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茶大师:如茶人生,温润长情

2023-08-04 02:20美英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刘艳制茶茶园

美英

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且幸福的?中国制茶大师陈正军的答案是:“制茶、斟茶、爱茶,把日子过得像茶一般温润长情。”

夏天的郝家冲村,满目青翠,小桥流水,茶园飘来阵阵幽香。陈正军一大早就起来,屋前屋后一阵忙活后,他拨通了老伴儿的手机:“端午节你们都回来吧!拍张全家福,把咱家茶园都拍进去。”在县城带孙子的老伴儿“咯咯咯”地笑着,还没满周岁的孙子在一旁发出“咿咿呀呀”的奶音。陈正军笑了:“就这么定了!咱孙子刚才已经替奶奶答应了!”

52岁的陈正军是河南省信阳市的“名人”。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传统炒制技艺”,荣获“中国制茶大师”称号。茶如人生,他的家庭氛围也温润如茶,值得一品……2022年,陈正军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上山学艺,闻着茶香的年少时光

陈正军的家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浉河港镇是著名的茶乡,也是信阳毛尖的正宗产地,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适宜茶树生长,迄今为止已有200多年的种茶历史。郝家冲村的村民世世代代靠种茶为生,陈正军家也不例外。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转业回来后在家务农,大部分时间花在种茶、制茶上,陈正军是从小闻着茶香长大的。小时候,他常常看着大人制茶,把一整套工序流程铭记在心,慢慢也对茶产生了深厚感情。

说起为什么走上制茶这条路,除了爱茶之外,陈正军还有一个“小秘密”:最忙的时节,制茶师傅连夜炒茶,俗称“炒夜”;炒夜间歇能休息一会儿,叫做“打尖”,这时有很多好吃的。

“我们家有5兄弟,我是老幺,一家人只有过年能沾点儿荤腥,所以我看着炒茶师傅‘打尖就馋得流口水。”陈正军回忆道,“当时我就想当个制茶师傅,既能和茶打交道,还能大饱口福。”

这份小小的“执念”,影响了陈正军之后的人生道路。因为家里穷,他初一没上完就辍学了。跟着父母干了几年农活儿后,17岁那年,陈正军前往当地一个叫何家寨的地方,拜师学习制茶技艺。

师傅汤永成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制茶高手,学艺第一年,他只教陈正军烧火。陈正军有些纳闷,但不敢多问,只能老老实实烧火。一段时间后,陈正军按捺不住了,忍不住问师傅:“我是来学制茶的,您怎么让我天天烧火?”师傅没说话。

时间一久,陈正军逐渐领会到师傅的苦心。制茶的关键是火候,火烧得不好,茶就炒不好。烧了整整一年火后,师傅开始教陈正军手艺。制茶看似容易,学起来非常难。炒茶时,要用手背去试炒锅的温度,由于经验不足,陈正军常常被烫到,水泡一个接着一个。但他从来不抱怨,也从没想过打退堂鼓。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陈正军常常累到双手发抖,连筷子都拿不稳。父亲告诉他:“我年轻时也是这样的。学手艺不能怕吃苦,不吃苦就掌握不了技巧。”年纪轻轻的陈正军,双手却布满厚厚的老茧。但千锤百炼之后,再烫的锅也伤不到他了。

“你该出山了。”22岁那年,师傅带陈正军参加当地各大山头举行的一年一度制茶大赛,俗称“斗茶”,参赛的都是制茶大師傅。陈正军既紧张又兴奋,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为师傅争光。

最终他不负众望,获得了优秀奖。这让陈正军充满信心,立志不但要做好茶,还要传承茶文化,讲好茶故事。也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陈正军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一年后,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他。5个兄弟没了父母,原本就清贫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25岁那年,陈正军结婚了。妻子刘艳住在隔壁白龙潭村,和陈正军的舅舅是邻居。从小到大,陈正军逢年过节去舅舅家时都会找刘艳玩儿,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邻家小妹。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陈正军考虑到自己的条件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倒是表哥、表姐起哄:“你俩挺合适的,不如凑合凑合算了。”刘艳红着脸不敢看他,陈正军便鼓起勇气表白。

