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理
传统村落建筑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传统村落建筑逐渐面临着严重的老化和消失问题。保护和更新传统村落建筑既能够继承其传统文化,又能够满足现代建筑需求,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装配式建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技术,有望给传统村落建筑更新带来新的机遇。与传统建筑更新的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适用性。因此,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对传统村落的建筑更新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村落中的建筑老、旧、危现象并存,传统村落建筑大多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多为木质结构、石木结构或者土木结构,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建筑结构和材料已经老化,因缺少修缮而破败不堪,存在安全隐患,且维修难度大,居民的居住环境难以得到改善。
传统村落建筑多为老旧房屋,缺乏现代化设施空间,如浴室、厨房、卫生间等。缺少排污设施设备,村落内污水乱排乱放,给民居附近的环境造成污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外传统村落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隔音、保温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房屋布局和面积也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传统村落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村落空心化日益严重,房屋无人管理,任其荒废,部分建筑残损严重,濒临倒塌。闲置传统建筑甚至被随意拆除或改建,这些行为破坏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严重损害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建筑更新可以保护原有建筑的结构和特点,加强建筑功能性,减少被遗弃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保留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能,使其保存和传承下去。因此,需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1]。
保护传统村落不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复古”或者“仿古”,而是兼顾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要素,使传统村落建筑焕发生机。乡村振兴战略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要求兼顾保护村落历史风貌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村民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目前,传统村落建筑更新仍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村落主要以“点”保护为主,而缺乏“面状”保护机制。一般文保单位建筑保护较好,这种只注重“点”的保护而忽视整体空间格局肌理“面”的保护,导致传统村落建筑更新难以进行规模性实施,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客观上也加大了对村落整体格局和传统风貌破坏的力度。
在传统建筑更新中,结合理性分析和设计的改造极少,拆除新建的房屋居多,即使有对现有建筑的改造,也多以不被提倡的无序搭建、扩建为主,如搭建棚子或者加盖顶层等,这些无序的建筑改造在安全和美观上都存在问题。
盲目“拆真建假”大规模推进传统建筑拆除新建的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使整体建筑风貌不协调,破坏传统建筑的开发更新,甚至还出现故意拆除不可再生的古建筑,这些不合理的改造而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行为,严重破坏了文化遗产的传承[2]。批判性的改造活动要更多依赖专业知识,而处于偏远的传统村落难以得到专业技术和设计的支持。
传统村落建筑更新需要考虑既保留其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特色,又满足现代化的居住需求,亟待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行为。目前对此方面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在传统村落建筑更新中,既要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又不可避免地面临商业化利益的冲突。某些商业化开发可能会对传统文化造成破坏,需要探索一条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化市场需求的道路,以实现传承传统村落文化和提高经济价值的目的。
传统建筑修建的工艺和技术比较复杂,需要传承和学习高超的手艺和经验。目前,存在传承方式陈旧、传承人才匮乏的情况。传统建筑修建技艺通常采用“师徒制”进行传承,许多核心技艺仍然只在家族内部传承,缺乏传承教材、传承行为范式和传承效果考核标准等规范。这种局面限制了传统建筑更新技艺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整体偏低,传统建筑修建的工人主要由农民兼职担任,其文化程度以中小学毕业为主,学历明显偏低,专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其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地已经加大了对传统村落的修缮力度。然而传统施工方法的施工周期过长、成本高昂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的前提下,各界正在积极寻求方法促进村落的持续发展,同时又能减轻社会和经济负担。
装配式建筑技术作为现代化、工业化的建筑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绿色等特点[3]。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更新传统建筑,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具有较好优势。通过精确设计和合理规划,可降低对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影响,从而保护传统的建筑文化。
在严格的建造过程中,不仅能节约资源,还能提高建筑质量,比现有传统更新方式更加环保。在装配式建筑技术使用的材料中,木材的生产过程能耗低,钢材虽然能耗较高,但可以回收利用,减少浪费,而预制混凝土材料相比现浇混凝土,噪声和粉尘污染都更加可控。另外在装配式钢结构或木结构中,很多现场施工操作甚至只是连接螺栓,因此,施工造成的噪声也小于传统建筑。建成后期维护管理和检修更换更加容易,降低了后期的维护难度和成本。
传统村落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与装配式建筑有着一定的关联,如需要先预制好复杂的结构构件,然后直接在现场进行组装。木结构体系的技术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钢结构与木结构都属于构架制,都具有易加工、易塑形和需要精确数值等特点,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替代[4]。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能将原生态村居风貌和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不仅保留乡村风貌,还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这种新型建筑方式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绿色建筑理念。
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传统村落的建筑更新应用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整理总结相关政策旨在为其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和强有力的保障。为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和应用,国家持续出台了各种政策。截至2023 年2 月,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汇总(图1),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建筑产业政策等。装配式建筑技术被视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同时,政府鼓励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提倡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技术进行改造,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传统村落更新受到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和引导。
图1 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2016—2023 年)(来源:网络)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应用先进技术推动传统村落的现代化改造。其中2023 年4 月发布的《关于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基础条件,即可以统一村落建筑建设标准和规模化设计建造,因此,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传统建筑更新是实现高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途径。
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与装配式建筑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已逐渐形成较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图2),包括预制构件质量检验、传统木结构、现代木结构、传统建筑技术、职业技能,涵盖了装配式建筑设计、造价、施工、检测、评价以及专业人员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图2 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规范(来源:网络)
上述技术标准规范为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传统村落的建筑更新应用提供技术标准保障。
1)标准规定了材料、构造、设计、制作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达到安全可靠的水平,符合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和更新要求。
2)制定了生产、加工、运输、组装等方面的规程标准,能使施工效率最大化和缩短工期,非常适用于传统村落建筑更新。
3)规定了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传统村落建筑更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标准有利于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制定使得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规范,有助于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技术,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建筑更新的发展[5]。
通过分析传统村落建筑更新的现状,提出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要点,结合装配式建筑技术特点、国家政策和技术标准重点分析传统村落建筑的可行性,得出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高效、安全、质量品质高、环保、经济等特点,可实现传统村落的现代化改造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因此,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于传统村落建筑更新,有利于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及传统村落保护,对推动传统村落更新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