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白
一
竹溪七日,我随团走了许多地方:蒋家堰镇境内的关垭楚长城;泉溪镇境内的营盘山生态旅游区与石板河村的“金漆世家”漆器作坊;鄂坪镇境内的皇木谷与黄花沟景区;龙坝镇境内的肖家边村及作家沈凯故居;水坪镇境内的夯土小镇及桃花岛上的油磨坊博物馆等等。
这些主人精心安排的去处,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这记忆,又被每日三餐的竹溪美食所滋养。
民以食为天。在竹溪,随便你到一个竹林山村,随便你进一户临溪人家,哪家的主妇不会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呢?但通常,厨师们隐身于一餐美食的后面,我们这些远方的食客,很难见到庐山真面目。我常常暗自感叹,烹饪,就是一个深谙中国道家精髓的行业。
民间厨师千千万,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竹溪美食之所以能自成体系,山间溪水边散养的牛羊、鸡鸭与河塘里的鱼虾自不必说,那产自高海拔的食材,才是主要的因素。这就像茅台酒的生产,如果没有被大娄山脉四面包裹的那个天然的酒甑,没有她独有的气候与水质,何谈茅台酒?同理,竹溪正是有产自高海拔的食材,才有了让世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智慧的竹溪人,当然深谙其道。这,在我们初到十堰的夜间就领略到了。
二
4月23日晚间十点多,我们一行到达十堰下榻的潮漫酒店。
竹溪县文旅局的严浩局长已等待多时,吩咐我们进了房间稍作洗漱之后下来夜宵。到了这个时辰还要夜宵,我心里还是有些抵触。可怎奈主人盛情,等到了席间落座,没想到上来的竟是竹溪待客的第一道菜“竹溪蒸盆”,在蒸腾的热气里,渐渐有腊肉香味散发过来。
年轻的严浩充满活力,说县里正在做竹溪美食的推广工作。竹溪之所以被称作“中国蒸盆之乡”,指的就是这道菜。野莽是从京城回家的地主,他当然知道竹溪蒸盆,严浩主要是说给我们听。严浩起身热情地给我们加汤,说:这是土鸡加猪蹄炖的汤,配料是蛋饺、木耳、香菇、竹笋、土豆,都是我们竹溪特产。特别是这土豆,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还有稳血糖、降血压、抗感染的功效,可以预防老年中风。因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我们还称土豆为“高山洋芋”。
野莽接过严浩递过来的汤碗说,是孕期长。
到底是小说家,他一个“孕”字,就把竹溪的土豆比喻得鲜活而形象。严浩笑了,他说起竹溪的特产来如数家珍,而且说竹溪时前面必加“我们”,足见他对家乡的热爱。
竹溪位于十堰市西南,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的大巴山脉中段北坡,虽为汉水流域,可面前这汤的口味,却和我熟悉的淮河流域的“信阳炖菜”很接近。或許是两地都在北纬32°左右的缘故,竹溪和信阳两地的生活习惯也十分接近。比如这碗里的腊肉,信阳民间也有做腊肉的习惯,虽然与竹溪的风味不同。
后来,我们在营盘山旅游区的“湖北亲家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睹了竹溪腊肉的生产过程。“亲家母”牌腊肉的生产基地海拔1100米,比闻名于世的意大利帕尔玛火腿的生产线还高出200米。高海拔,决定了“亲家母”腊肉品质的与众不同。引领我们参观的王厂长说,“亲家母”腊肉的制作过程十分严格:冷却、修割、上盐、搁置、清洗干燥、前期风干、后期风干等等,特别是烟熏腊肉,借鉴了民间炭火熏制的方法。那天,在位于营盘溪边的熏房里,我们看到一个中年工人正在挂满腌肉的熏房里往硕大的火盆里加白炭。王厂长说,熏房里恒温保持在40度,一天24小时不停火,要连熏15天。
