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筱,陈 瑞,鲍子云,周志轩
(1.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750021,银川;2.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750002,银川)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是以节水改造项目全过程契约式管理为核心的一种新型市场化节水服务机制,其本质是吸收社会资本对节水设施进行改造,用节水效益弥补前期投资,共享节水效益,实现多方共赢。该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节水服务领域,开创了社会资本进入节水行业的新渠道,实现了项目管理与工程技术、节水效果与投资收益的有益结合。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尚在学习和探索推广。由于其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制度不健全,项目涉及部门管理体制不顺畅,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投资回收期长,涉及利益相关者多等特点,导致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实施仍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在调查分析宁夏合同节水管理现状基础上,选取北方民族大学为典型案例,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污水处理工艺、项目投资及效益分享进行全流程分析,总结成效与经验,以期为合同节水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提供借鉴。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全自治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1.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4 m3,是黄河流域的1/3,全国的1/12,现状用水已接近“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用水总量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再生水的利用量,减少对黄河水和地下水的取用,是有效控制全自治区水资源消耗总量的重要途径。自治区党委《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的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行动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等相继提出加大非常规水利用的具体措施,明确建立合同节水支持机制,在重点领域积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截至2022年年底,全自治区已实施合同节水试点项目15个,累计投资235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974万元,占比84%,节水企业投资376万元,占比16%,日处理能力1920 m3,年再生水利用量53万m3。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自治区进一步推广应用合同节水管理提供了有益实践启示。
北方民族大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占地面积65万m3,现有教职工1500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21万人,绿化面积27万m3。2021年全校总用水量72万m3,缴纳水费180万元,生活和绿化供水水源全部为市政自来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2019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选取北方民族大学作为首批高校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单位,批复节水改造校内1~10 号学生公寓楼。合同节水服务企业通过招投标确定为宁夏元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业节能科技型企业,能够研发适用于分散式与集中式的智能化管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已实施多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北方民族大学1~10 号学生公寓楼住宿学生1.5万人,在校天数270 d/a,节水改造前取用新鲜水量45万m3/a,估算冲厕取用新鲜水15.75万m3/a;洗漱等用水29.25 m3/a,污水排放量按照供水量的75%计算,则排放量为21.94 m3/a,两项污水排放量合计37.69 m3/a。节水改造后,按照70%的出水量计算,可产生中水26.38万m3/a。据此估算北方民族大学1~10 号学生公寓楼节水潜力为26.38万m3/a。
项目一期节水改造公寓楼2 栋,住宿学生1876人,取用水总量5.63 万m3/a,其中洗漱等取用新鲜水量4.01 万m3/a,冲厕用水1.62 万m3/a。合同节水交易水量来源于冲厕用水和洗漱排放污水经处理后产生的中水,共计3.24 万m3/a,其中1.62 万m3/a 回用于冲厕,1.62 万m3/a 回用于绿化。
项目新建120 m3/d 污水处理站1 座,配套建设调节池、污泥池和中水池各1座。改造2栋学生公寓冲厕管道,建设绿化区自动喷灌系统1套。
项目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具体流程为:生活污水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设有格栅以去除大块漂浮物和悬浮物,污水经提升泵进入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通过SBBR 设备内部富集的大量高活性污泥絮体等工艺处理后进入中水池暂存,最后由供水泵加压送至各用水点。该设备为无人值守远程自动控制设备,从进水到出水全流程自动运行,发生故障可自动报警并切换备用设备,能将处理的水量、电耗等参数实时发送给用户。
(1)工程投资费用
项目总投资157.47万元,其中中央水利发展资金补助100万元,用于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节水服务企业投资57.47万元,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其他部分开支,北方民族大学在合同服务期内无投资。管道工程和处理站主要构筑物投资为78.55万元,占全部投资的49.9%;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投资72万元,占比45.7%;其他投资6.92万元,占比4.4%。交易期内(10 a)总投资157.47万元,预计交易水量32.4万m3,则单方水投资为4.86元/m3。
(2)节水工程年运行费用
节水工程年运行费用包括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维护费、设备运行电费、药剂费、水质运行检测费、设备更新维修费、人工费等,由节水服务公司承担。因冬季中水不用于绿化灌溉,故设备运行电费、人工薪酬每年计7个月。明细见表1。节水工程年运行费用1.62万元,则交易期内(10 a)总运行费用16.2 万元,预计交易水量32.4 万m3,则单方水年运行维护费用为0.5元。
表1 节水工程年运行费用计算表
(1)效益分享影响因素
合同节水管理属于先期投入再逐步回收成本并获取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收益分配要综合考虑项目投资结构、节水量、节水工程使用年限、节水服务企业投融资能力和生存周期、节水主体对合同节水管理的认识水平、水资源“准商品”的价格现值等因素,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收益分享期限和比例。
