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来虎跳峡
真想撫摸一下人间那道伤痕
究竟有多深
也想领略一下温婉的水
是怎样将悬崖
撕裂出魔鬼的嘴脸
望着对岸那只
蹲在黑岩上的虎
多么安稳,多有城府
就像金沙江默念的那句经文
那痴眈眈的眼神
是惊天一跃的伏笔
浑身的骨骼已咔嚓作响
但仍匍匐得如此草木不惊
心想,要历练出
此种大象无形的心智
不知要嚼咽多少乾坤
不知要吞食多少豹子胆
[林忠成赏评] 按理说,自然入诗的首要环节是要解决形与神的“像”度,这也是大多咏物诗惯用的写作路径。然而,笔法老辣的梁尔源对自然风物的态度是:心智在先,心游万仞;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拿这首《虎跳峡》来说,一开头的“因果”句,就把自然风物的自然、社会、时代、历史等诸多属性“因果”在一块儿了:“之所以来虎跳峡/真想抚摸一下人间那道伤痕/究竟有多深”。的确,正是因为有诗人的“心智”领衔,在诗人的笔下,虎跳峡时而“领略一下温婉的水/是怎样将悬崖/撕裂出魔鬼的嘴脸”,时而“蹲在黑岩上的虎/多么安稳,多有城府/就像金沙江默念的那句经文”,时而又“浑身的骨骼已咔嚓作响/但仍匍匐得如此草木不惊”,最终它“不知要嚼咽多少乾坤/不知要吞食多少豹子胆”。这样的起伏跌宕,这样的因果落定,其层次感与糅合性成就了这首诗心游万仞、大象无形的人格化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