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 成
省残联党务干部、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省残联机关党委供图)
一要搞清楚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从深浅、远近两个角度做过阐释,即“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绩观的阐释为标准追求自己的政绩。
二要搞清楚政绩依靠谁来建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才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绝不是靠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就能实现的,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来说,就是要充分依靠广大残疾人群众,发挥他们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主体的作用,在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要搞清楚为谁建立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作为残联组织的党员干部的政绩本质上是为残疾人群众服务的工作业绩,是帮助、引导和满足广大残疾人群众实现其根本利益的实践过程。这也决定了我们做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摸清实情,把残疾人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残疾人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四要搞清楚实现政绩的方法路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了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起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灭的印迹,就必须从实干中开拓出一条路来。残疾人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我们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残疾人群众切实的利益,才算做到位、做到家。
五要搞清楚政绩的评判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实践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政绩只能由群众来评判;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群众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三者的主体是群众,统一于群众公认。也就是说,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一是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领导干部的政绩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更要立足深层的内容上,残疾人工作既关系广大残疾人群众每天的日常生活,又关系到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往往重大的改革创新以及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接力奋斗、持续改进才能见成效,可以说,没有深功夫,就没有真政绩。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二是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立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势大局、残疾人群众的民生福祉,方能料远若近,负重前行,以发展的眼光善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甘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反,禁锢于个人短期利益,工作中则不免经常患得患失,挑选“开花早、结果快”的任务,乐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工作,甚至不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
三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是检验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做人正不正的试金石。“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权力不是“任性”的资本,而是领导干部“奉献”的基石,正确的政绩观需要我们摆正权力的位置,做到心不能乱想,嘴不能乱吃,手不能乱伸,笔不能乱签。
四是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体现在政绩观上,就是要脚踏实地、谋定后动、循序渐进,不能头脑发热、无视条件、急躁冒进,也不能坐吃山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五是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切实纠正固守旧模式和老套路的倾向,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政策障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中闯出新路。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找准“思想定位”。要把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贯穿始终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责任制落实及机关政治生态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思考问题、抓好落实。
二是保持为民情怀,找准“角色定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全过程,要以残疾人群众满意幸福为工作出发点,千方百计地为残疾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并认真抓好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务残疾人群众意识。要抓实抓好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多听基层呼声,汲取一线智慧,通过真正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基层残疾人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立足长远长效,找准“目标定位”。领导干部的职务有任期,但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跑下去,跑出属于自己的好成绩。
四是修炼人生格局,找准“价值定位”。要在谋大局中锤炼品格,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在谋中心中彰显担当;在谋长远中凸显作为,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提升各项工作的成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残疾人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加强自我提升,找准“能力定位”。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保障。要加强自我学习,提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放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谋划。要以建设“四讲四有”(讲政治有品格、讲责任有担当、讲学习有能力、讲纪律有底线)的高素质队伍为目标,切实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以扎实作风过硬本领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