的确,他们制作的腊肉色泽鲜亮,嗅起来有些陈年的肉香,就像眼下我们吃到的一样,酥嫩可口。严浩局长还给我们讲了竹溪人在红白喜事上的“五马踏四营”“八大碗”等等待客之道,他转身指着墙上的照片说:我们竹溪的“贡米”“贡茶”从唐代就开始了。我们竹溪的米不但粒大个长、质白如玉,而且还含有人体需要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说到竹溪特产,野莽也来了兴致:当然当然,“长江三峡水,楚地梅子茶”嘛,武周时,被武则天钦定的“贡茶”,就产自我们汇湾镇的梅子垭。可这天的席间,我们品尝的并不是梅子茶,而是杨家扒农场生产的“习武牌”高山云雾茶。
三
从竹溪县城出发,沿着S260省道一路往南,车行60公里,就到了国营竹溪综合农场杨家朳分场。在我们下榻的两层土木建筑的小楼前,就是难以忘怀的营盘溪。从海拔1100米的脚下逆溪往上,攀到海拔2345米的山顶,就是万亩野生海棠。这途中,十步一景,百步一瀑,倾泻而下的溪水与长满青苔的岩石所构筑的图景千变万化,再郁闷的心情都会被融解。那一刻,您当然会想起您心爱的人,也会暗生遗憾这次没让她与您同行。
这天我们到达时山色阴郁,山谷里飘浮着灰白的云雾。您看那溪水从高向低由南往北不停地欢跳,四溅的水珠化作了一股毛茸茸的气息,在梦里吹展了您疲劳的身躯。等第二天醒来,我看到的太阳是从营盘溪流去的方向升起时,才明白这营盘溪是东西走向,昨天,我迷失了方向。我抬头往山顶看,竟然是满坡的青白。原来,是夜里山顶上下了一场雪。在那满山的白雪下,就是未来的五月即将开放的野生海棠。
万亩的野生海棠呀!想一想,您就忍不住会有几分激动。
现在,阳光照耀着对面山坡上层层的茶田。茶垅里,点点滴滴地点绘着头戴布帽或头巾的采茶女。与我同行的刘满东书记指了一下对面山坡上的茶田说,谷雨刚过,采的是春茶。因为海拔高,我们这儿的茶要比别的地方晚采10天左右。刘书记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因季节不同,工钱也不同:明前采的,一斤鲜叶150元,雨前采的110元。现在的春茶,一斤鲜叶70元。一斤干茶需要4斤半左右的鲜叶,再除去制作、水电、营销成本,纯利润也就两百块钱。虽然利薄,我们看重的是综合价值,一是生态环境,二是富了百姓。来这儿采茶的都是附近山下的农民,我们包吃包住。
中午或傍晚,您都能看到在茶场作坊的窗子前,会排起一队采茶女。她们每人的腰间,都挂着一个扁长的竹编小筐,一些筐子的色彩被岁月染得有些灰暗,盛放着刚采的绿色的鲜叶。那些采茶女围在窗前,没有谁着急,静静地等待着茶场里的管理人员依次过秤。坐在窗子里记账的年轻人叫李浩,每过一秤,李浩就抬头寻问名字,然后在记账簿上长长的名单里寻找,等确认后再抬头看一眼,然后记账:
李桂平1.6+2.1=3.7;谢丛香1.4+1.2=2.6;田守芝1.6+1.4=3……
鲜叶的采摘与收购是十分严格的。先有人把交来的鲜叶放在簸箕里簸一簸,要求不许带紫芽、红蒂、绿叶杆、虫芽;一芽一叶要在1.5cm以内,一芽两叶的要在3.5cm到4.5cm之间,鲜叶要匀整壮实,否則降级收购。李浩抓一把摊在圆形簸箩里的鲜叶对我说,新收的叶子要先晾上二个小时,然后杀青,接着是冷却回潮,接着是揉捻,再接着,是炒制、手工理条、烘焙、分拣,最后才是包装。
