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
贾平凹在《我的启蒙老师》中写道,“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好听的声音,每一堂课都被她的声音陶醉着”;梁实秋回忆《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说,“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冰心《我的老师》结尾一句,“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这些名家大咖们,几十年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无不怀着敬仰与感念,令人动容。
同学们,你可用心记下那个站在讲台上的人——你的老师?
我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采访过无数的老师,他们每一个人都出自平凡,每一个故事都来自平常,但他们对学生对工作的感情,每一份都让人肃然起敬。
几年前,我采访过一个叫石灵芝的老师,当年她50岁。石灵芝聊到自己的小学班主任李老师时,眼角泛着泪光,眼神中流露着被宠爱的幸福。石灵芝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上学条件艰苦,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学校。雨雪天气,同学们都穿着布棉鞋走山路上学,很容易把脚打湿。班主任李老师总会早早地在教室外生一炉炭火,上课前摸摸同学们的脚,湿了就让他们先把脚烤暖,再进教室上课。那时候操场都是黄土地,下课后同学们爱趴在地上玩泥巴,李老师会在上课前准备一盆温水让他们洗手,嘱咐大家别弄脏了书本。
從那时起,石灵芝就默默许下心愿,长大后要成为像李老师一样的好老师,去温暖更多的学生。
后来,石灵芝通过努力学习,如愿站上讲台,当上了老师。那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经常停电,石灵芝常常靠一盏煤油灯备课、检查作业。老鼠到处跑,蚊虫满屋飞,用水要到很远的水塘去挑,可她依然干劲十足,从不觉得苦,一心只想着如何给学生上好课。
那时候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石灵芝教二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小壁虎的尾巴是如何挣脱的,她在夏天的晚上,忍受着旧式旱厕难闻的臭味和蚊子叮咬,一直守到晚上11点多,终于在厕所墙壁上抓到了3只壁虎,带到了第二天的课堂上,给孩子们观察和讲解。
石灵芝看到城里的学校有电教室,便想方设法到处找录影带,并把家里的电视机、录像机搬到课堂上,让农村孩子也能通过屏幕看到课本上所描绘的广袤草原、美丽的五彩池……
当时电视机又大又笨重,石灵芝就借来三轮车,丈夫在前面踩,她在后面推。“孩子们只要看到三轮车来了,远远地就迎出来,欢天喜地,乐得像过节一样。”石灵芝回忆说,从家到学校三轮车要踩四五十分钟,她和丈夫一趟一趟地踩,只为了让学生们看见更宽广的世界。
石灵芝教了三十多年书,她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们感恩老师在他们年少时给予的教导与爱,学成后便带着这份爱回报社会。
老师就是这样值得敬仰的人,他们奉献自我、成就学生,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传播温暖、传递梦想……
我采访过很多老师,深刻地感受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背后的深刻意义。他们的奉献精神,以及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常常感动和激励着我,也让我常常想起我的老师。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场抵达。何其有幸,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可以用手中的笔记录他们的故事,用他们的故事,丰富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