因为青梅竹马的缘分,一对年轻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刘艳家经济条件不错,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但她心里只有陈正军。“我不在意家境,也不怕吃苦受累,我看重的是人品。”刘艳的父母也是看着陈正军长大的,觉得他勤快、聪明,把女儿托付给他,以后的日子不会差。

结婚时,陈正军除了父母留下来的3间破旧平房外一无所有,一些生活用品还是哥哥们凑钱置办的,但刘艳说:“你会做茶,我们这里又盛产茶叶,日子只会越过越好!”陈正军很感激刘艳的信任,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她没有看错人。

夫唱妇随,用心做茶传承非遗文化

婚后,陈正军继续从事制茶行当。制茶一般在春夏两季,其余时间,他也没闲着:到山上烧木炭,每天能挣五六元;做水泥工,每天能挣七八元。虽然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但只要回到家,看到桌子上摆好了热乎乎的饭菜,再泡上一杯茶,陈正军满身的疲惫很快就烟消云散。

妻子是陈正军在外打拼的强大后盾,他逢人就夸:“有些女人,不管丈夫在外面受多大挫折,有多大委屈,只要没赚到钱回来,就给脸色看,但我家刘艳不会。无论挣没挣到钱,都对我很关心,我们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从没红过脸。”

他说得没错。1995年,当地有8亩茶园向外出租,陈正军很想租下来自己干,但4800元的租金让他犯了愁,在当时,这笔钱足够盖3间瓦房了。而且,他手上只有1700元,剩下的怎么办?刘艳毫不犹豫地说:“我回娘家借,只要你有信心干,我就支持。”

当时,刘艳已有孕在身,她怕陈正军脸皮薄,于是趁他出去干活儿时,独自回到娘家借钱。虽然就在隔壁村,但当时是冬天,刘艳还挺着大肚子,迎着刺骨的寒风,这一路并不好走。

当晚陈正军回家,刘艳拿出4000元:“这钱你拿去用,爸说不急着还。加上你手上的1700元,付了租金咱还能留点儿钱。”看着善解人意的妻子,陈正军红了眼眶,哽咽着说:“我一定好好干,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1996年,对于陈正军夫妻来说可谓双喜临门,儿子陈龙出生,承包的茶园也挣钱了,仅一季就收入5000多元,这笔钱是一个普通家庭两三年的收入。陈正军不仅还清了欠岳父的债,因为刘艳喜欢听歌,还买了一套家庭影院的音响。

气派的音响一放,音乐传遍了大半个村,男女老少都跑来凑热闹。去过县城歌舞厅的大姑娘、小伙子,还跟着跳起舞。“一套家庭影院上千元,你买来干吗?买台录音机也能听歌呀。”刘艳很心疼。陈正军却说,要买就买超前的,不仅好玩儿,还倍儿有面儿,让村里人都看看,他这个很早就没了爹娘的孩子,如今有出息了,可以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

1999年,陈正军又做了一个超前的决定,买了一辆摩托,当时整个镇也就两辆。他觉得这是自己辛苦打拼的劳动成果。

闲暇时,他骑着摩托带妻子去兜风,上山看看茶园,遐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与激情。

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林业保护意识加强,上山烧木炭被禁止了,陈正军想去从事盆景行当的二哥那里看看有没有活儿。二哥有个师傅是做林业设计的,陈正军和师傅聊了一会儿,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就提出跟着学。师傅看陈正军眼里有活儿,人也机灵,有时候外出量尺寸、绘图,都愿意带上他。

好学的陈正军很快就掌握了其中要领,利用制茶闲暇季涉足绿化行业。有时挖到一些有造型的老树根,他就拿到镇上,换个三五十元。一来二去,他认识了在镇上卖茶叶的刘文新,两人一个制茶,一个卖茶,越聊越投机。

后来,刘文新创办了一家茶叶公司,邀请陈正军去当制茶师傅。“去吧,家里有我呢!”妻子刘艳很支持。去公司后,陈正军比以前更忙了,顾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刘艳毫无怨言,继续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忙田里的活儿,当好贤内助。