我曾经看过信阳毛尖的制作过程,和“习武茶”的制作大致相同,从鲜叶到干茶最快也需要3个小时。刚出厂的新茶,要在自然温度下放一个星期,然后在冰箱冷藏一个星期,去掉茶的燥气之后,口感才好。绿茶含有维生素C、类黄酮,用来清理血管中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具有消食化痰、清热、生津止渴等作用。由于高海拔,常常被云雾包裹的“习武茶”,品质上自然是没说的。因而,“饮茶”也是竹溪美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幼时看过连环画《闻太师西征》,没想到《封神演义》里讲的西征地就是现在我脚下的营盘山。殷商太师闻仲因黄飞虎反商归周,奉商纣王之令率兵西征,就在这儿大战姜尚,最终命止绝龙岭。刘书记说,当年闻太师在山上驻军,所以称营盘,山下为军士的习武基地,所以叫习武基。你看下面的公路,桥叫习武基桥,道班叫习武基道班,我们的“习武茶”也因此得名。自然,饮茶是一件颇见修养的事情,而饭前的那杯茶,则是竹溪美食之序曲。这序曲轻柔而浪漫,常常使人为此而陶醉。然而,采茶却十分辛苦。
在营盘山采茶工用餐的厨房里,我见到了来自水坪镇的炊事员严大姐。严大姐年龄并不大,约有40多岁的样子,腰间系着粉底暗花的围裙。去年,她在水坪镇的一个农场里做大厨,今年经朋友介绍来到了营盘山。严大姐每天凌晨3点起床,要保证农场宿舍里的60多位采茶工5点钟用早餐。到了上午,厨房里会多一个帮工,因为中午来吃饭的采茶工会增至100多人。每天中午严大姐要先烧地锅煮两锅米,然后放在蒸笼上蒸,接着还要再烧出四个菜来。虽然劳累,但严大姐却笑声朗朗。说话间,她要绕过坐在灶台边帮着择菜的老太太,用长把勺子搅动着地锅里的水米。
在和严大姐交谈时,那个因岁月缩了身材、腰背弯曲的白发老人手不使闲,问她话,也只是抬起布满皱纹的面容朝你淡然一笑,不置一词。年轻时,老人肯定也是一把采茶的好手。现在,她弯曲的身子已经无法采茶。我想象着那些布满山间的采茶女聚集到这里用餐的情景。那些我们见到的采茶工,大多在四十至六十岁之间,在她们身后,在我们端起的那杯散发着清香的绿茶的指间,往往隐藏着一些为我们所不知的艰辛。就像在席间我们不经意间夹起的那道菜,有谁想过,是经历了怎样漫长而繁杂的生产过程,才来到我们的餐桌上?
四
4月24日早餐后,除暂时缺席的韩小蕙、卓然二位先生,来采风的作家都到齐了:野莽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自不必说,梅洁也是十堰人,我们曾在19年前一起参加过由中国文联组织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五省市作家艺术家采风活动;聂鑫森、阿成、刘益善诸位先生在十多年前曾受野莽之邀已来过竹溪,其余的鲍十、秋月、肖贵平、周正旺都是首次。
我虽然没有到过竹溪,但十堰我来过。最早的一次是33年前参加《莽原》的襄樊笔会时,登过武当山;最近一次是2014年的8月间因创作一部反映“南水北调”工程上游蓄水区民众生活的电视剧,我逆汉水而上,过郧阳至郧西。当然,今天随车同行的还有严浩和竹溪综合农场办公室的刘宇轩。我们热热闹闹地乘着一辆银灰色的中巴出了十堰,沿福银高速一路向西,而后在郧阳区鲍峡镇附近入沪蓉高速往南。一路上山峦连绵,云雾盘绕在近处和远处的绿山腰间,山间青瓦白墙的村舍从我们的视线里一闪而过。在流逝的时间里,我们渐渐地接近这次行程的目的地。
虽然十堰的武当山与东风汽车都举世闻名,但路途中,我们主要的话题还是竹溪,且多由野莽和严浩来讲述。现在的竹溪西周时属庸国,春秋时属楚国,这在野莽兄的方志小说《庸国》里有着详细的描述。“竹溪县”设立于公元1476年的明宪宗成化年间,隶属郧阳府,归属十堰则是1994年10月郧阳与十堰合并以后的事儿。伴随着严浩的话语,我们将要参观关垭楚长城。关垭楚长城遗址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和陕西省平利县交界处,现在还存有战国末期楚国为防御秦国入侵而修筑的土夯城墙。等这些讲述成为眼见之实后,我们便驱车来到了蒋家堰镇政府。
等中巴车停稳,众人鱼贯而出,只见走在前面的野莽“哎呀呀”地喊了一声,就快步往前,与一位迎上来的头发花白的老者相互拥抱。那是他的老同学,当地的一位植物专家。席间,我和野莽兄的老同学相邻而坐。老者那双卧蚕眉下的鼻梁上,架着一幅茶色老花镜,从花白的胡茬子看上去他虽然有些不修边幅,可他的言谈举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者的口语有些信阳光山口音,这让我听上去感到亲切。凡有关竹溪的历史,或者植物特产,他都侃侃而谈,就连餐桌上食物所用的食材,也能一一道来出处,让人暗暗敬佩。
