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艳 张 蕾 符大天 林 捷 符琼方△ 杨树博
(1.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药剂科,海南 琼海 571400;2.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海南 海口 570102;3.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海南 海口 570102;4.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海南 海口 570208;5.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感染导致心肌出现的弥散性或局限性炎性改变[1],临床中因感染病毒类型不一,故VMC症状表现多较为复杂,若治疗不当,常易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目前对于VMC的治疗尚无特异性方案,既往多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3],虽然可改善患者症状,抑制疾病进展,但仍难以彻底恢复心肌功能[4]。研究证明,病毒感染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是诱发VMC并推动病情进展的重要机制,抑制机体过度的氧化应激有助于VMC患者转归[5]。为探究更有效治疗VMC的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参饮加味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成人VMC气滞血瘀型42例,并分别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42例、西医常规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42例对照,观察对患者心肌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6例均为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成人VMC气滞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中VMC的诊断标准[6]。中医临床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VMC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7]。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岁,病毒学检测证实为病毒感染,近1周内未使用过与研究相关药物;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3 排除标准 儿童VMC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肌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有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孕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营养心肌、抗炎等对症治疗[6]。
1.3.2 对照组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106)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3 联合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饮加味治疗。药物组成:丹参20 g,黄芪20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郁金10 g,赤芍10 g,炙甘草10 g,砂仁6 g,檀香6 g,红花6 g,川芎6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1.3.4 疗程 3组均治疗30天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情况。②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水平;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可见轻微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指标大部分恢复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改善或进展[6]。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95.24%(40/4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34/42),常规组总有效率59.52%(25/42),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3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cTnⅠ及cTnT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心肌功能指标cTnⅠ及cTnT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cTnⅠ及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cTnⅠ及cTn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cTnⅠ及cTnT水平变化比较
2.3 3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NO、SOD、GST及MDA水平变化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NO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及GST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O、SOD、GST及MDA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NO、SOD、GST及MDA水平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NO、SOD、GST及MDA水平变化比较
VMC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其发病与病毒侵袭导致心肌发生炎性浸润、变性、坏死有关,并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及氧化应激,进而加重心肌损伤[8]。研究证明,VMC患者心肌常存在严重炎性反应,炎性反应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生成,促进NO生成,NO不但可导致抗氧化酶失活,自身还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2,进而催化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生成脂质过氧化物,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平衡失调,MDA水平升高,SOD及GST水平降低[9-11]。NO还可与氧结合生成亚硝酸自由基,致使细胞功能损伤[12-13]。脱氧核苷酸钠包含4种脱氧核苷酸钠盐,研究表明其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治疗VMC的作用,可抑制、清除氧自由基,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钙超载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发生,可促进冠状动脉扩张,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心肌血供,促进受损心肌细胞修复,增强心肌功能,可发挥负性频率及负性肌力作用,有效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避免心肌细胞凋亡,还可促进腺苷生成,提高腺苷受体活性,纠正心肌细胞异常代谢[14]。故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心肌功能cTnⅠ及cTn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氧化应激指标NO、SOD、GST及MDA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组(P<0.05)。
VMC属中医学“胸痹”“心悸”等范畴[15],认为本病多因身体虚弱,外感时邪温毒,内传于心,致心脉紊乱,气机阻滞,瘀血内生,而致胸痹心痛[16]。故临证需行气化瘀,活血止痛。丹参饮原方出自《时方歌括》,仅由丹参、檀香、砂仁3味药组成,方中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入血分,砂仁、檀香行气止痛,入气分,三药共用可通气血、止疼痛,且方中重用丹参,可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我们在原方基础上辅以郁金宽胸散结,行气活血;赤芍、红花、川芎凉血清热,活血化瘀;生地黄可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炙甘草益气通阳,滋阴养血;黄芪补气升阳,行滞通痹。诸药共用,可共奏行气化瘀、活血止痛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心功能指标cTnⅠ及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氧化应激指标NO、SOD、GST及MDA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及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丹参饮加味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治疗成人VMC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肌功能,调节氧化应激平衡,缓解氧化应激损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