸等堤防达标率低,部分老化失修,险工险段隐患多,防洪形势严峻。二是排涝问题严重,沅、澧水下游及尾闾地区、滨湖地区频繁发生涝灾,损失严重,由于治涝工程缺乏投入、标准低、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排涝能力不足。三是山洪灾害防治较差,津市市涔水、澹水防灾标准不高,防灾标准最薄弱的是山洪沟,除接纳本市地域所产水量外,还接纳澧县、临澧县部分乡镇所产水量,易造成排洪沟垮塌和淤积等问题。四是存在病险水库,津市市现有水库28座,其中小(1)型水库5座,小(2)型水库23座,部分水库存在渗漏、破损等问题。
1.2.2 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仍然不高
津市市已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区域供水稳步推进,城市供水稳定性和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谢家堰水厂原水处理规模偏小,供水量难以满足高峰用水需求,老百姓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津市市白龙潭水厂和谢家堰水厂的取水水源是澧水地表水源,而澧水沿线村镇多、工矿企业多,存在水体污染隐患和风险。
1.2.3 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仍然不足
全市产业用水面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配置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应对旱情能力不足,季节性缺水严重,供需紧张矛盾突出;二是农业用水保障率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水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三是用水效率与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等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万元GDP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全国水平接近,与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等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1.2.4 河湖生态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目前,津市市水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较严峻。一是部分农村河道淤积堵塞,河湖萎缩,水污染较严重;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较低,入河污染物控制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尚未实现各乡镇全覆盖;三是系统治理能力不强,现有的治理项目比较分散,农村水系整治方面未形成合力,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a.加快构建以防洪、饮水、用水、河湖生态四大安全为核心的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水利对津市市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等支撑保障能力。
b.到2025年,防洪排涝达标率已提高到95%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巩固率达到95%,供水保证率达到100%,河湖重要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达到90%以上。
c.到2035年,基本建立水资源效率有效提高、水旱灾害防御加强、饮水保障能力提升、用水保障水平增强、河湖生态健康有保障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力保障津市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d.到21世纪中期,力争实现更高标准的水安全体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迈入智慧管水、科学治水、精准用水、全民护水、人水和谐的更高发展阶段。
立足区位条件、水资源现状、发展基础和生态承载能力,根据津市市情和水情,围绕“澧水、毛里湖和冲柳高水”布局了“三水多垸”水灾害防御体系;以“白龙潭水厂和谢家堰水厂”为节点设计了“一片两线”的饮水格局;以“澧水”和“澧水-西毛里湖-冲柳高水连通线”两线为主脉,构建了“两线多点”的用水格局;最后围绕“哑河、西毛里湖”,布置了“一水一湖多廊”的河湖生态格局。最终形成河湖互补、多水连通、功能完备的“津市水网”,到2035年,全市水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1]。
a.“三水多垸”水灾害防御格局。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按照“上截、中疏、下泄”及“消隐患、强弱项”的防洪思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以堤防、蓄滞洪区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区域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如图1所示,以澧水、毛里湖和冲柳高水三大水系防洪为重点单元,以护市垸、阳由垸、果园垸、新洲垸等为重点保护对象,着力完善“三水多垸”防洪格局,全面提升全市重点河湖防洪标准,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与城市建设同步打造“防得固、蓄得住、排得出”的水灾害防御体系,全力打造安澜津市[2]。
图1 “三水多垸”的水灾害防治格局
b.“一片两线”城乡一体化饮水格局。全面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确定以白龙潭水厂和谢家堰水厂为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实施“一片两线”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饮水格局。“一片”指城市及城郊区(工业园区、新殡仪馆、中联车桥金鱼岭街道关山村、大旗村、燕子窝社区、文家湾社区),“两线”即东、西两线:东线为湘北路沿线乡镇(新洲镇—李家铺乡—保河堤镇—渡口民主村、新福村),西线为棠新路沿线乡镇(工业园—灵泉镇—白衣镇—棠华乡—渡口镇),见图2。通过依托市内水源,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同网同质,构建“一心多点”饮水格局,全面建成水源安全可靠、制水配水便捷可控、管理智慧高效的饮水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喝好水的迫切需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图2 “一片两线”的城乡一体化饮水格局
c.“两线多点”用水保障格局。如图3所示,“两线”中的一线即为澧水,以澧水为骨干解决津市市区用水需求,西毛里湖作为备用水源;另一线为澧水-西毛里湖-冲柳高水连通线,解决西毛里湖地区用水需求。“多点”水库为骨干,澧水、西毛里湖支流等天然河道,蓄引提相结合,解决各镇及津市市监狱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调节江河湖库,促进空间均衡”,构建“两线多点”的用水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支撑。
