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李东娜 李慧娴 于欢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达,我们已进入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改变。本文主要是对博物馆的App 设计进行研究,因为不同的App 界面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探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对博物馆App设计进行探索研究。
随着网络与移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端的用户数目也在不断增长,依托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以集合平台、资源、社区功能等于一身,以免费和离线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注重应用体验等为特点的移动应用程式(Application,简称App)因其便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样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博物馆也朝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改变传统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方式,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发挥弘扬历史文化的这一重要职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藏品,解决了距离产生的无法参观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体验,将情感化设计融入进博物馆App 设计中去,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从而增加用户黏性。
“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最先是由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所提出来,他将设计及其目标分为三个层面,依次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本能层的设计是满足用户最基本的设计需求,即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基于此设计出来的产品,即使是最简单的设计对用户来说也会很有吸引力,本能层是先于思考和逻辑判断的;行为层的设计指的是效果,是用户与产品在行为上产生的交互关系,具备一定的理性和逻辑感;反思层是情感的反思共鸣,体现在产品的独特内涵,因此设计很容易随用户的文化、经验、教育和个人人生经历的不同而进行改变[1]。另外在现在5G 网络的帮助下,手机所能带来的普通常用的功能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使用者的需要了,使用者想要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体验,可以满足用户的情感的设计。
随着新一代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博物馆App 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使得各家博物馆App 的开发变得十分必要且紧急,有了博物馆App 全国各地的用户虽然不能去博物馆,但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线上参观博物馆的各式各样的藏品。因为这个App 是为了博物馆所设计的,所以它也需要继承实体博物馆所承担的职能,需要在展示文物信息的同时宣传传统文化,承担一定的教育功能。
现有的博物馆App 大多都是导航导览类博物馆App,这类的设计关注点是用户最基础的需求。如海昏侯讲解App 就是专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设计出App,是希望在对海昏侯文物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博物馆的角色从文物的研究者、保护者转变为一个为公共服务的教育者的角色。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海昏文化产生兴趣,让大众可以近距离参观并了解当时的文化,这样对传播海昏的文化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在海昏侯博物馆App 设计初期,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制定了海昏侯馆App 的功能。参观用户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南昌旅游的人群,他们的需求是可以线上预约购票,省去线下排队等候的时间,还想要了解出行路线和参观路线,以及纪念品周边的购买,希望可以拥有一段好的旅程;第二类是来海昏侯馆进行科研和学习的人群,搞研究的人更关心的是海昏侯馆里出土文物高清图以及文物的3D 模型,参观学习的学生更需要的是文物的文字性介绍;第三类是对海昏侯馆文化爱好者,他们想要知道博物馆日常的展讯、活动、讲座、新闻等[2]。因为导航导览类博物馆App 满足了用户大多数用户的基础需求,所以这类博物馆App 占绝大多数。
展示欣赏类的博物馆App 的设计目的纯粹是为了给文化爱好者一个可以欣赏文物学习知识的渠道,如“每日故宫”App 是由故宫设计的一款博物馆App,主要是为了喜欢故宫文物的群众提供一个便捷的欣赏故宫文物的渠道。由于拥有明确的目标客户,所以这个App 的主题设置也都非常清楚,在App 上每日都会发布一张高清的藏品图片,极具观赏性,用户还可以在手机上面放大去看藏品的细节部分并且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在每日故宫的界面设计上,这些受众都是喜爱文物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线下进行参观的,通过线上App 参观的方式,大家依旧可以获悉自己喜爱的每一件展品的信息。
故宫还设计了“故宫陶瓷馆App”,主要面对的是热爱瓷器的用户。在这个App 里部分的展品可通过手指旋转文物的3D 扫描模型,对该展品进行全方位观看欣赏,观者在旋转观看文物的同时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再如“匠木”App,严格意义上它是一个国风解谜手游,但是它将中国传统榫卯结构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被称为可以玩的榫卯博物馆。它让用户通过互动来了解榫卯的结构,学习榫卯的相关知识。这类的博物馆App 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吸引用户,从而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与上面的博物馆App 相比较来说,苏州博物馆App是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App,除了像海昏侯馆一样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基础的使用需求,还增加了多种服务,并且在App 界面设计上也更为成熟,更加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用户能够通过应用苏州市博物馆App,就可以比较简捷地掌握苏州市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布置、活动公告、建筑特征、临时陈列等消息。
