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凯,李 莹,李 鑫,白 妍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促使我国大国形象更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作出过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张缙教授是由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中医针灸”四位代表性传承人之一[3]。张缙教授对针刺手法的研究深入透彻,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中医针灸研究领域贡献甚宏,堪称针灸大师[4]。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促使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传播,可以利用各种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平台,使用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传播。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融媒体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将为中医药文化走上世界舞台提供新的发展视角与传播方法,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5]。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融媒体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传播。
张缙教授,1931年9月~2021年4月,辽宁黑山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历任黑龙江省五届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七届人大常委等。曾任国家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理事长、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等。张教授从医 60 余载,从实践到 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张缙教授在针灸经络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针刺手法、针灸古典文献研究和循经感传的研究。有关《针灸大成》的著作三部共约250万字,足以坐实他在《针灸大成》研究领域里的权威地位。他辑出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是四百年来针灸人一直想看而没有看到的杨继洲《针灸大成》之底本。他在针刺手法领域里进行了穴位针感、基本功训练、针刺得气、针刺补泻、24式单式手法、复式手法、古典经络理论和循经感传的研究。在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对针刺手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使我国的针刺手法得到了整体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实现了可以制定国家标准的水平。1982年提出将古典经络理论中的“营血流注”称为“肺肝流注”,将“经气流注”称为“井合流注”,指出后者才是用来指导针刺手法的经络理论,如此明确的将两者进行区分,这在针灸史上是第一次。在经络研究方面最早提出循经感传阳性率的激发方法,提出并论证了隐性感传的存在及其理论意义。提出了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隐性)、可激性、可控性、趋病性、效应性、循经性和变异性。这个理论体系在指导针灸临床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从《针灸大成》、针刺手法到古典经络理论和循经感传规律性理论的研究这三大项,几乎概括了中医针灸学术的全部。他在临床上用针少、用穴巧、擅长飞经走气气至病所,以及用针取热取凉等手法,故临床效果极佳。并通过实验反复验证,在针刺手法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在全国范围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缙教授说,针灸学是一门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书本文字来传承,但是技术的传承则在于师徒、父子之间的耳提面命,口传心授来完成。张缙教授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运用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他从医68年,研究《针灸大成》66年,从理论到实践,完善了针灸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单式手法、复式手法、针刺得气和针刺补泻等理论,在针刺手法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一个重要的针灸流派——张缙针刺手法学术流派。
2.1 充分发挥传播主体的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早已不局限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用户与日俱增,人人皆可为传播者和生产者,所以我们在传播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传播主体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制作出优质、丰富的传播内容。政府在非遗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非遗文化可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将非遗作为一种资源带动地区发展,达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能够促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这便需要在政府的扶持条件下,与地方专业媒体从业者去挖掘中医针灸非遗传承人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打造独特的风格内容,辅助传承主体营自媒体账号,创作有创意、有意义的短视频或直播内容,使非遗传承人张缙教授学术思想在专业辅助下进行传播。
2.2 合理利用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电视等,人们主要是在接受与不接受中进行选择,但是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 加方便快捷的接收到推送信息,同时接收信息者也可以在此发表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思想反馈发送给信息发布者和其他的使用者,信息发布者可以实时根据使用者的反馈,来调整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迎合使用者的喜好,信息发布者可采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图片等方式来进行传播文化,在众多传播媒介当中,视频是相对更具有吸引力,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传播可以在视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发展。新媒体固然好,但它属于碎片化传播,不及传统媒体的严谨性和稳定性,两者兼顾才会达到更理想的传播效果。声音、图像、文字等作为传播符号也各有各的特点,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选择传播形式,利用其优势打造多元化的内容。将新媒体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相互融合,通过借助具体创新性,互动性等特点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增加张缙教授学术思想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与有趣性。
