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坤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重症肺炎是小儿和老年群体多见的呼吸系统病症,其是由于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在不同场合所导致的肺组织炎症类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控制病情,则会诱发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1]。肺炎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局部炎症的程度、全身炎症的反应程度以及肺部炎症散播情况,如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者低氧血症,或是出现休克及低血压循环衰竭症状、器官功能性障碍等,则判定为重症肺炎。目前重症肺炎除了伴有较多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会有呼吸衰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情况,常见症状还有精神萎靡、烦躁嗜睡、呼吸衰竭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常见病因是由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禽流感病毒、SARS 病毒等会使患者肺炎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除此之外,患者伴有心肺基础病或其他危险因素等引发的病症。当患者年龄较大,患有一定基础性疾病时,如糖尿病、慢性阻塞肺疾病、肾功能疾病、慢性心脏病等,也会引发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可以看作是爆发性、中毒性疾病,严重程度很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症的老年人群,属于重症肺炎高发的群体之一,由于老年人体能较差、身体素质较弱,当患有重症肺炎时,病情会快速发展,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判定重症肺炎的标准为:体格检查,查看患者呼吸频率和动脉收缩压,当超出正常范围值,应进行进一步检查;血液检查,查看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数量,是否出现C 反应蛋白增高及红细胞沉降等问题;动脉血气检查,查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判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影像学检查,查看患者X 线多肺叶受累情况等。当患者需要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脓毒症休克需液体复苏后依旧需施以血管活性药治疗,呼吸频率超出30 次/min、收缩压<90 mmHg、血尿素氮>7.14 mmol/L、氧合指数<250 mmHg、多肺叶浸润,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定向障碍等症状时,判定为重症肺炎。呼吸机辅助治疗是ICU 老年重症患者的常见手段,但是由于老年群体的体质较弱,所以在治疗期间易诱发较多的并发症,降低预后,因此,强化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对ICU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优化个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1—12 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优化个体护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 名,女性13 名,年龄60~84 岁,平均年龄为(75.63±2.31)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6 名,女性14 名,年龄62 岁~86 岁,平均年龄为(76.01±2.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待患者收治入ICU 病房后,即刻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监护,加强饮食管理、皮肤清洁以及药物指导等。
实验组患者接受优化个体护理。(1)心理护理:多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说明患者目前的情况,并做后续诊疗工作的解释和说明,提升家属的认知和理解程度,积极配合,同时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次数[2],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以专业的沟通技巧、肢体语言等方式来给予患者充分的安全感,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并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升配合程度。(2)吸氧干预: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患者的吸氧情况,控制氧流量在5 L/min,如果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则需要采取持续性低流量吸氧处理,氧气浓度控制在30%~35%[3]。(3)呼吸道护理:密切观察痰液的粘稠程度,如果黏稠程度较为严重,则可以选取沐舒坦+生理盐水行雾化处理,促进痰液的排出,提升患者呼吸道的舒适性,如果呼吸道压力过高,血氧分压<90%[4],并且伴有痰鸣音,需要做吸痰处理,如果患者咳嗽乏力,不能自主排痰,则可以实施翻身叩背排痰处理,必要时采用体位引流和呼吸道湿化处理,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痰液排出。(4)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取合理的药物治疗,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5-6],并且注意抗菌药物每日使用时间不得超过8 h。(5)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等,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评估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做好应对的措施[5]。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咳嗽缓解时间。
并发症:气道堵塞、口腔感染以及呼吸机感染。
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6]。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情况(±s)d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情况(±s)d
组别实验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退热时间5.57±0.74 7.25±0.79 8.501<0.001咳嗽缓解时间9.64±1.17 11.33±1.66 4.558<0.001住院时间14.40±1.84 18.26±2.22 7.332<0.001呼吸机使用时间6.23±0.86 8.17±0.96 8.244<0.001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重症肺炎又称“中毒性肺炎”“暴发性肺炎”,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因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易经过空气传播[7]。由于老年群体的呼吸系统逐渐衰竭,身体机能减退,身体素质较差,导致这类群体成为了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就包括重症肺炎。患病期间,老年患者会呈现出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咳嗽等情况,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性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8]。治疗重症肺炎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抗感染治疗过程,针对细菌性肺炎治疗,一般通过经验性治疗方式和抗病原体治疗方式,结合样本医院肺炎病体相关病学资料,从而选择抗生素覆盖病原体,结合患者呼吸道及肺部组织标本,进行药物实验,从而选择抗生素。分析患者年龄、基础病症、住院情况、肺炎严重程度等情况,通过给药、施以抗生素等方式治疗。重症肺炎需进行病原诊断后,及时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血培养和检测血清,通过多个途径查找病原体。重症肺炎治疗应尽量选择广谱强力抗菌的药物,并进行机械通气,吸入浓盐水和氨溴索等化痰引流。目前临床上对于重症肺炎有多种的治疗方式,并且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老年群体较为特殊,其体质虚弱,营养状态一般,身体免疫力低,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使得这类群体在接受治疗期间,易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9]。
常规护理虽然是临床上的传统护理方式,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护理需求的提升,使得该护理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如护理被动、护理内容不丰富、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护理内容不注重患者的身心舒适性等,导致该护理模式不适宜在现代临床上使用。而优化个体护理是一种系统化护理模式,可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注重患者的身心舒适性,护理措施更加科学化、个性化,且护理主动,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预后,保证护理质量[10]。ICU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个体护理干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治疗风险,针对患者病情发展,科学制定合理的护理方式,围绕患者主体,开展针对性治疗。患者在ICU期间,可能会引发并发症,普通的护理方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护理效果不理想。优化个体护理干预方式具有系统化、流程化特点,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病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优化个体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采取措施,从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加以引导,提升患者对病症的认知,培养患者治疗自信心,提升依从性,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通过吸氧干预,保障患者通气正常,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遵循患者病情发展,可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模式,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预见风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通过培养细菌和药敏试验等方式,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提升治疗有效性,保障治疗安全性。给予ICU 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引导,消除患者负面的情绪,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开展针对性干预方式,与老年患者多沟通,培养患者自信心。当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快速解决,为患者健康的恢复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ICU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优化个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症状的快速改善,提升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