苏州市博物院App 在界面设计上也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在App 的首页上有简介指南、二维码扫描、三维显示、路线导览和苏州市博物院官方淘宝商店的链接等5 个主要的服务板块。里面的路线导览功能,给游客提供了4 个典型参观路径,不仅提高了参观效率,还能使游客有更好的游览体验。而二维码扫描和三维显示这两个功能兼顾了所有用户的参观时候的需求,线下参观的可以即刻透过拍摄二维码来获得有关的信息资料,线上的除了可以看见信息资料还能看到文物的详细图。同时苏州市博物馆在App 中加进纪念品店铺,不仅方便游客购买纪念品,还将苏州市博物馆品牌化、产业化。此外里面还加入了分享功能,用户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收藏一键共享给朋友家人[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现在国内的博物馆App 的发展类型是比较全面的,但是仍需要在细节上有所改善,提高博物馆App 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情感化设计融入进博物馆App 的设计中。
由于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为人与设计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用户可以直接面对和感受设计带来的便利。在博物馆App 界面的设计上,设计师们要做到的不仅是视觉效果上的绚丽多彩,而是更多的要去思考怎样通过设计来拉近人们与冰冷电子设备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多的用户群体。要想了解怎样能使人对产品产生情感互动就要先了解人们的情感。通过对人类情感的认知来考虑设计的产品对用户情感的影响,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的博物馆App 需要给用户带来一些惊喜,需要与同类型的产品形成差异化,拥有某方面的吸引力,能够向某些群体提供一些额外的东西,还能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响应。
因为受到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疫情对策所需,博物馆App 的建设变得必要和必须,用App 来连接更多对博物馆感兴趣的人们,让因为距离和其他原因所阻碍的人也可以参观他们所有兴趣的博物馆,这有着推广文化的作用。在博物馆App 设计初期,我们需要了解目标用户群对数字博物馆App 的差异性需求,结合不同的需求来决定博物馆App 的功能定位,并在具体的设计中满足这些要求,具体的进行展现。
因此设计师需要进行调研并针对最有代表性的参观人群进行分类,并且对分类后的目标人群进行了用户画像,对最具代表性的参观人群的参观行为进行了行为分析。因为去参观用户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旅游的人群;第二类是进行科研和学习的人群;第三类是文化爱好者,他们想要知道博物馆日常的展讯、活动、等内容[2]。这些就是需要满足的基本的服务导向要求,需要做到馆内外的“全程通”,并详细地向顾客标注了包括景观、食宿、游玩、交通、天气等全面信息。
对于博物馆App 来说,图案配色、排版布局、动态效果能够决定该App 的主题风格及特色。一个优秀的博物馆App 界面能够牢牢抓住用户的目光。视觉风格明显、主题氛围感最易被用户感知,博物馆App 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住用户,增加用户,从而起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博物馆App 时,可以使用适合的动态效果,尽可能给用户带来听觉、视觉的感官刺激,极力促使用户对博物馆App 可以“一见钟情”。
如由紫禁城博物院出品的《胤禛美人图》App,它在界面的设计上就很重视视觉方面的感受,这个博物馆App 的整体设计感很强,除了有文物的资料外,还有许多新奇的形式。如用户可以在页面上使用摆设、文玩、头饰等实现交流创作;也可以放大画作的细节亦或观看整件屏风。在这个App 里,用户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还能欣赏到绚丽的视觉画面,从而增强App 的吸引力提高用户黏性。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拥有极佳的体验,在页面的设计上,我们需要满足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情感化需求。对于这样的需求,设计师需要在符合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导航设计是向用户提供信息获取路径,引导用户进行页面的切换,因此导航设计能够决定App 的应用功能。同时因为App 界面的尺寸较小,无法放置大量信息,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在小面积区域内通过界面版式、图标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视觉要素进行设计,给予用户好的视觉体验,能够吸引并留下用户[4]。
每日故宫App 在引导用户注册和登录页面,使用手动切换的方式展示App 里的各式功能,并且里面在每一个主题下都精心挑选了同一个色调的图片,用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吸引用户。断网和信号不好是个让人焦虑的事情,因此多款App 在加载内容的过程中,增加了IP 形象的动态效果,在图片和文字的占位符上会增加光的移动效果,吸引用户注意力,减缓了用户等待时的无聊感。例如支付宝App 首页的应用图标,有时会具有动态效果,比如蚂蚁庄园图标会展示出是否有饲料可以领取还有小鸡是否需要喂食,蚂蚁森林图标则展示当前是否有能量可收。这样的动效设计既增加趣味,又可以使用户一眼就看到常用的应用的状态。除此之外设计师要调动用户最深层的记忆和感知,将视觉效果、产品功能和用户认知紧密结合,形成用户对于产品和品牌的深刻认知。在之前出现英仙座流星雨的时候,B 站央视新闻当天的直播弹幕变成了流星雨形状。这些设计理念运用在博物馆App 上,用户通过视觉、听觉等体验将知识直观化,能更好地加深对文物的理解与记忆,调动观者兴趣,通过视觉用来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传播文化知识,我们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博物馆App 中,拉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让用户更容易接受更有参与感。我们可以增加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可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到知识,还可以增加用户黏性[1]。在博物馆App 的设计上我们还能增加个性化的定制功能,生成用户私人定制的博物馆,给用户极大的自主选择权。社交需求是满足用户归属感的需要,博物馆App 还需要满足一些用户的社交需要。具体可在App 中建立相关于网络社群的板块,用户们可以彼此交流信息,将所看所思一键共享至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介;用户们还能直接和博物馆方交谈,提出看法或意见,而博物馆方也可以进行一些线上或线下的文化交流活动,如邀请社区内用户参与博物馆公益活动、进行调研问卷等,这样可以增强用户在博物馆App 中的参与感。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大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无论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App 的设计如何改变,始终要求把人置于核心焦点,要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App。现在的新技术为博物馆App 情感化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要设计以用户和传播历史文化为主的App 需要从建设基础服务板块、增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感官刺激、情感化的动效设计以及增强用户在博物馆App 中的参与感等创新策略,优化用户对博物馆App 的使用感受,力求为博物馆App 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