2.3 多方通融打造媒体矩阵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实现“资源通融、内容 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载体,对非 遗文化的传播应重视对融媒体的整合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如果各自为战,将大大限制传播的优势。我们需要对媒介进行整合,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即加强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受众与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信息之间的交互,受众可以对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信息的不断变化做出实时响应。以此来加深公众对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认知和了解,提升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做到真正的媒介融合。并且,线上线下进行联动传播,可通过线上的形式传播线下活动的信息,提高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信息和活动的传播效率,通过线下现场体验的形式提高大众的兴趣,再让大众回到线上对张缙教授学术思想进行关注。目前,已有不少短视频平台、 电商平台等意识到了非遗的巨大潜力,正充分运用技术和创意为传统文化赋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走近非遗、爱上非遗。文化发展与经济推动相辅相成,张缙教授学术思想若把握好这个时机,必将带领非遗传播走向一个新的领域。
2.4 同时兼顾传播群体的多重性
就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播对象来看,国内传播对象主要包括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两部分。中医药专业人士主要为张缙学术思想继承人士和针灸从业人员,但二者对于传播内容的需求也不同。对于继承人士来说,从系统的张缙教授学术思想医理、医术到医德的学习都是必须的;而对于针灸从业人员来说,所进行的“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传播”主要是针灸技术领域的知识。中医药专业人士这一群体,既可作为传播的受众,亦是传播的主导者,因此是“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成员。对非中医药专业人士的“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化传播是大众传播,根据群体的不同,传播内容也会变有所化。
3.1 有形传播”与“无形传播”相结合
有形传播即利用有形载体来完成传播目的的方式,例如学术著作、文献、书籍、场所等。《针灸大成校释》是张缙教授1958年开始筹划,到1963年正式纳入中国国家医学科学研究,以该书作为载体,对《针灸大成》内容进行挖掘,进行创新,发展,推动了现代中医针灸技术的创新。张缙教授撰写的书籍包括《针灸大成校释》、手稿辑出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等,均是中医针灸学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精华所在,是传承中医针灸十分重要的载体。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反应该领域科研学术的水平,亦是对张缙学术思想的一种传承。再比如场所,建立专门进行中医针灸技术传承的培训机构、诊疗机构、学会组织等,进行招生,吸引中医针灸从业者来深造培训,吸引中医针灸爱好者学习基本技术。在国外海外可通过与中医诊疗机构、教育机构合作进行交流合作等方式,将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主动传播出去。
无形传播即利用无具体物质形态的载体来完成传播目的的方式,如:视频、音频、云服务数据存储等,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网络通信、多媒体、数字动画和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形成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数字化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探索其数字化路径,进行数字化展示、传播等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实践,促进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利用。VR、AR 等技术创建的三维立体场景可使受众接收到更多的非语言线索与信息,更多细节被披露,促使传播的内容更容易被受众者所接受和消化。作为技巧性较强的张缙教授针刺手法,VR视频展现的细节更多也更为清晰、精细,方便受众者学习和模仿,可见VR技术对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播上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承载张缙学术思想的一些古籍、手稿、视频、音频等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不可避免的损耗,甚至因为不可抗力而消失,因此可通过翻拍、录像等方式将有形之物转变为无形的数据,包括视频、音频等,并上传至云服务器形成永久性记录,同时也可突破地域性的局限。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数据库依据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要求, 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手段,保证其完整地、真实地、准确地对中医药古籍、医学名家的遗稿、名老中医处方、经验方、医案、传统诊疗技术和传统知识等医学文献和纪录影像等数据进行采集、 存储和挖掘整理, 实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信息的有效提取、挖掘、处理、再加工和开发,在信息化网络的环境中实现精准地搜索和推送、智能化的知识共享。可通过建立张缙教授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数据库的形式,对张缙教授学术思想进行采集和数字化处理之后,对图、文、声、像等数据进行有效、合理及高性能的管理与共享。
3.2 单向传播与双向交互传播相结合
单向传播模式,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由传播者直接向受众者宣传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每年举行张缙学术思想传播大会,广泛邀请国内外中医针灸和大健康领域知名人士、历史国学大师等,将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传播大会办成我国中医针灸界的最重要活动之一。还可通过传统媒体中国中医药报,或举办科普讲堂、义诊、名医在线、龙江国医大讲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中医从业者与爱好者,推动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精准化传播,形成垂直领域的专业性媒体,使信息服务更加精准,用户黏性更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部分媒体开始尝试双向交互式传播,即向具有相同信息需求的用户靠拢,同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需求当作是媒介经营的方向盘和指向标,构建全媒体传播受众新定位的路径。