竹溪美食,有“蒸、煮、腊、泡、酿”五绝之说,其中的“蒸、煮”自然说的烹饪技术,而“腊、泡、酿”则是竹溪美食中独特的食材。
“腊”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腊肉,“泡”说的是泡菜。在口味上,竹溪人不免会融合毗邻的重庆、陕西人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泡菜。竹溪的泡菜是以青辣椒为主,山地里能见到的大蒜、萝卜、黄瓜、白菜、豇豆、芹菜等蔬菜,包括柿子这样的果实都可制成泡菜,泡制的方法与别处也略有不同,味重酸:酸豇豆、酸白菜、酸萝卜、酸辣椒等等。泡菜不但是竹溪人烹调时最重要的辅料,席间也可当作开胃的小味碟,佐酒下饭。
竹溪美食“五绝”中的“酿”,则大有讲究,不说酒、酱、醋,这人人皆知,还有一酿,往往会被我们所忽视,那就是土蜂蜜。
五
在营盘溪一边的山道上,我有幸结识了头戴防蜂纱罩的养蜂人老伍。这天下午我如约来到老伍家的门口时,他正在房前的空地上修蜂桶。
老伍停下手里的活,从兜里掏出烟来让我,我说,拿不动。老伍笑了笑,笑容如菊。他把烟叼在嘴上,用打火机点燃,吸了一气对我说,我是林场1963年的老工人,1996年场里改制人员分流时,我辞了林场的工作去了武汉。老伍说着拿起家伙在蜂桶里捣弄。老伍名叫伍齐华,看上去五十多岁的样子,但出于礼貌我还是喊他老伍。老伍說,我这也算是子承父业,父母去世后,我就把养蜂的事儿接了下来。我这房子是场里房改时买下的,一间4000块,两间。其实,我也不常在这儿住,就春天里住俩月,别的时候隔三岔五回来看看,住个两三天,屋里通通风,房前屋后收拾一下,看看蜂桶。
老伍说,蜂对庄稼、果树都很重要,要传送花粉。蜂这个东西不怕冻,就怕饿,有的地方冬天喂白糖,怕扛不过去。蜂的种类很多,意大利蜂、东北黑蜂、中华小蜜蜂。现在意蜂已经绝种,我这是本地野蜂,飞行敏捷、习性灵活,虽然清巢性弱、产卵力差,可分蜂性强。所以到了春天繁殖的季节,我都待在山上,因为蜂要分家。
分家时,老蜂王会带着一部分蜂重新创业,把老家留给下一代。分家的时候,老蜂王会在蜂桶上晃晃晃,飞一圈又一圈。就像开会一样,说哪一部分蜂留下来,哪一部分蜂跟我走。蜂有自己的语言。完了,就带着一部分蜂飞走了,去它事先选好的地方。其实,新家是我给它安的,一只新蜂桶。新的蜂桶前放上一盆清水,如果那蜂王不喜欢这个地方要飞走,你得一瓢水把它浇下来,不能让它飞走。然后用树叶把它托回到蜂桶里,直到它慢慢地喜欢上这个地方。这土蜂不好养,你要知道它的脾性。
老伍养蜂用的是圆桶。以往我在别处,还有在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养蜂人》里看到的,都是蜂箱。这里养蜂用的是圆形木桶,蜂要从蜂桶下端的小洞进出。老伍说,我这土蜂跟别处的不一样,什么都不喂,是自生自灭,我从来不管它。每年10月份切过蜜,一打扫,放在这儿就不动了。等到春天,能扛过来就扛过来。我这蜂很分散,不像外边的,蜂箱一放一片。油菜花开了,切的是菜花蜜;槐花开了,切的是槐花蜜;枣花开了,切的是枣花蜜。一个月切一次,所以蜜的纯度不够,水分大,不能过六月。一过六月就发酵,一发酵就发酸。
老伍说到兴致,就让身边的爱人去屋里取一盒蜂蜜来,送到我的面前说,你看我这蜂蜜的颜色,淡黄色,沙沙的,就上面结一指头厚,下面就不会再冻。为啥?我这是百花蜜,每年过了白露切蜜,一年只切一次。你看这个蜂桶下面有水汽往外冒,说明这桶蜂很好,是纯蜂蜜,味道纯正。老伍说,他一共养了30多桶土蜂,一年平均每桶能切15斤蜂蜜,按一斤100元算,他一年养蜂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老伍说到这儿,我就动了心。我扫了他微信,又相互留下电话号码,我是想着,一定要尝尝他今年过了白露切下来的第一刀蜂蜜。
