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蔚芬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魏巍作为部队文化工作者曾前后三次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写下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战后,他又以抗美援朝为背景创作了不少作品,并在1982年凭借其中的长篇小说《东方》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然而让他享誉全国并传诵至今的却是一篇短短的通讯,这就是刊登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一经发表,就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诵读这篇文章,颂扬文章中的人物,多次将它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让它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最佳精神营养。
一、记录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解答了今人对英雄气概的疑问
七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互为对抗的一场实力悬殊,尤其是在军事武装方面极为悬殊的战争。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敢于战斗,英勇战斗,以极基础的武器装备与强大的敌人殊死搏斗,血战到底,谱写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可歌可泣的诗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世界,“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当年,随军的魏巍亲历了朝鲜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那些被炮弹炸平的山头阵地、那些被鲜血染红的河水泥土、那些壮烈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这些都深深地感动着魏巍,作为文化工作者他用笔将这些一一写下,向祖国人民报道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也客观上起到了形象地记录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的作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坐在电影院里,坐在自家电视机前,满怀敬意地观看《长津湖》《金刚川》等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时,无不被当年的志愿军战士历经百般艰难却意志坚定,为祖国的和平不惜献出生命而感动落泪。同时也难免有人心中疑惑——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些志愿军战士如此奋不顾身?在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中国,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物质财富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也看到了有些人为了金钱利益而害人甚至伤己。所以今天的国人虽知道当年的志愿军战士是为了保家卫国,却有不少人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舍生忘死。七十多年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恰恰就能够解答今人心中这些的疑惑,人们在这场战争过去的70多年后的今天,可以通過读这篇文章来了解在那场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伟大情怀和英雄气概,从而发自内心地向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献上深深的敬意,致以崇高的敬礼。
二、塑造了一组英雄的群像,创造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符号
作为一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只记录了一支志愿军的部队英勇抗敌的故事和采访两个志愿军战士的经过,却成功地塑造出志愿军战士的光辉群像,在这组群像上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熠熠闪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英勇抗敌的故事”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二次战役中的“松骨峰战斗”,当时一队志愿军战士奉命去阻断敌人的退路,在松骨峰与撤退的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作者着重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他们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一个连阻击了敌军几个师;他们以步枪、机枪、手榴弹和爆破筒等武器对抗拥有飞机、坦克等强大武器的敌军;他们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身上被燃烧弹烧着了就带着火扑向敌人;战斗极为惨烈,炊事员、通信员都投入了战斗。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抵抗住有飞机大炮支持的敌军,挡住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直到大部队赶来歼灭了敌人。这个故事真切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文中所写的第一个战士是作者在汉江北岸遇到的一个青年战士,他是来自黑龙江的马玉祥。作者着力描写了马玉祥的形象,他“稍高的个儿”“脸微黑透红”“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作者还记叙了马玉祥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的原因:因为听到一个朝鲜老妈妈的哭诉,说她的房子和后搭的窝棚都被炸毁了。一个战士因为老百姓的哭诉就要求将自己从远离敌人的炮兵调到与敌人面对面战斗的陆军,相较于今天的“精致利己主义”,这种“淳朴可爱”是多么的高尚!而且那老妈妈是一个朝鲜人。紧接着作者还详细记叙了马玉祥冒着敌人的轰炸,冲进火海救出朝鲜小孩的事迹,从这些事迹都可见志愿军战士身上所具有着国际主义的精神。文中所写的第二个战士是作者在防空洞里遇到的就雪吃炒面的战士,他说他们吃雪、蹲防空洞就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不蹲防空洞,“只要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他的回答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篇通讯只写了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和两个志愿军战士,这些群体的、个人的,有名的、无名的志愿军战士,组合起来就聚合成整个捍卫了新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志愿军战士群像,表现了他们为祖国献身的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情怀!正因如此,这篇通讯的题目中“最可爱的人”从发表时就成了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符号,专代指志愿军战士。现在它不仅代指志愿军战士,而且人们还赋予它以新意——代指和平年代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三、呈现了一种典型的文章样式,成为青少年记事写人的榜样
反映一场战争,描写一个群体,表现一个主题,选择恰当的材料至关重要。这篇通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描写志愿军战士,表现他们的崇高精神,应该选择哪些典型事例?看似容易其实难!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太多,而作为一篇通讯篇幅又有限,必须选择能够反映志愿军战士思想本质,并且与战争、生命、人性、生活紧密相关,读者读来才能深受感染。作者从收集的大量事例中选出松骨峰战斗、战士救朝鲜儿童、战士在防空洞就雪吃炒面这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的核心人物都是志愿军战士,但场景各不相同,人数有群有单,内容各有角度,恰好从三个侧面有力地突现了通讯的主题。
记录这些英雄事迹,描写这些英雄的形象,唯有诗化的语言才能担当,才能感人。作者诗化的语言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抒情色彩浓厚,善用比喻和一组一组的排比句来表达自己汹涌澎湃的情感,善于适时转换人称代词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与读者面对面地抒情。
今天来看,这篇文章的结构似乎刻板了一些,但是在解放初国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世界文艺发展也没有那么丰富的背景下,这篇通讯的结构加上它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已足以打动读者的心,成为一个经典作品。即便在今天,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堪当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这篇文章开头结尾以抒情为主,加以长长的排比句,增添了抒情的力度;文章主体部分三个事例后穿插三小段抒情性议论,犹如情感大海中的三个小浪峰,一波一波涌来,既点明意义,启人思考,又有助于过渡到下文。如此,全文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有机融合一体,呈现了一种典型的文章样式,有助于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
如今《谁是最可爱的人》又选编入初中统编语文教材,每读到它,就令人回顾那个可歌可泣的战争年代,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仰油然而生。
最后请允许我套用魏巍这篇通讯的结尾部分,我想说:朋友,当你早晨吃完早餐乘电梯下到车库开车去公司的时候,当你在绿道上跑完步回到家中书房打开电脑的时候,当你提着书包带着孩子去小区门口等校车的时候,当你乘着地铁去市中心与朋友小聚的时候,当你和家人登上飞机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幸福中呢?你也许会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事呀!”可是,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曲英雄的赞歌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今天看似平凡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且今天在城乡还有许多武警官兵在守卫着我们的安宁的生活,在边境线上还有许多边防战士在巡逻守卫着我们的疆土。今天的战士虽然不需像七十多年的志愿军战士那样去浴血奋战,但他们一样要经历艰难困苦,流汗流血,甚至牺牲生命。所以请意识到你是生活在幸福中吧!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