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伟 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根据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变化特点,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为此,本栏目针对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的常见心理问题,开设了心理系列讲座,在解读的同时,注重用真实的案例、科学的讲解,科普青春期心理知识,让青少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失眠、抑郁、焦虑等情绪、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2.8 亿人处于抑郁状态。同时,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在2020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已经将青少年与老年人、孕产妇和高压职业从业者并列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在10~19 岁的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不仅高发,还发生得越来越早,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更不容易被发现。由于青少年阶段,其心智还在发育中,非常敏感且缺少自我调节,不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及时干预,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倘若不及时识别诊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终生患病率可达15%~20%,成为终生与抑郁症为伍的“老病患”。
在学校里,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校园暴力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导火索。相较于学校,家庭对抑郁症的触发因子更为复杂,家族遗传、家庭结构、父母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等,都对青少年抑郁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青春期孩子有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抑郁的可能性。青少年抑郁很容易被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出现的叛逆、不愿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尽早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应对抑郁情绪,避免孩子发展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尤为重要。
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那么,如何辨别青少年的潜在抑郁倾向呢?有以下9 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情绪状态异常:孩子的情绪变得低落,难以高兴起来,容易烦躁、发脾气,情绪敏感,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哭泣。
2.爱好兴趣改变:对新鲜事物没有兴趣,无精打采,乐趣减少,经常有无聊感;或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如吸烟、酗酒、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举动。
3.在校表现发生变化:表现为不愿意上学,学业成绩突然变得很糟糕,与人打架或被同学排挤孤立。
4.社交行为不正常: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喜欢待在自己的房间或者沉迷于网络世界;对他人的行为敏感,并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
5.健康状况变差:容易疲劳,不喜欢运动;出现与生理状况不匹配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等;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6.饮食失调:对食物变得很挑剔,或突然有不可抑制的进食冲动,不能享受进食的乐趣,突然吃超量的食物,食后催吐,吐后再吃。
7.睡眠不稳定: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差。
8.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效率变低,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记忆力下降,不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记住了也容易忘记;做事犹豫不决,即使简单的选择也变得很困难。
9.自我评价变低: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失去活着的意义;不恰当的内疚感,将事情不好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
负面情绪往往是抑郁的前导因素。孩子如果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调节这种情绪和心理呢?
第一,减轻压力,学会放松。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特别是不要总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让孩子从紧张和压力中解脱出来。
第二,生活规律,注意运动。运动本身可以改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运动时间。不能每天作业都写到半夜,要给孩子休息时间,帮助他提高效率。
第三,鼓励教育,耐心陪伴。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家长不应该过分干预他们的生活,要把握适当的尺度。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关怀,家长的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协助,能够让孩子不感到孤单、无助。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负面事件,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其情绪的变化并进行疏导,减少负面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消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都经历了什么事,并适当地给孩子提供意见与建议,让孩子有心理归属感。
第四,学会观察,及时就医。初、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和环境适应问题,很容易触发抑郁情绪。而11~18 岁正是青少年的青春期阶段,所以青少年的青春期恰好和抑郁情绪高发期相重合。青少年患者的早期异常表现常被家长忽视,或认为是青春期叛逆,因此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家长要学会观察与倾听。抑郁的青少年最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正确对待,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应当及早就诊。这些青少年的异常状态,在家长眼中,很容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
2021 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首次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对抑郁症筛查的重视是一个态度,一个起点,建立起一个以青少年为起始,覆盖预防、筛查、早诊、治疗的全面心理健康体系,才是最终目的。这一过程并非个人努力可达,需要的是整个群体的共同关注。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才能支撑起青少年丰满的灵魂,不畏风雨,充满信心地前行。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