图3 “两线多点”的用水保障格局
d.“一水一湖多廊”生态格局。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打造澧水和哑河以及西毛里湖最美岸线,提升哑河、西毛里湖等生态功能,构建水清河畅的多路廊道,建设“一村一特色”的生态宜居水美乡村,构建“一水一湖多廊”的河湖生态格局,见图4。使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河湖生态水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3],并进一步强化整体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河道综合治理,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加快构建安全流畅、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体系[4]。
图4 “一水一湖多廊”的生态格局
针对津市市防洪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提出综合应对措施,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风险的病险水库、河道堤防、水闸等病险水利设施消险[3]。一是对新建工程和现有工程升级改造并重,加强河道整治与堤防建设,加强城镇防洪与山洪灾害治理,推进水利工程达标改造和提质升级;二是以防为主,提升洪水管理水平,加快治水兴水管水理念转变,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防止水对人的伤害”向“人水互害并防”转变,走人水和谐之路;三是加强洪水监测预警与调度,构建气象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完善防洪调度方案,做好各类水工程联合调度,兴利服从防洪、电调服从水调,充分挖掘工程体系防洪潜力,提升整体防洪保安能力;四是完善水文监测预警和防洪调度,建立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5]。
饮水安全立足“供好水、缩差距”,发挥优质水源提供居民生活饮用水的能力,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成果,统一规划和布局,开展津市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巩固提质增效工程,把水源建设与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结合起来,三位一体,科学规划安排;同时持续完善供水管网系统,对供水能力不足、净水工艺落后的供水工程和漏损严重的老旧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实施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开展管道分质供水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全市须布局优质供水水源,包括津北片区城区及涔澹农场,重点保障津市城区及周边地区用水安全,主要为津市市白龙潭水厂覆盖范围;津南片区各乡镇水源布局,以乡镇骨干水源为中心,通过管道输水至周边村落,兼并“散小差”水源,联网成片,扩大供水服务范围。此外,还应加强水源地巡查保护和饮用水水源日常动态管理;提高水源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和完善水源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控系统,强化水源在线检测与常态化监测。做到城乡同质同网同服务全覆盖,遭遇极端干旱年份,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
用水安全立足“推节水、构骨干”,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调济互补能力。以河流为主脉、大中型水库为骨干,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进行合理配置;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充分挖掘已建水源工程供水潜力,推进水库扩容提质工程,进一步优化供水布局;开展确有必要的水系间水资源调节,实施松澧洪道引水片工程战略规划,建设西毛里湖与澧水连通工程,满足安乡县安保垸和南汉垸用水需求。改造一批中型灌区,运用现代管理制度、良性管理机制完善灌区管理,近期以大旗等为重点,通过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着力打造现代化灌区。加强工业用水保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新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分类水价等调控手段,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统筹水处理及分质供水系统,提高园区用水高效集约水平。
河湖生态安全立足“抓保护、促修复”,基本建立涉水空间管控制度,治理水土流失,保障重点河湖生态水量,从而进一步改善水环境状况。一是健全河湖健康管护体系,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切实加强领导,深入推行河湖警长制度,完善体系,落实河湖管理和维护主体;强化入河湖排污总量管理,综合整治问题排污口;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并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专项整治;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加强河湖库生态调度研究,健全生态用水统筹调配机制。二是强化生态河湖环境治理,合理制定陆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红线和削减计划,建立完善水域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控制指标,实施流域区域性总量控制,制定水质改善方案。三是构建水清河畅生态格局,推进生态河流建设,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按照《湖南省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方案》等,科学核定澧水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和西毛里湖、胥家湖等重要湖库生态水位,建设河湖生态流量监测站网。四是建设生态宜居水美乡村,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恢复河湖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本文立足津市市区位条件,着眼流域,把加快水工程建设、破解水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洞庭第五极、常德副中心”的重大举措。通过聚焦水治理重点和难点,强化水安全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治理思维,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可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津市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