全家齐心,把红火日子好好过下去

没有后顾之忧的陈正军一心扑在工作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传统炒制技艺”发扬光大,研究出一套成熟的茶叶炒制工艺标准。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创新,探索传统工艺与机械化工艺的结合,带头研发建设了信阳市第一条全清洁化、机械化信阳毛尖生产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8月,陈正军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制茶大师”荣誉称号,成为当年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制茶师傅。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经常受邀参加各类比赛,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作为“国字号”大师,陈正军深感自己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把制茶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个生锅一个熟锅,生锅就是杀青,保留下来是茶绿素,时间长短全靠师傅的技艺,在制茶过程中要人茶合一,特别是手工茶……”每次教学,陈正军都倾囊相授。

截至笔者采访时,陈正军先后授徒达100余人次,有4名关门弟子。收关门弟子,他可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家里有茶园的当地人。“没有茶园,不接触茶,不爱茶,怎么把这个事业做下去?”这是陈正军的肺腑之言。陈正军曾有心培养儿子陈龙,不过他不喜欢制茶。“爸爸,不是我不继承,只不过我更加热爱美食。你让我学茶,我也学不到你的境界呀。”儿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陈正军也没有强迫。因为做任何事,喜欢才会努力用心,也才会做出成绩。

陈正军不是一个老古板,既然儿子不喜欢,就让他自由发展。2022年2月,儿子和信阳姑娘何瑞结婚后从郑州回到了信阳,在一家酒店当厨师。陈正军夫妇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小两口婚礼上,陈正军笑呵呵地说:“以前结婚都要媒人,现在手机就是媒人,两人能聊到一块儿,吃到一块儿,才能过到一块儿。”

儿子虽然走了和自己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女儿陈香玉对制茶非常感兴趣。陈正军39岁那年有了女儿。陈正军经常把女儿带在身边,他制茶,她就在一边看;他讲课,她听得津津有味。刚上小学那年,陈正军送女儿去学校报到,女儿眨巴着眼睛说:“爸爸,我会好好读书,长大以后跟您学制茶。”说到同样爱茶的女儿,陈正军的幸福和骄傲溢于言表。

春夏两季制茶,秋冬两季,陈正军把精力放在另一个爱好—园艺上。在他看来,茶园是最美的景色,他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双手,用自己最熟悉的茶园来扮靓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要打造美丽乡村,首先要打造美丽家园。刚嫁给陈正军时,刘艳就说,希望有一个小院,里面有花有草,有鸟有鱼。陈正军一直把妻子的心愿放在心里,2004年,他将这个计划付诸行动。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是他进行挑选后运到家里来的。院子里种满了刘艳喜欢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个可以喝茶的小亭子。每天清晨,夫妻俩早早起床,妻子烧水、清洗茶杯,陈正军泡茶、斟茶,就着茶水吃点儿简单营养的早餐。

陈正军不仅将自家庭院打理得很美丽,还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郝家冲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的很多景观设计都出自陈正军之手。他充分利用村里废旧物品、特色古农具将村子打造得古朴清雅,与漫山遍野的茶树相得益彰。

近些年,陈正军还带领乡亲重新规划茶园、修整河道,整个村子浸润在浓浓的茶乡文化中,茶叶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很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在家里开起了茶艺农家乐。提到陈正军,男女老少都竖起了大拇指:“不愧为制茶大师!”

2022年是陈正军的丰收年,他们家荣获“市级三星文明户”“信阳市文明家庭”,还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这年8月30日,陈正軍的孙子出生了。妻子去信阳城里帮忙带孩子。上初中的女儿平日里住校,很多时候,家里只有陈正军一个人。下班回到家,他先是屋前屋后走一圈,然后村前村后看一遍,哪里的茶园要清理了,哪些花草要归整了,他都会提醒村民。

在他的精心维护下,郝家冲村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陈正军家的小院子还成了网红打卡地。看着网友们“咔嚓咔嚓”拍个不停,陈正军心动了。所以今年端午节期间,他把老伴儿、儿孙们都召唤回来,一家人站在自家小院里,以屋后葱郁的茶山为背景,老少三代照了一张全家福。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来来来,父亲请喝茶!”接过女儿亲手泡的茶,陈正军轻抿了一口,说:“‘烹茶不是在山水,那得一杯如许清,好好好,有茶的日子越来越好!”

(感谢河南省信阳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刘艳制茶茶园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Experiment on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propagating in shock-tube-generated magnetized cylindrical enveloping plasma
茶园飘香
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茶园之晨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