营盘山的土蜂“百花蜜”酿蜜周期长,因蜜源稀少被誉为“蜜之珍品”。土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维生素、牛磺酸以及镁、磷、钙等物质,能调节人体神经,同时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中医认为蜂蜜有消除疲劳、安神益智、改善睡眠作用。土蜂蜜在进入胃肠后,所含有益菌和活性酶能合成并释放各种转化酶,促进胃肠蠕动,恢复胃肠内菌群平衡,有改善便秘,调节、润滑肠胃功能,对慢性肠胃炎、结肠炎有良好疗效。土蜂蜜中还含有大量的单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酶和有机酸,这些物质可以不经过肝脏的加工与合成,直接进入血液而被人体吸收利用,营养并保护肝脏,特别适合高血压患者、便秘患者和老年群体。
土蜂蜜为典型的药膳食材,竹溪席面上的青柠蜂蜜翅、薯蜂蜜拌黄瓜、鸡丝肉松、蜂蜜蘸热馒头等等,均口感极好;要是炖鸡汤,起锅时加点土蜂蜜,那是色味俱佳。在竹溪美食中,土蜂蜜虽然很难让人察觉,但细心而有经验的食客,往往会通过土蜂蜜特别的甘甜口感,得以分辨。
六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竹溪地理概貌的准确描述。山多水就多:竹溪、泉溪、坝溪、丰溪、营盘溪,溪溪顺着山势汇入汉江支流的堵河。山多树也多:樟树、银杏、黄檀、冷杉、桦树、枫杨、漆树、雪松、侧柏等等,数不胜数。
在杨家扒分场的茶室里,有一直径约一米身长三丈的巨树,有人告诉我说,那是竹溪著名的“贡木”金丝楠木。我向满东书记请教,他说那不是楠林,是窝栎。这棵窝栎是下面修公路时从河床下面挖出来的。几十年前这棵窝栎倒了,从山上冲到下面的沟里,被埋到了河床下,成了阴沉木。再埋久一些,如果能上百年,碳化了,那就更珍贵了。
为了扫除植物学上的盲区,在下榻营盘山的当天夜间,我用了近千元在网上购买了甘啟良先生编著的《竹溪植物志》《竹溪植物志(补编)》和《湖北竹溪中药资源志》,还有一本1995年内部版的《竹溪县志》。一回到郑州,网购的书就到了。甘啟良先生所著的几册书重达30斤,我抱着那砖头块一样的书籍,扎扎实实地补了几天植物课。
1952年出生的甘啟良先生,被称为秦巴深处的草根植物专家。他在普查竹溪植物的过程中有许多传奇动人的故事,他在野外首次发现“陕西羽叶报春”,刷新了竹溪的物种纪录;他首次在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竹溪雪胆”,竹溪雪胆为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科属的一个新品种,并以标本采集地竹溪命名,弥补、丰富了世界植物标本图谱。
2005年,甘啟良先生编著的《竹溪植物志》出版,为中国第一部县级植物志;2011年,《竹溪植物志(补编)》出版,共收入植物197科1046属3293种,竹溪可谓植物王国。
栎树为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壳斗科栎属,约300种,我国约有51种。《竹溪植物志》《竹溪植物志(补编)》共收入蔓稠、青稠、铁稠、多脉青冈栎、刺叶栎、匙叶栎、尖齿高山栎、栓皮栎、麻栎、白栎、西南槲树、枹树、槲栎、短柄枹栎等15种,可就是没有刘书记说的窝栎。不同的栎树在民间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青稠又被称为苦槠、青栲、细叶青栎、小叶稠树;麻栎又被称作橡子树、青刚栎、花栎树等等;还有栓皮树、麻栎、白栎、枹树都被称作青刚栎等等。刘书记说的窝栎是不是民间的叫法?
