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第一初级中学 陈 实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其教育理念源于教育学家科恩,这里的“教”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评”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另一个是学生参与的学习评价。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符合学科教学的现实需要,与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契合。教师是课堂教学主导者,需要发挥关键作用,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多样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评价操作,都能够为“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顺利启动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执行教案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做整合处理,也需要厘清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评高度一致,顺利落实教学方案。学生对“教学评一致性”有真切感知,教师利用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合的训练任务,组织更多喜欢的活动,学生都会积极做出回馈,并在主动探索和互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引入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优化设计,对教学目标做筛选提炼。如教学“相交线”,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其性质,还要能够进行两角的运算;探索对顶角和邻补角位置关系,分析对顶角和邻补角生活应用;培养学生生活认知与数学应用的意识。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方法技巧、价值观等内容,体现教师执教的核心追求。从这些目标设计情况可以看出,与学生学习有直接对接。相交线关涉的数学概念是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自然明确学习方向,要从这两个数学概念解读中展开探索行动,理清其概念内涵和外延,还有其实践应用方略,从这些角度展开研学行动,无疑能够产生丰富学习动能。教师执教情况如何、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这需要教学评价给出答案,在教学目标设计环节没有涉及评价内容,但在教学之后推出评价活动应该是自然选择。
教师从目标设计角度展开教程,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说明教师目标设计观照了学生学情,这无疑是最为理性的设计。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处理,推出鲜明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对应梳理和思考,教与学对接和谐,学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教学效果值得期待。明确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渗透的第一步,教师展开创新设计,成功推进教学模式的顺利启动。
“教学评一致性”关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有师生参与的评,需要更多活动方案的支持,其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需要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评机制下设计活动方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针对性推出活动计划,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设定细致的活动程序,引导学生进入到研学活动之中,在教师教学引导下展开数学探索行动,促进其学科认知的全面内化。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时,自然要充分考虑学情现实,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顺利落实。在教学“平行线及其判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平行公理推演过程进行梳理。在学习活动设计环节,教师设计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做细致观察,并动手画图,体会平行公理应用实践。为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学习小组,开始研究模型操作,学生拿到教具模型,开始旋转木条,对相关现象做归结讨论,教学活动程序顺利打开。学生有做数学操作的经历,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操作观察情况,画出平行线,解读平行线概念内涵。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操作体验,交流科学的画法,学生积极回馈,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索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是“教学评一致性”核心内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学生进入数学操作环节,教师利用媒体、教具等辅助手段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操作行动,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入而丰富。
优化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问题、教学困惑等展开集中思考和讨论,还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自主评价和互动评价活动,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教学评一致性”研学环节,对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展开反思归结,在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反思目标。数学学科训练效果评价关涉诸多内容,教师需要从学生成绩、表现、进步、体验等方面展开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为学生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进入教学评教学模式环节后,需要对多种制约因素做综合评估,以便做出教学策略调整。如教学“平移”时,教师展示一些图案信息,要求学生利用平移手法进行绘制设计。学生对平移概念展开深入解读,进入到绘制设计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理清设计思路。在展评环节,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评价,对学生平移设计给予确认。为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目标,教师继续设计生活案例搜集任务,要求学生展开生活观察,搜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对其做详细介绍。学生都有生活经历,对平移概念有深入了解,列举生活案例不存在太多问题。在交流环节,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平移原则,物体移动不能改变姿态和方位,学生重新做思维调整,对生活现象做进一步分析,最终确认解读方案。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行,需要达成更多平衡,教师大多注重课堂教学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和“评”,在评价环节也是这样,学生参与评价机会有限,介入深度不够,“教学评一致性”达成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教师需要做教学调整,突出学生的“学”和学生的“评”,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搜集、分析、对比、综合、讨论、操作、对接、验证等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能力。
创新实践追求数学学科的生活对接,以及对“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落实,教师从教学训练设计、学生操作观察、教学互动效果、实验执行分析等角度展开评价,对教学品质和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等重要指标做具体分析,强化学科实践对接的效率和体验,为学生数学实践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对生活化实践有不同期待,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这样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目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内容时,教师先从生活中定位案例展开引导,引导学生利用直角坐标系进行设计和操作,利用直观图示进行定位表达。学生对空间位置方向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自然进入到研学环节。在生活中,电子地图、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学生对空间位置有一定接触,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其切点选择是比较适合的。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课外实践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关于地理定位的方案,利用直角坐标系的原理进行解读和分析,准备参与班级集体研讨活动。学生对地理定位比较熟悉,自然有对接研究的热情。教师适时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对电子地图应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对接分析点。
在这个教学评设计环节,教师有数学概念解读,也有实例展示,还有生活观察和探索任务的加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机会。学生充分解析数学概念,进行实践探索,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为学生带来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教学评一致性”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参与主动性高涨,都说明教师教学设计和组织是比较适合的,教学效果显著。
数学学科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教师要有创新探索的主观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教学目标做优化设计、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度改进、对教学评价方式展开升级处理,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广泛互动、真实实践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追求教与学的融合、学与练的对接,教师对教学模式展开优化设计,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