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与防范研究

2023-08-02 19:22罗梁英
理财·收藏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贸易融资

罗梁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才可以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国有企业通过参与融资性贸易在短期内获得更多流动资金,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融资性贸易虽然可以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风险。

一、融资性贸易概述

融资性贸易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贸易,达到融资的目的。参与融资性贸易的企业主要以短期融资和增持信用为方式,不断为贸易主体提供更多可流动资金。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大,资金实力雄厚并且信用状况优良,在融资性贸易过程中可以作为资金提供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的主要原因

(一)满足企业规模扩张需要

许多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完成既定的业绩目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国有企业的业绩压力开始不断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工作。当行业发展受到冲击时,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无法通过传统的贸易活动完成业绩目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注意力从传统贸易转向融资性贸易,希望可以通过融资性贸易利用企业的资信状况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业绩水平,完成既定的业绩目标,确保国有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不受到影响。国有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规模扩张需要,并且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融资方式比较灵活

传统金融机构例如银行、贷款机构,对资金审批时间较长,审核流程过于复杂,无法在短时间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当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没有达到标准时,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更多流动资金。在此背景下,融资性贸易的出现帮助中小企业迅速解决了资金困境,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因资金充足成为融资性贸易中的资金提供方,中小企业在参与融资性贸易的过程中选择与国有企业签订相关合同。虽然融资性贸易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在参与融资性贸易之后无法加大对内部环境的控制力度,这是由于融资性贸易与一般贸易不同,具有错配性的特点,资金链相对而言更加隐蔽。虽然融资性贸易表面上为中小企业扩大了资产规模,但是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少对融资性贸易的认识与了解,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正确区分代理业务。

三、融资性貿易常见模式以及风险

(一)融资性贸易常见模式

融资性贸易常见模式主要有托盘贸易、委托采购、循环贸易与保兑仓模式。托盘贸易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作为托盘方,分别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在贸易开展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履行托盘方的工作职责为买方垫付货款,并且需要购入货物,买方可以在后续的交易过程中从作为托盘方的国有企业买入货物。在托盘贸易中,国有企业作为托盘方不参与实际的交易过程,通过贸易链条获得更多融资效益。委托采购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需要与买方签订委托采购协议,与托盘贸易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循环贸易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需要同时与一个或者多个企业签订买卖合同,国有企业不需要参与实际的交易过程,只是获得了资金使用权。保兑仓模式主要是指国有企业作为资金提供方,主要根据自身的资信状况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在贸易开展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保护货权,中小企业需要进行回购。

(二)融资性贸易风险

融资性贸易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法律和税务风险。资金风险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在参与融资性贸易的过程中实质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银行”,但是并未对中小企业开展资信评估和账户监控工作,坏账率大幅度上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规模比较小,资金实力比较弱,容易为国有企业带来资金风险,不利于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在参与融资性贸易过程中面临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减轻自身的业绩压力,通过开展融资性贸易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业绩水平,长此以往,国有企业产生了依赖,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业务开拓过程中。另外,国有企业在参与融资性贸易的过程中同样存在法律和税务风险。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参与融资性贸易过程中没有加强对具体工作环节的重视,而且融资性贸易仍然存在法律争议,一旦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出现了利益纠纷,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站在税务角度上思考问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将融资业务纳入销售业务核算范围之内,无法从实质上增加更多销售利润。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节省税务流程所需要占用的时间与精力,会开具增值税发票,这就有可能被误认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给国有企业带来相应的税务风险。

四、内控视角下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措施

(一)聚焦企业发展定位

国有企业虽然在现阶段的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尽最大努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且将内部控制机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确保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聚焦企业发展定位,以国有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并结合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现状,提前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合理规避融资性贸易风险。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创新业务的融资性贸易谨慎选择,避免出现与国有企业发展定位不相符的贸易业务,合理规避企业的资金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法律税务风险,确保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抛弃落后的管理理念,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经济利益上,需要充分加深对融资性贸易风险的认识与了解,以便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融资性贸易风险爆发的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国有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危机。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强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并且需要加大对内部环境的控制力度,帮助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二)完善定期排查制度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就需要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加大对内部环境的控制力度,并且做好审核工作和贸易风险控制工作,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完善定期排查制度。在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现状和国资委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定期排查制度建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过程中建立审核体系,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审核体系的作用,确保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审核工作及时发现可能滋生的融资性贸易苗头。在发现贸易存在的漏洞之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出现融资性贸易操作。另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让下级工作人员对融资性贸易出现的防范工作引起重视。为了让内部工作人员了解融资性贸易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将风险防控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过程中。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

1.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并且在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确保融资过程安全。

2.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融资性贸易防范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并且加大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确保内部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既定的融资性贸易防范工作流程作业,防止融资性贸易出现。

当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工作出现失误时,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追责,追责工作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内部工作人员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积极引入大数据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大数据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之中。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工作要求积极引入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以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便于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严防融资性贸易操作存在。通过引入大数据平台细化内控数据,建立外部数据验证机制,可以讓国有企业部门管理人员加大对数据的筛选力度,例如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计算毛利率的过程中可以对相似业务的毛利率进行标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平台为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工作带来的便利,并且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防止出现融资性贸易活动。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聚焦国有企业发展定位,建立完善的定期排查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引入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合理规范融资性贸易活动。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贸易融资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融资
融资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贸易统计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贸易统计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