新媒体时代,大众越来越习惯于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终端上学习或者娱乐,建立张缙学术思想文化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宣传平台,通过APP扫描二维码、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创造性地传播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相关信息,使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留言、互动、点评等形式生产和传播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信息,在传播者和传播受众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使得信息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双向交互式传播,以加速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大传播的范围,提升传播效果。建设特色线上传播专题网站,通过中医药非物质文化服务平台的形式进行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传播,能够为扩大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3.3 广泛化传播与主体化传播相结合
广泛化传播,即抓住中医文化本身的特征,将主体化传播这一主体活动融入传播过程发生的要素及中医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效果。通过在我院相关院区整体建设中融入张缙教授工作室建设元素,将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等能够呈现出张缙教授强烈主体化倾向的文化特征,在医疗行为中得以体现,而使患者在诊疗全程中体会到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化。在我院各院区的候诊大厅、针灸科诊疗环境中进行张缙教授学术思想背景墙设置、宣传册发放等方式,让前来就诊的广大患者都接受广撒网式的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讲、公益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接受张缙学术思想文化。多渠道并举有效拓宽了受众范围, 同时激发年轻群体对针灸文化的兴趣,改善当下针灸文化失衡的受众结构,也有助于扩大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目前社会上辅助学习中医药文化引起大众的关注,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医药文化的扶持,因此吸引了许多优秀学子进入中医类高等院校学习,同时社会上也不断涌现出大批对中医药感兴趣的爱好者。为了给中医学子和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高校和其它信息技术开发人员,专门设计了诸如中医古籍、中医名著、中医宝典、中医读经典、中医通、中医识方、中医方剂等中医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张缙教授学术思想平台建设为载体,全面采集和保存大量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献和学术经验,能够实现系统化的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主体化传播。因平台具有知识范围广,专业性强,服务面窄的特点,有助于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特别适合新一代中医学子和中医爱好者。由此可见,广泛化传播和主体化传播相结合也是张缙学术思想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必由之路。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综合性更强。尤其针对不同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人群,以各自容易接受的方式,实现互相交流分享,使得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传播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4 传统模式与创新模式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主体、渠道和受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传播主体的扩大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数字化。再加上中医药文化本身自带“枯燥”属性,因此,这就需要张缙教授学术思想在进行数字化保护时,注重创意创新,打造既有吸引力,又有文化内涵的数字文化精品传播方式。因此,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数字化传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采取新型的传播模式。
与综艺影视相结合。中医药通过打造大型的,有号召力的文化综艺,将中医的知识以表演的形式向大众展示,以此来达到大范围的传播,会让中医药文化更“潮”。可以尝试将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以人物传记或者纪录片相融合的形式进行传播。
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当今的网络课堂形式多样,应充分利用中医药高等教育资源,提倡国内外海内外中医针灸传承基地进行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网络课程制作,吸引年轻的中医针灸文化爱好者,依托互联网向全世界推广宣传张缙教授学术思想。
与知名网站传播相结合。全媒体背景下,年轻人中看报纸、杂志的人很少,浏览电子网站、观看电子书籍的居多,通过网站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人了解和学习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化,形成老年人、年轻人甚至是全世界人民感知、认知、熟知、传播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环境。尤其是依托知名App搭建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传播平台,如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等,由开发者直接在App端设置了各项信息资源库供用户选择使用,其针对性更强,使用更便捷,也更容易积累大量的客户。可借助这些传播平台,来完成独特的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 + ”模式的不断扩充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新模式呈现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崭新途径,同时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形象,更有特色,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让大众通过上述传播途径走进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特色,从而更加了解张缙教授学术思想的文化内涵。而张缙教授学术思想作为中医药非遗类文化传播,其内容本身又具有高权威、高转发、高影响力的信息特点,同时亦是服务性信息以及社交媒体上的中医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必然要保证知识其点的精准性,文化阐释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通过新时代融媒体平台,打造张缙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化传播的新场景,发展网络和生活共同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传播新体验,同时对其进行专业把控,使其内容规范, 将进一步提高张缙教授学术思想文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