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一年四季

2023-07-25 09:03
关键词:大明宫随风鸳鸯

春去秋来,万物皆长。夏季是最奔放的,最具有生命力与激情的季节。此时,万物已褪去了春日的青嫩,进入生长旺季,大地一片欣欣向荣。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物中的夏天,感受大自然万物生长、蓬勃向上的美好。

书画中的“芬芳清凉”

《荷花鸳鸯图》是清代花鸟画巨匠沈铨76岁时所画。沈铨擅画走兽花鸟,已臻于出神入化的地步。此图用工笔重彩之法为之,构图既备宏观之形式美感,又寓局部详细之呈现。画面紧凑,富于变化,绘出了春夏之际池塘的美景。荷叶茂盛葱郁,随风摆动,如海浪般翻滚着,跳动着。一株株莲花,亭亭玉立,竞相开放,有的尽情盛开,随风起舞;有的含苞待放,却又不失优雅。花间叶下一对鸳鸯在水中相互嬉戏,看着它们形影不离的样子,真有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感觉。这种亘古不变的情谊最能让人感动。荷叶下驻足着一只喜鹊,另一只则在空中飞旋,好似在互为唱和。

北宋画家赵令穰于元符三年(1100年)创作的长卷绢本设色画《湖庄清夏图》,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该图描绘的是江湖平远小景,开卷是湖庄临岸,堤坡树木挺拔,垂柳拂溪,野草萋萋,河塘中荷叶田田,鸭群嬉戏,远处烟水迷蒙。一座小桥连接田间阡陌通往深处,这里绿树成荫,环抱着几间房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显,有曲径通幽之感,充满幻梦般的诗意。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形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呼应。《湖庄清夏图》表现的是盛夏骤雨初歇时湖上寂静清凉的意趣。画风工丽,笔墨柔润,烟树迷离,幽美恬静,如梦如诗,景色宜人。

瓷器上的“纳凉避暑”

瓷枕是我国古人夏日纳凉的寝具。瓷枕始见于隋代,盛行于唐宋,李清照名篇《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廚,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形象地将青白釉瓷枕喻为“玉枕”。这件粉彩荷花瓷枕上是一幅鸳鸯戏水荷花图。两只鸳鸯栖水而戏,身下泛起层层涟漪。水面上的荷叶舒展自如,随风摇曳,三朵粉红色荷花,或含苞欲放,或绽放争艳,让人心驰神往,遐思翩翩。细细摩挲,仿佛一缕缕淡雅的幽香拂面而来,温馨宜人,让人顿感心静凉爽。

在古代,玉制器物往往与夏日相搭配。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也有不少文物的图案和样式,尽展夏日的生机,带来一丝清凉。如瓜蝶碧玉盒,盒呈椭圆形。通体雕成一瓜蔓缠绕的香瓜状。器盖相连,子母口。盖面雕饰一展翅的蝴蝶。配镂雕缠枝瓜藤形黄杨木座,构思巧妙,造型别致,盘曲的藤蔓、枝叶处理恰到好处。瓜蝶,寓意为“瓜瓞绵绵,子孙兴旺”。雕件静中寓动,自然和谐,既是首饰盒,又是精美的工艺品。

建筑中的“清凉一夏”

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园。它位于大明宫内庭的中心地区。而含凉殿是大明宫太液池南岸的一组宫殿建筑,含凉殿依水而建,夏天凉爽宜人。

唐代诗人张仲素作诗《宫中乐》:“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在含凉殿避暑消夏的情景。含凉殿在选址时,尽量避免了阳光的直射,从而降低热量的传入,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同时含凉殿也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制冷的效果,当时的“风扇”不是利用电能,而是用水力制造动能,以水流带动扇叶的转动,风扇对着凉水吹风,形成冷气。宫殿跨河流而建,在宫殿的后坡,一座巨大的水车,源源不断地把冷气吹进宫殿,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除此之外,大明宫的四檐还安装了水管,凉水在屋檐循环,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成为了当时的“空调亭”。

夏日初现,风暖昼长。跟随着文物,我们一起感受了夏天的盛景,下期我们将继续走进千姿百态的秋天。

(图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大明宫随风鸳鸯
天山脚下
跳舞的树
欢天喜地配鸳鸯
绣鸳鸯
走在大明宫
随风摇曳的花朵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鸳鸯跳
《大明宫词》配乐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