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一年四季

2023-07-25 09:03:20
关键词:近景远景木炭

冬天是富有诗意的。雪是冬天的使者,像一群群飞舞的银蝶,下雪的日子是冬天最幸福的时刻,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无边无际的雪景,远离平日的喧嚣与烦恼。冬天虽然没有春天的五彩缤纷、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层林尽染,但它却像一首意境深远而开阔的诗,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

书画中的“银装素裹”

《关山积雪图》为北宋燕肃所绘,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关山积雪图》是极具写意色彩的雪景画,置陈独特,一条山间栈道延伸向前,消失在崇山之中,给人以深远的景观感。画中群山白雪皑皑,山坡树木之上的留白,道出深冬的景象,近景的茅庐,远景的关楼、古寺点缀其中,分层有致。仔细观看,山脚下的栈道由一根根的木桩支撑着,与山体的坚实相比,显得颤颤巍巍,加上雪天路滑,真是替行在其上的一队人马捏一把汗,令观者心悬。一位红衣人先群骑行,这种处理方法使此人物在天地之间格外突出,独自行走于这净洁幽深之境,天地无边静穆,但给人以静穆里找到自己独特的存在,顿生“孤高拔俗”之感。

《雪景寒林图》是范宽的杰作之一,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画面布局雄奇而巧妙,近景描绘细致入微,质感强烈,中景挺拔苍秀,远景空灵而幽远。这是范宽的典型特色,山峰巍峨挺拔,给人以高旷雄奇之感。《雪景寒林图》中高峰巨壁式的峰峦,在中段稳定着画面的重心,使人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用留白体现雪的质感,洋洋洒洒铺设开来,主次分明,营造贯通之气韵。近景低垂,通过对雪地中寒林细致入微地描绘,来拉开画面的层次,产生纵深之感。眼前之景为一片静逸的湖水,在雪景的映衬下,显得寒冷而清旷。远景格外的幽深,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目之所及皆为幽远的雪景寒林。《雪景寒林图》是中国山水画法中“高远”与“深远”的经典之作。

陶俑中的“天寒地冻”

冬天天气越来越冷,人们纷纷换上了保暖御寒的衣物。在众多陶俑中,也能见到冬天会穿得非常“暖和”的人物形象。其中,西魏时期的“风帽俑”非常醒目,一个人全副武装,戴着厚实暖和的风帽,上有淡淡的红色,帽子已过肩,阻隔了严寒,包裹住了耳朵和脖子;另一个北魏时期的“男弓囊俑”,是一个成年男子身体倾斜,双手揣在袖子里取暖,斜挂着弓囊,他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看着都觉得暖意融融。如此形象生动的人物俑,反映了当时人们御寒的一幕。这样的场景如今也不罕见,每到冬天总能看到双手插袖取暖的场面。

建筑中的“冬温夏清”

如今,我们依靠空调、暖气可以温暖地度过寒冷的冬季,在古代没有暖气和空调,他们是如何抵御寒冬的呢?

火地是故宫古建筑的一种地下供热系统,由位于窗户外面的地下操作口、窗户里面的地下炉腔、室内地面砖下面的火道组成。其基本原理为:宫廷服务人员身处操作口内,将柴火或木炭置入炉腔内燃烧,炭火产生的热源沿着火道路径扩散,并由地下的出烟口排出,其间加热地面砖,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从而保持室内的温暖。

可能,有的同学会产生疑问,利用柴火或木炭取暖不会产生烟雾吗?其实,故宫火地烧炭实际不会产生多少烟雾。这是因为,故宫取暖使用的木炭,是一种用通州、大兴、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的红箩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质量非常好,燃烧时几乎不冒烟。木炭燃尽产生的炭灰被收集起来,用作马桶、便盆中的衬垫物。另外,火地操作口位于窗户外面的地面以下,尺寸一般为0.8米×0.8米×1米(长×宽×高)。操作口在不使用时会被厚木板盖上,以防止小动物钻入,并有利于宫中人员在室外行走。火地出烟口同样为了避免小动物从出烟口钻入室内底下,往往会砌上铜钱纹样的镂空砖雕,既实用又美观。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跟随着文物,我們看到了古人眼中四季的不同,那么,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一年四季是怎样的呢?用你擅长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对四季的喜爱吧!

(图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近景远景木炭
獬豸盘角鹿(近景)与长颈鹿(远景)的雄性求偶争斗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50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动刚度测量中应用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河北地质(2021年1期)2021-07-21 08:16:04
海边遐思
青年文学家(2021年1期)2021-03-24 21:12:54
东昆仑阿克楚克塞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矿产勘查(2020年1期)2020-12-28 00:20:58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海之圣 财富论坛畅远景
柴与炭
小木炭跳舞
探求风电场的远景
风能(2015年9期)2015-02-27 1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