(2)项目投资结构
合同节水项目资金一般来源于企业自筹或社会资本,后者可缓解压力并分担风险。公办高校水费为财政预算经费,水价与居民水价相同,节水服务企业通过节水改造取得的利润总体偏低且效益回收慢。由于缺少财政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因此,为调动节水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效益分配往往向其倾斜。
(3)节水工程使用年限
从国内已建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工程设计标准来看,节水工程使用年限基本为20~25 a。宁夏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为行政事业单位、学校和葡萄酒庄,采用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一体化设备设计运行年限为20~25 a,超过年限后,一般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更新。
(4)水资源价格现值
合同节水管理是准市场行为,核心价值产品水资源具有一般商品属性,价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受供水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服务成本和水资源动态变化等因素影响,水资源货币价值体现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显著变化,故研究确定合同节水效益分享期限和比例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价格现值。
(5)北方民族大学合同节水项目效益分享期限及比例
综合考虑项目投资结构、节水工程使用年限和水资源价格现值等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合同节水项目采用节水效益分享型模式,节水效益分享期为10 年,合同节水服务公司与北方民族大学的节水效益分成为前5年9:1、后5年7:3。节水效益以项目产生的中水量为准,中水价格以同期的自来水综合单价为准,自来水综合单价含单方自来水水费、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及水资源税。以2021 年实际产生中水量3.24 万m3为基准进行测算,前五年自来水综合单价3 元/m3,则节水收益48.6万元。后五年水价达到4元/m3,节水收益64.8万元,10 年间合计收益113.4 万元。节水服务公司累计投资73.57 万元,可获得纯收益15.53 万元,北方民族大学可获益24.3万元。
做好计划管理。目前宁夏已实施的合同节水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投资为辅,建议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合同节水项目储备和年度投资分解计划安排时,应建立竞争立项机制,对纳入建设范围的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优先安排积极性高、节水企业投资有保障、节水载体配套资金承诺能到位、建设条件好、示范带动性强、前期工作扎实的项目。工程建设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使用。国家补助资金用于生活污水、冲厕绿化、雨水收集等基础工程建设与设备,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其他支出。
规范前期工作。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施前,用水载体应自行组织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用水调查评估与节水方案设计,节水方案的技术指标要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需通过技术审查。用水载体可通过招标投标、委托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节水服务企业,节水服务企业应具备与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设备。根据GB/T 34149—2017要求,用水载体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合同应就项目范围、项目内容、施工和验收、节水量测算方法、合同期限、节水模式、节水效益分享方法、双方责任和义务及违规责任等进行约定。
严格建设管理。节水服务企业负责合同节水项目的建设、设备购置和安装调试,用水载体配合节水服务企业做好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照合同约定落实责任分工,节水服务企业对投资、进度、质量和系统性能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工程质量实行第三方检测制度。项目建设要规范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和节水量。用水载体或双方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据项目技术方案及合同内容对项目主体进行核查,核查内容和范围按合同条款或验收要求进行。验收报告应包括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竣工图、节水量测试验收等技术文件,文件应完整、准确、真实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健全政策制度。要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利用计划,加强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比例。要鼓励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要积极贯彻落实节约用水奖惩相关规定,将合同节水项目列为投资补助、节水奖励项目。探索建立合同节水治污项目绿色信贷机制,提高商业贷款在合同节水项目中的投资占比,延长合同节水专项贷款期限,给予优惠利率。探索开展项目收益权等质押融资担保,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投资补助、价格机制、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解决社会资本引进困难问题。
加强监督保障。要督促各地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项目的社会监督和民主评议机制。要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利用的用水载体,不予批准新增新鲜水的取水许可。要加强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再生水生产和利用的监管,完善水量水质监控体系,依托现有国家和社会检测及认证资源,提升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技术产品的检测能力。同时,建立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节水效果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
强化技术支撑。要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装备及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要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治污科技项目等关键技术的攻关,鼓励发展一批由骨干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要建立合同节水管理企业名录,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进合同节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