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卿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型号呈现出任务重、周期短、难度大的特点,研制、生产、试验和交付高度并行,给航天型号的科研、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针对往年发生的低层次、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深挖问题根源,查找在设计、工艺、测试、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死角”“漏洞”,从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条件保障、责任制落实等方面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杜绝低层次、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进一步确保航天型号研制成功。
低层次质量问题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疏漏产生的质量问题,通常体现为由于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造成的人为责任质量问题,以及本单位、本型号已发生过的或各级通报的其他型号(或单位)已发生过的重复性质量问题。
2016—2020 年,研究所共发生111 个低层次质量问题,其中6 个为重复性质量问题、105 个为人为责任质量问题,具体分布如表1 所示。
表1 低层次质量问题原因分布表
研究所的质量管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二次外协产品的质量控制不到位。某型号产品绝缘测试不合格,暴露出外包产品涉及的二次外协产品的质量把控不到位,有问题的产品流转至下一环节,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未实现“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接收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的要求。二是信息传递不严肃,缺乏闭环管理。对外下达任务时存在口头通知的现象,没有书面依据,过程不受控、无相关闭环管理要求。协作事宜时以电话通知形式告知承制方,造成某型号产品状态异常,事后无相应书面要求进行确认,双方理解不一致。三是产品验收环节把控不到位。某型号产品绝缘不合格,暴露出在产品验收环节没有关注到绝缘衬套颜色变化,验收工作流程中对预验收环节把控不到位,造成问题没能及早发现。四是归零措施落实的有效性有所欠缺。在关注解决现场问题的同时未彻底消除设计缺陷,未有效落实归零措施,第一次归零工作不够彻底,采取的措施未落实到已制品中,导致某型号产品问题重复发生。
一是对产品的工艺可实现性和稳定性的考虑不周。某型号产品绝缘测试不合格问题,由于对设计可以改进的点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满足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仍留下较大余量,归零工作在方法上有所欠缺,对产品的工艺可实现性和稳定性考虑不周,造成了问题的重复发生。
二是验收评审方法、关注要点不明确。如某型号产品插头座连接不到位,验收评审时重点关注了主要承力结构和接口而忽略了简单零件尺寸超差可能带来的质量隐患。
三是人员保障不到位。某型号产品主管设计人员十年来变化较大,工作交接不充分,现任主管设计人员对研究所已制品的技术状态不了解,未发现已制品与图样的偏离情况,造成产品安装不上的问题发生。
四是各方质量责任不落实。某型号电连接器安装方向不正确,设计人员在设计环节未开展防差错设计,在测试环节未设置节点对方向性进行检测,操作人员未按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安装,检验人员未履行检验职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各方质量责任制的不落实,最终造成问题产品流入总装环节。
五是质量管理要求宣贯及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某型号计算机固态继电器焊接质量出现问题,产品生产单位为外包单位,管理层对军工生产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对航天产品相关质量管理要求宣贯不到位,质量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研究所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最终造成了问题的发生。
针对以上不足,研究所从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条件保障、责任制落实等方面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逐步实现零缺陷,向精益管理转变,保证产品的质量,杜绝低层次、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的发生。
强化把关,完善制度。一是完善外包管理制度。为加强型号外包产品的质量控制,规范其质量管理程序,确保外包产品的质量能够满足型号使用要求,制定外包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为保证型号任务的完成,维持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规范研究所型号科研分工、生产定点管理,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为规范外包产品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保证型号任务的圆满完成,维持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加强对外包单位控制与考核的力度,制定型号外包单位控制与考核管理办法。二是强化专家把关力度。对型号产品立项、设计方案、技术途径、新技术等重大技术进行问题决策时,建立并实施专家技术咨询把关制度,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和把关作用。三是制定《技术文件质量把关实施细则》,规范技术文件质量把关,减少设计差错,切实提高技术文件质量。
提升意识,加强监督。通过质量例会等形式推广“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零缺陷”“大质量观”等质量观念,激发设计人员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思考,增强员工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把处理质量问题与改善质量体系运行结合起来,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首先检查质量体系是否完善,是否适用研究所实际,再检查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最后把处理质量问题与改善质量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每次处理质量问题都能有效提升质量体系的运行效能。通过内审监督研究所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半年及全年过程质量目标完成情况,通过质量专题分析会监督质量问题归零后的管理归零情况,并监督措施落实情况。通过二方审核等监督外包供方的质量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断提高外包供方的质量管理水平。与质量问题多发单位和重要外包单位开展联合质量分析、质量问题案例交流,提高外包产品的过程管控,共同促进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
规范管理,保障有力。健全各级质量管理制度,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对关键技术和新技术开展复核复算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产品的技术状态进行控制,明确产品技术状态基线,更改符合规定、规范借用件的管理;研究所组织技术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开展较好的型号总师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术风险分析与控制水平。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及各类人员质量职责》,规定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落实所长为研究所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质量责任制,所长每年主持两次质量问题管理归零专题,体现其质量职责;发生质量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型号两总和主管质量副所长,型号指挥和主管质量副所长对管理归零报告进行审核,体现其对发生问题的管理层面存在问题和处理措施把关的责任;内部审核对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此外,发射场质量问题归零前后方联动机制也规定了发射场质量问题快速归零工作前后方联动工作的职责。
针对低层次质量问题,研究所从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条件保障、责任制落实等方面找出薄弱环节,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低层次的“多发病、常见病”得到了有效遏制,低层次质量问题数量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航天型号任务研制的成功。
持续改进是每个组织的永恒主题。践行“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的零缺陷管理理念,从规范管理到精益管理的转变,是当前质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改进产品和工作质量,从细节入手,多方面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就能够逐步消灭低层次、重复性和人为责任质量问题,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提升组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