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随
《生命中那些闪亮的日子》是“朱家三姐妹”中的妹妹朱天衣的散文集,她热爱动物,也热衷下厨,既爱张罗歌舞,又爱田园琐事。她写着自己小时候经历的种种,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带着一份热闹和欢喜:在楼下厨房传来的饭香、柴火香中醒来,夹杂着外公收音机里流淌出的音乐——张开眼便可看到筛过樟树叶的斑斓光影在榻榻米上游走。细碎的种种,都是构成生命中那些闪亮的日子的元素。
漫画家蔡皋曾经说自己是一个“贪图美好的家伙”,每天要在清早六点之前爬起来,因为早晨迎接太阳最有形式感。当你的双臂朝东边的太阳伸出,人看到太阳,看到天空,新的一天从此时流进你的生活。
我想,这本书想传达给读者的也是这样的信念——生命中闪亮的日子并不会流逝,而是活跃在我们心中。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小确幸似的可爱与温暖。
经典摘抄
穿越记忆的嗅觉
嗅觉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启一扇又一扇的记忆之门。
我的外公是医生,他盖了一栋木造房屋,至今已超过一甲子仍屹立不摇,除了当时用的木料坚实,还常以樟脑油擦拭。
外公也在近千平方米的庭院周围,植满一圈郁绿的樟树,也因此,外公家永远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樟木香。长大后,只要闻到樟脑味,便会记起暑假住在那儿的每个晨起,先是让楼下厨房传来的饭香、柴火香伴着樟脑味唤醒,接着耳际传来“加加加”的蝉鸣,有时还夹杂着外公电晶体收音机流淌出的音乐(这是他含蓄的起床号),张开眼便可看到筛过樟树叶的斑斓光影在榻榻米上游走,这被唤起的儿时记忆,真切得就好似昨日一般。
冽冽的风,带来海洋的气息,青春恣意似乎总和无际的海连成一气。某个沉睡已久的角落被唤起了,远飏的心鼓张着帆,亟欲航向一个还有能力爱、还有能力恨的国度,记忆中的海就该像眼前彻底干净的天一样蓝一样深。
嗅觉是所有感官中最不张显的,幽微得常让人忘了它的存在,约莫只有在感冒或过敏状态下,才知道失去它的痛苦,胃口差了,味觉跟着迟钝了,有时连吃到走味的东西都不察。在外国吃生蚝,侍者做的最后一道把关,就是以鼻子这最原始的器官嗅闻,判断是否够新鲜到足以生食。
【微解读】
英国作家吉卜林曾说:“气味比起景物和声音来,更易使你的心弦断裂。”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把一块玛德琳蛋糕蘸进茶里,一瞬间启动了旧时记忆的开关,儿时零碎的场景就在玛德琳蛋糕和茶的气味之中荡漾开来……每一种气味里都饱含了情绪,藏着意味深长的背景。比如汪曾祺笔下的咸菜茨菰汤、梁实秋笔下的糖炒栗子。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家乡的味道,常常能温暖我们的一生。心中有家乡的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是宽厚而温暖的。
【适用话题】难忘的滋味;珍藏;唤醒……
经典摘抄
新天新地
老实说,当我第一次站在这片野地前,并不觉得如何。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寻寻觅觅好长一段时间,为已容纳不了的狗儿猫女寻找一个新家园。就在希望一再落空、快放弃时,终于找到了这块不起眼、三四十年无人闻问的野地。
说它是野地,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出入是一条勉强称得上路的黄泥小径,两旁杂草比人还高,四轮驱动的吉普行驶其间好似野马奔腾。傍晚起,若拿手电筒一照,可热闹了,池里苦草上无数虾蟹晶亮的眼睛,不畏人的正朝着你望呢!滴溜溜的好似不解你为什么要打断它们的仲夏夜之梦。
每当劳动到一个地步,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衫上快结晶出盐粒时,我便会整个人泡进溪水里,洗衣、洗身,顺便洗洗心神,有时枕着石头小憩一番,看着透过绿叶的光影斑斓地撒在周身,溪水在耳际呼噜呼噜流过。我仍是不明白,这呼噜声哪点吵人?不过也幸好有人嫌,这片天地才能暂时为我所独享。我一直清楚知道,和这块地的缘分不是无止尽的,有一天我们都物化了,一切都还要还回去,只希望届时奉还时,不至会汗颜呀!纯粹的劳动,是可以让心灵放空的。晨起时,露珠儿悬在叶尖上,经阳光照射,比钻石还晶莹,四周环抱的山脉静谧安然,也总能让千疮百孔的我,寻回继续走下去的力气。
如今每当友人上山小聚,做向导介绍家园时,忍不住要细说从头,这块地原是如何的蛮荒,后来经过我们……我清楚知道那段用汗水堆叠的开拓史,并不与人相干,也不必与人相干,它只是自己心底一段甜美的记忆。每付出一份心力,便清清楚楚地留下一份成绩,一步一脚印,公平得很,也许这就是与土地亲近颠簸不破的道理吧!
