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涛 宋晓娟
(石家庄市栾城区窦妪中心学区 河北 石家庄 051430)
2021 年7 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辅导的意见》 发布,至今“双减”政策落地已近两年,有关于小学不同阶段的语文书面作业要求也已逐步落实。在“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对小学不同阶段的语文作业布置进行有效设计,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要求。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通常以繁多的书写、背诵为主。重复的书写,烦躁的背诵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双减”政策变传统的读写作业,结合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身心特点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作业中达到“学有所成”的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可以设计“听、说、读、写、演”等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如,学了《姓氏歌》,可设计学听《百家姓》的作业,不仅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还增强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学了《雷锋叔叔》,设计让学生向家人介绍雷锋叔叔的作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助人为乐的德育渗透;学了《海的女儿》,可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丰富学生的阅读素养;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可让学生参考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我的家乡”,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运用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学了《曹冲称象》,可让学生自编剧本演一演,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要开拓创新,不断整合学科资源,设计形式丰富多样且有时效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学以致用,既要培养“懂语文”的人,还要培养“用语文”的人,语文学习的最终素养是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瞄准“用语文”这个目标,有的放矢,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多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五年级下册第4 单元“家国情怀”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要求,设计观看《金刚川》、《跨过鸭绿江》、《长津湖》等抗美援朝题材影片,写出观后感或影评,铭记“最可爱的人”。这种作业设计通过视觉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又通过写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还如,学习《将相和》 后,可设计话剧表演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文本自编自演,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依托课文内容,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还需要考虑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能力差异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前提下优化分层布置作业,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低年级阶段学生(1~2 年级)设计以游戏、儿歌、诵读为主的作业形式;中年级阶段学生(3~4 年级)将与课文相关的语文素材引入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积累和阅读能力;高年级阶段学生(5~6 年级)教师要思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灵活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如,教学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后,教师可以设计“浓浓的端午”、“多彩的中秋”、“红火的新年”等作业主题,让学生去收集与端午、中秋、新年相关的诗句,去查找关于端午、中秋、新年等传统节日的俗语、成语等。还可设计与家人动手包粽子、做月饼、包饺子等贴近实际生活的作业,通过项目化的作业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教师设计优化分层作业,不同阶段的学生积极参与并付诸情感与行动,不同阶段学生都会充分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快乐,进而形成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设计,需要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开拓创新,不断丰富作业形式,拓宽作业内容,优化作业层次,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的同时做到最大程度的“减负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