在出版了《竹溪植物志(补编)》之后,甘啟良先生的植物普查工作并没有停止,在《竹溪植物志(补编)》出版之后的10年间,通过甘啟良先生的努力,竹溪境内的植物总数从3293种增加到3800多种,成为大巴山脉已知植物最多的县。更可贵的是,在2016年他又出版了《湖北竹溪中药资源志》,共收录植物、动物、矿物及其药材3293种,生物中药资源隶属354科、1230属。其中植物类219科,1017属,3007种。由此证明,竹溪是名副其实的“中药之乡”。
竹溪的植物,同时也多是中草药,比如上面我们说的栎属植物。读《湖北竹溪中药资源志》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生活里的许多食材,都是植物或植物的种子与根茎,且多具有药用价值。就像“离开茅台镇,产不出好酱酒”一样,竹溪美食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寓医于食”,在竹溪美食里,药膳食材相当普遍。
在营盘山景区服务中心,我见到有两个服务員正在用水管冲洗一块石灰岩石,在那块硕大长方形的岩石边上,放着一筐她们刚刚用热水搓过的马齿苋,她们准备把筐里的菜放到冲干净的石头上晾晒。在民间,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马齿苋的食用方法:新鲜的马齿苋焯水后加蒜泥、香油凉拌,极为可口,而竹溪人也会用热水搓后晾成干菜。
在竹溪美食里,常常也能见到干菜:辣椒干、薇菜干、萝卜干、洋芋干、笋子干等等,且多有药用。马齿苋为种子植物门马齿苋科,叶面光滑、杆粗肉多、肥厚多汁,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利尿的功效,可医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瘰疬等疾病,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是罕见的天然高钾食物,进食马齿苋可保持血钾和细胞内的钾处于正常水平。
竹溪被称为“中国魔芋之乡”,竹溪的魔芋,也是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在餐桌上常见的魔芋茎块与肉类同炖,或焖,或蒸,或与蔬菜类同食;也可以做成魔芋凉粉,或将魔芋煮熟,晾凉后切成丝拌芹菜,十分可口。魔芋为种子植物门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竹溪魔芋也是功能奇特的药品,主治化痰散积、行瘀消肿、解毒、抗癌;可治疗瘰疬、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烫伤、毒蜂蜇伤、眼睛蛇咬伤等疾症,称之为“胃肠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
在竹溪美食中,食助药用、药借食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竹溪色、香、味、形的饮食文化。
在网上,我看到那个身穿迷彩服,手拿放大镜正在研究植物的甘啟良先生,怎么看都有些面熟。难道我在哪里见过他?回忆我在竹溪的经历,突然想到了野莽兄那位不修边幅的老同学。我的天呀……我急忙起身给严浩局长打电话,从他那里我得到了证实:那天,2023年4月24日,那个坐在我身边的野莽的老同学,那个不修边幅的老者,就是我敬仰的《竹溪植物志》编著者甘啟良先生!而且,他还是严浩的岳父。
我的天呀,太出人意料了!这意外,给了我无限的喜悦。
七
自然,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决定了竹溪美食的品质,但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被我们所忽略:那就是竹溪的水。以营盘山为例,其主峰海拔2375米,丰富的植被储存了大量的天然水分,门前那四季不歇,昼夜不停的营盘溪水,使这里的空气清新、气候凉爽,丰富的植被产生了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在夏季,这里不用电扇,也没有空调,夜间睡觉还要盖被子。这里不但是避暑的好地方,溪里的水质也十分特别。
东满书记告诉我,去年夏天他们请武汉的专家来测过水温,13度,溪水含锌。锌对人体有好处,这在别的地方几乎测不到。刘书记说,我们正在招商,开发矿泉水。此外,我们还计划用营盘溪里的水,发展冷水养鱼。
冷水鱼?是,冷水鱼!这将是竹溪美食的新看点。
竹溪这里的水仿佛大地的血脉,养育了万物;又仿佛是我们生命中流去的时间,一路向前,告知世界。由水而养育的竹溪美食,是一个新鲜而诱人的存在。虽然没有谁强求您来竹溪吃一顿美食,但您可以用从竹溪通过南水北调流过来的水,加上从网上购得的竹溪特有的食材,做一顿在意味上与竹溪接近的美食。
这,就像在我得知《竹溪植物志》的编著者甘啟良先生就是那个我曾经见过的不修边幅的老者一样,将会给您的生活带来难以言表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