【微解读】
希望一再落空时,“我”发现了野地;在无人问津的野地,“我”挖了光合池;经过纯粹的劳动,经過汗水的浇灌,野地成为了“小聚”的乐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感受到了自然的抚慰,亲身体验了一份付出,会留下一份成绩这一颠簸不破的道理。如果没有寻找的失望,就没有发现野地的喜悦;如果没有开发前后的对比,就没有成功后的深刻印象;如果没有付出,那“新天新地”也不会如此强烈地感染读者。
【适用话题】坚持与放弃;新与旧;_____改变了我……
经典摘抄
父亲的手艺
从小到大,家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母亲掌厨,若平日远庖厨的君子父亲卷起袖子做起羹汤来,那必是有特殊食材入门(如螃蟹、臭豆腐),要不就是大宴宾客时。父亲的刀工是出了名的细腻,请客必备的卤味拼盘一定得由他来操刀,牛肠海带豆干做底,牛腱肉切成薄片呈半透明状整齐铺排在最上层,盘缘则是以卤蛋瓣为装饰,最后再以西红柿雕花做画龙点睛之妙。
每当父亲在做这份细活时,我总会扒着桌缘看他一步步完成这件大事——除了贪图父亲把零星的食材塞入我的嘴里,我更喜欢看他似变魔术般把浑圆的卤蛋分割成一片片的“花瓣”,他以嘴含着棉线一端,用手把线在蛋上绕一圈,换个角度再绕一圈,如此转个四回,八瓣蛋花就这么绽开了,即便后来我接管了家里的厨房,这门绝活却始终没学会。
我永远记得父亲和大姊联手制作的那个枕头套,绘制的是海底世界,那栩栩如生的水草,那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简直如梦境般美到不可方物。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涂鸦之作便是绕着那水草热带鱼转,它已似图腾般烙印在我脑海中了。当同学们头疼于铅笔素描或水墨国画时,我却一点也不烦忧,因为回得家去父亲三两笔就为我解决了——
父亲一向不说什么大道理,总以身教示我。虽则我是到了一个年纪才享受到写作及慢工出细活的意趣,但他常年伏在案上写作的身影以及那陪伴我成长的细腻手艺,早已潜移默化,成为我生命的底蕴了。
【微解读】
细节就是生活中细微而典型的情节。第一个细节是父亲把“牛腱肉切成薄片呈半透明状”,这使父亲的刀工有了可视化的载体。第二个细节是把浑圆的卤蛋做成“八瓣蛋”,这份家学,让“我”耳濡目染,开始享受自己动手和“慢工出细活”的意趣。好的家风是用无私的爱编织的。朱家父母在山中诗意地栖居着,读书、写作、劳作,身体力行地捕捉着生活的闪光时刻,让子女能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于是,她们都具备了把平凡琐碎的日子过得温暖而丰盈的能力。漫漫人生,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这份沉静、纯真,正是我们生命中最需要的底色。
【适用话题】生命的底色;我身边的大师;榜样;______永流传……
【素材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示例】
我毕竟走过
包罗钠
徐霞客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后发出“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咏叹,人生很漫长,我们不知道走过这些路,会经历什么,又能明白什么。
那年风吹过秋菊,我走在贵阳的小巷里,黄昏的地平线划出一道橙红的分界线。脚下的青石板有些许硌鞋,低矮的楼房紧密相连。我走到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前,主人是一个中年男子,脸上洋溢着一抹明亮的笑。我要了一份玫瑰冰粉,老板的动作很麻利,看得出来是岁月给予的经验。我突然萌生了一个好奇的想法:“靠这个小生意能挣钱吗?”但老板的态度给了我答复,他满怀热情地制作着一份又一份的冰粉,脸上的笑意从未褪去。这种职业或许不能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可守在这一方小城之中,守着这样的一份小事业,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因为热爱,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走过荆棘,做好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只要它能够带给你幸福,它就是值得的。
丝丝凉意划过舌尖,玫瑰花瓣的甜在我的舌尖盛开,那是它的第二次绽放。
贵州多崇山峻岭,崎岖不平,但也正是这份不平凡的美景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夜晚的山很冷,我的心里几次打起了退堂鼓。怪石包裹着我,被石头绊了数次,进退两难的我在寒风与黑夜中迷茫,好在山虽难走,但过了这头难,便是那头易。
望着黑如墨的天空,银河如同它的伤痕,又像一块蓝里透黑的幕布,而空中闪亮的明星,似乎填补了黑夜的不足,又好似点缀了它,如一颗颗银白的钻石。只只萤火虫在美丽的景色中摇曳,为周围的死气沉沉增添了一丝生气。
再放眼一望,路,是那么細,又那么小。有时,人可能脆弱得遇到一点困难就泪流满面,有时,却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心,已能包容那远处璀璨的美丽银河和点点繁星。
我不再关注周围,只顾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路。从山顶向下看,是万家灯火的辉煌——那是在翻越了几个山势回环后所映入我的眼眸的。我坐在山上随意的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山底的风景,心中的感受一时无法描述,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直到此刻,我才真正感到不虚此行。
走过无人小巷,看过重峦叠嶂,识得万家灯火的辉煌。生活这杯清酒的滋味,初品时须有几分苦涩,但往后愈品愈浓。刻意追求的也许永远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待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长路崎岖,但我毕竟走过。也只有走过那段坎坷而不寻常的路,才能一睹最后的无限风光。
指导教师: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