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煌
名师点评团
苏月,青年教师、作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阅讀与写作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出版散文集《诗情与画意》,参与编写《名师作文点拔》《名师作文指引》等。
“拜年走亲戚,送两个馒头就是珍贵的礼物,大年初一拎出门的罐头,元宵节又回了家,蛋糕长毛了也舍不得扔……”
奶奶嘴里的年,听着好像天方夜谭!
“过年的案板最忙,腊月里堆自家馒头,正月挤满亲戚送的馒头。”奶奶说,“小孩回家,只要看到案板上新增的馒头,就知道家里来了几个客人。”
一个上门亲戚送来两个馒头,这就是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拜年时送的礼。
也不是所有亲戚拜年都送馒头,也有高档的,比如罐头、蛋糕,这些是给家里的长辈准备的。可是老人都不舍得吃,即便小孩流着口水满地打滚闹着要,大人也不给吃,因为走别的亲戚时还要用。
“初一买的罐头,元宵节又回来了,”奶奶笑着说,“那罐头走过十多家亲戚呢。”
“哈哈,这瓶罐头从奶奶家到外婆家,再到阿姨家,然后到堂姐家……走了上百里路,最后又回到奶奶家。真是一次好玩的罐头旅行。”我说。
奶奶说:“有一年,我爸爸收了一袋蛋糕,舍不得吃,春天拿出来时已经长毛了,可还是不让孩子们动。”
那个年代也给孩子们发红包,一般都是几毛钱,发一元的时候都非常少。
“除了发红包,还要分零食。”奶奶说,“瓜子、花生、红枣、核桃、柿饼,都得一份一份分给孩子们。”
“为什么?”
“孩子多,零食少,不能敞开了吃,每个孩子分一点,只能自己吃自己的,剩下的还要留着招待亲友。”奶奶说,“一般人家过个年也就买一两斤瓜子。瓜子按把分,一人一两把,花生也一样,核桃、红枣、柿饼和水果糖按个发,一个孩子三五个。”
好东西分下来,大家都舍不得吃。奶奶说,因为担心被人偷吃,她把零食藏在新袜子里、藏在兜里。时间一长忘记了,等到想吃时,才发现水果糖早就化掉了,只能舔糖纸了!
这个寒假,我没出门就收了1600元,家里各种零食、水果都吃不过来,爸妈总是唠叨又胖了。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好了太多呀!
“要是有一台时空穿梭器该多好啊,我要去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给大家送去好吃的,送去幸福的新生活!”我大声说道。
点评
“我”就像是一部摄影机,记录着奶奶嘴里的年,也记录着那个年代的美好。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匮乏,就连馒头都是珍贵的礼物,蛋糕长毛了也舍不得扔。这都是一些普通的东西,却异常珍贵。听着像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却也朴实、有爱。小作者正是用这种对比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也让我们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结尾处的语言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我”的幸福生活,说出了我的美好期待。(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