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4000)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最为重要的基础, 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1]。 然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区地表水体越来越多地被生活生产废水污水所污染, 使得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有害无机物含量迅速增加, 水体黑臭, 原生态水生物遭到破坏, 给城市的水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 加剧了人水矛盾[2]。 为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治理工艺是污染事后处理的重要研究工作, 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 需研究其适合的处理路径和处理方法, 才能使水体得以恢复。 本文结合实际生态工程案例, 尝试采用多级生态塘工艺进行地表水系的恢复治理, 研究成果可为城区地表低污染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
山东省烟台市某水系位于城区南侧, 属于天然河道, 区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为524.9 mm, 夏季降水量为331.92~422.24 mm, 春季降水量为87.32~121.81 mm, 使得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河道水量差异较大。 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扩张,河道成为居民生活废水和污水的排放渠道, 河道上游有污水处理厂1 座, 其污水处理尾水排放入河流中, 成为河道枯水期的主要生态补水水源。 由于河道长期接纳污水处理尾水以及生活废排水, 水体水质逐步恶化, 表现为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逐年增加,水化现象凸显, 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严重影响城市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周边居民的用水和身心健康[3-5]。 为了保证河流水环境质量, 提升水系周边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价值, 采用多级生态塘处理技术, 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 研究处理前后的水体污染物分布特征, 从而为城市低污染水环境治理决策提供有益的依据[6]。 研究水系由1 条主河道和2 条支流(支流A 和支流B) 组成, 在河道的不同地点布置水样监测点15 个, 监测点编号为P-1~P-15, 其 中P1-1~P-5 分 布 在 支 流A 中,P1-6~P-10 分布在支流B 中, P1-11~P-15 分布在主干河道中, P12 位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水口附近。 水样提取时间为2022 年1 月—2022 年10 月。
为了研究多级生态塘工艺对水体水质的处理效果, 有必要对水系的水样进行提取, 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组成、 空间分布特征等[7]。 因此, 对15 个水样监测点的水样进行水体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 结果见第58 页表1。 可以看出, 各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在河流水体中的分布并非是均匀的, 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极值出现位置也并非是同步的, 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在所有污染中, 水体中的总磷(TP) 质量浓度最高, 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为化学需氧量(COD) 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水体中的磷反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机理,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水体污染过程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水体中的各形态磷展开进一步的特征分析。
表1 水体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mg·L-1
对15 个水样监测点的水样进行水体中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分析, 结果见图1。 从图1 中可以看出,水体中各形态磷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质量浓度波动性大。 在各形态磷中, 铁磷(Fe-P) 的质量浓度最大, 且空间变异巨大, 其变化范围为210.13 mg/L~1 302.90 mg/L, 最大值出现在P-14 监测点(主河道) , 最小值出现在P-15 监测点(主河道) ; 闭蓄态磷(Oc-P) 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9.40 mg/L~399.23 mg/L, 最大值出现在P-9 监测点(支流B), 最小值出现在P-14 监测点(主河道); 钙磷(Ca-P) 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23.60 mg/L~345.82 mg/L, 最大值出现在P-13 监测点(支流B), 最小值出现在P-10 监测点(支流B) ;碎屑磷(De-P)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6.66 mg/L~180.80 mg/L, 最 大 值 出 现 在P-10 监 测 点(支 流B), 最小值出现在P-12 监测点(主河道); 交换态磷(Ex-P) 的 质 量 浓 度 变 化 范 围 为11.17 mg/L~117.56 mg/L, 最大值出现在P-8 监测点(支流B) ,最小值出现在P-3 监测点(支流A) ; 铝磷(Al-P)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17.52 mg/L~87.90 mg/L, 最大值出现在P-15 监测点(主河流) , 最小值出现在P-7 监测点(支流B) ; 有机物磷(OP) 的质量浓度最小, 其变化范围为2.57 mg/L~15.79 mg/L, 最大值出现在P-12 监测点(主河流) , 最小值出现在P-15 监测点(主河道)。
图1 水体中各形态磷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为适应水体的恢复治理, 采用多级生态塘工艺进行处理, 详细的处理流程见图2。 在流程的厌氧处理中, 对化学需氧量(COD) 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的去除率可达到85%~90%。 其中, 一级生态塘的面积为4 000 m2, 以直径为15 cm 的圆砾铺底, 摊铺厚度为20cm; 二级生态塘的面积为2500m2,以直径为15 cm 的细砂铺底, 摊铺厚度为15 cm;并种植有沉水植物, 维持水深约1.5 m。
图2 多级生态塘处理工艺的处理流程
研究结果表明, 2022 年1 月—2022 年10 月,基于多级生态塘处理工艺的低污染水体处理效果中, 各个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中针对化学需氧量(COD)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铵态氮(NH4+-N) 和总磷(TP) 的去除率较高, 化学需氧量(COD) 去除率达到85.38%~89.79%,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去除率达到85.59%~89.82%, 铵态氮(NH4+-N) 去除率达到80.03%~84.73%, 总磷(TP) 去除率达到85.18%~89.44%。而针对总氮(TN) 的去除率较为一般, 为65.77%~69.84% , 这是由于多级生态塘对于硝态氮(NO3--N) 、 亚硝态氮(NO2--N) 的去除率较低所致, 但硝态氮(NO3--N) 、 亚硝态氮(NO2--N) 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非常低, 因此, 对总氮(TN) 的去除率并不影响水体的整体处理效果。
以山东省烟台市某水系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 通过现场采样分析方法, 研究水体中污染物及各形态磷的特征及空间分布, 并运用多级生态塘工艺进行水体恢复治理, 得到以下3 个结论。
1) 各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在组成特征上, 总磷(TP) 的质量浓度在全水系的分布最多, 其次为化学需氧量(COD) 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影响着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过程。
2) 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在组成特征上, 铁磷(Fe-P) 的质量浓度最大, 有机物磷(OP) 的质量浓度最小。
3) 运用多级生态塘处理工艺, 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铵态氮(NH4+-N) 和总磷(TP) , 去除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