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峰 冷冬月 施 斌△
(1.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湖北 十堰 442000)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以滑膜炎症、骨赘形成、软骨下骨骨化及膝关节软骨基质破坏为特征[1-2]。膝骨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常表现有活动受限、膝关节疼痛等不适现象,可严重影响正常生活[4]。西医临床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为消炎解热镇痛对症治疗,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明显[5]。中医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优势明显,具有方法多、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6-7]。“筋滞骨错”理论是平乐郭氏正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膝骨关节炎、颈椎病等多种骨伤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8-9]。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筋滞骨错”理论为指导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51例,并与常规推拿治疗51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2例均为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膝骨关节炎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50~72岁,平均(60.23±4.31)岁;病程1~7年,平均(3.46±1.12)年。对照组51例,男21例,女30例;年龄52~75岁,平均(60.82±4.42)岁;病程1~6年,平均(3.53±1.2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1.1 西医诊断 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0]。①关节边缘骨赘形成;②1个月内有多日膝痛现象;③晨僵≤30 min;④年龄在40岁以上;⑤关节活动时有声响。以上几条中满足①、②,或②、③、⑤,或②、③、④、⑤,即可确诊。
1.2.1.2 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1]。主症:上下楼梯时加重,关节漫肿,膝关节疼痛,腰膝酸软,蹲起困难。次症:四肢乏力,耳鸣耳聋,头晕目眩。舌脉: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紧或涩。符合以上任意2项主症、2项次症,再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1.2.2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性别不限,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因结核、类风湿、损伤及肿瘤疾病引发的急性期骨折及膝关节炎者;膝关节间隙狭窄较为严重,需进行手术治疗者;近3个月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及软骨保护剂等药物治疗者;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治疗 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口服抗炎解热镇痛类药物,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关节支具等,减少关节负重来减轻疼痛、减少关节磨损,进行科学合理的关节肌肉锻炼,控制体质量等。
1.3.3 治疗组 以“筋滞骨错”理论为指导进行推拿治疗。①筋滞手法:以拿法对患者股四头肌、臀部肌、腰部肌进行推拿,顺经络推拿3遍;对患侧膝关节用6 kg力量进行动态拨伸,维持1 min;点压患侧膝周阿是穴、阳陵、血海、内膝眼、外膝眼、梁丘及伏兔,按压深度以患者有酸困感为度,每穴按压2 min。②骨错手法:以顿拉法纠正盆骨倾斜;五指提拉患侧髌骨3~5次;牵引下极度屈膝。每次30 min,每日1次。
1.3.4 疗程 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评分标准,均按无、轻、中、重度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主症分别评为0、2、4、6分,次症分别评为0、1、2、3分,舌脉符合记1分,不符合为0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12]。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差[13]。③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情况。④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膝周围肌群肌力变化情况,包括半腱肌(ST)、股二头肌(BF)、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股内侧肌(VMO),使用日本电光MEB-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
1.5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减分率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13]。WOMAC骨关节炎指数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WOMAC骨关节炎指数减分率≥8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WOMAC骨关节炎指数减分率≥50,<8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减分率≥25%,<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减分率<25%。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6%(47/51),对照组总有效率74.51%(38/5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变化比较 分,
2.4 2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液MMP-3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膝关节液MMP-3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膝关节液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液MMP-3水平变化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患膝周围肌群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膝周围肌群ST、BF、VL、RF、VMO肌力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治疗后各肌群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患膝周围肌群肌力变化情况比较
膝骨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其发病主要与机械因素、肥胖、过度运动、高龄、遗传等关系密切。目前西医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并辅助物理治疗、行动辅助等,但是整体效果有待提高[14]。
中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炎属“骨痹”“痹症”范畴,其病变在筋骨,主要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脏腑功能虚衰,经络闭阻,气血失和,而肝主筋,肾主骨,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故而发为骨痹。《灵枢·瘘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传统中医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尤其对于中早期患者给予推拿方法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可恢复患者正常的解剖关系及骨性结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15-16]。平乐郭氏正骨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筋滞骨错”理论是其重要的基础理论,其强调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整体辨证,认为平衡失调是膝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因此在治疗软组织“筋滞”的同时,还兼顾关节力线改变,即为纠正“骨错”[17]。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通过点按、拨伸膝局部腧穴等治疗相关症状,调理膝关节内外软组织平衡,还对由下肢力线改变引发的腰椎、骶髂关节改变进行纠正,筋骨并重,标本兼治,不仅可改善患膝局部症状,也改善了患肢引起的骨盆倾斜或腰椎错缝程度,使骨正筋柔,则气血自流,病症自消。《医宗金鉴》言:“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滞,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MMP-3也叫间质溶解素1,是MMPs家族中的关键成员,除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外,滑膜细胞、软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潜伏状态的变形细胞等多种细胞在适当的刺激后都可表达MMP-3[18]。相关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发病时MMP-3水平可明显升高,并促使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而MMP-3水平的降低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19]。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的平衡对于膝关节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膝骨关节炎患者多伴有周围肌群肌力的下降,导致张力失衡,膝关节结构失稳,膝关节功能异常,因此通过对患膝周围肌群肌力的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临床意义[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关节液M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膝关节周围肌群ST、BF、VL、RF、VMO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筋滞骨错”理论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液内MMP-3水平,促进周围肌群肌力恢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