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霍乱专书《天行厥病论》学术特色探究

2023-07-24 13:39宋白杨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16期
关键词:千金症候

陈 婷 曾 毅 宋白杨

1.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 10006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天行厥病论》,温病类著作,不分卷,日人谏山菽村著。本书初撰成于日本文久二年(1862)霍乱流行之际,原稿未刊刻。明治己卯年(1879)霍乱蔓延益猖,谏山菽村又作“五候症治法”,以“附录”形式附于卷末。明治二十六年(1893),《天行厥病论》始上木开雕,公之于世。本书乃中医治疫专书。正文由“正名”“症候”“对照”“或问”“治法”篇构成,详述天行厥病(霍乱)之病名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宜忌等。浅田惟常盛赞此书曰:“余阅之,病理融贯而包括殆尽,古今毕举而搜罗无遗,真是解千百年之疑团,开救瘟之活路。而至其治法,则简切捷验,能回春于瞬息,奏效于咄嗟,可谓吾道之断犀切玉矣。”[1]虽然个别日本学者提及谏山菽村及《天行厥病论》,但其研究仅涉及《天行厥病论》中的霍乱名称与谏山菽村的生平[2-3],未考察《天行厥病论》的学术观点与医学价值。中国也有学者曾注意到《天行厥病论》,或简单介绍此书为“治疫专书”“专述风毒脚气之证候治法”[4-5],或提取书中部分证候要素[6],均未就《天行厥病论》全书深入讨论。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天行厥病论》的内容与学术特色。

1 作者生平

《天行厥病论》,谏山菽村著。谏山菽村(1825—1893),日本丰后国日田(今大分县日田市)人,名秩,字平甫,通称东作,菽村乃其号,幕末—明治时代医师和教育家。先后于咸宜园、龟井塾学习,师从折衷学派儒者、诗人、教育家广濑淡窗与广濑旭荘。后学医于肥后国医家深水玄门、京都侍医源随。36 岁于家乡日田开业行医,成为日田代官所典医。明治二年(1869),谏山菽村向当时日田县知事松方正义建议开设“养育馆”,其后参与日田养育馆的运营,负责养育孤儿。明治二十一年至明治二十五年(1888—1892)任咸宜园塾主。他爱好诗画,尤其喜画梅花[3]。除《天行厥病论》外,亦译有《虎列罗预防论》一书。《虎列罗预防论》乃其译解西洋医学霍乱预防方法的著作[7]。浅田惟常赞其“深湛必于医术,特于瘟痢一证有所发挥”。

2 成书经过

日本安政戊午(1858)七月至己未(1859)冬月,日本爆发全国性的霍乱[8]。谏山菽村《天行厥病论》开篇即述霍乱流行之惨状,并记录了感染者的典型症状:西肥异疾流布,老弱男女死亡者无虑数十万人,其为病吐泻一二行,未知苦楚或反觉愉快,而体厥脉绝,须臾转筋烦闷而死者比比皆然。谏山菽村“以数百之病者与洋医之所记载,详尽症候,乃取其症候,每候照之古书,又更验之于实地”,于文久二年(1862)撰成《天行厥病论》一书。谏山菽村曰:“余之浅学,不敢著书求名,唯深求诸古书,抄写之余,不觉成卷,而又试诸病人,似有小益矣,故编辑上木也。世或一读之,试诸病者乎,余之志愿足矣。”然此书撰成后,并未刊刻,谏山菽村“弃掷古书中者,有年矣”。明治丁丑(1877)霍乱再次流行,己卯(1879)“蔓延益猖”,七月下旬传播到日田,谏山菽村被任命为“捡疫委员”,深感“余亦皇国之一民,而既得详其状情,岂可默止哉?因作五候症治法,附以问答”,作“附录”一篇附于《天行厥病论》文末。明治辛巳(1881)明滋两宫尚药奉御栗园浅田惟常与椋野在中为本书撰写序言。明治癸未(1883)长崎篁所岡田穆为本书撰写跋文。明治二十六年(1893)在岩尾宗甫、佐藤高恕捐金资助下,本书始上木开雕公之于世。

长崎篁所岡田穆于跋文赞其曰:“丰后谏山君平甫,精究医理,著《天行厥病论》一书,以近世所流行疫毒暴泻当古之厥病风毒脚气一种,引古证今,审辨细释,鸿纤无遗,其言卓卓然。余大服其说矣。是非胸有成竹者,安得发斯启悟捷法乎?此书一出,则嘉惠后学,岂浅浅哉?”

3 主要内容

《天行厥病论》,不分卷。正文前载有栗园浅田惟常序一篇、豆洲村濑诗一则、椋野在中序一篇及凡例六则。正文则由“正名”篇、“症候”篇、“对照”篇、“或问”篇、“治法”篇构成。文末有“附录”、长崎篁所岡田穆跋文一篇及谏山菽村识一则。

椋野在中序言:“此书之精神,在或问篇,而其第四条论此病之所以为厥病,词理明了,事情详尽,无喙可入;则举六十六候,照之古书,若勤不急者矣;治法之主意,约而言之,在外用阏塞、温熨数法,内服诸方加大黄,各各异其分量;及饮食禁止,随其时机,而本篇既略尽之;则附录五候症,亦若属重复者矣,而平甫之不厌烦劳,盖在全世之信,与不使此民及中候期也。其用意可谓至矣。”《天行厥病论》书影见图1。

图1 《天行厥病论》书影

4 学术特色

《天行厥病论》详释“霍乱”之名,备列“霍乱”之症;“对照”中国医学,“或问”释疑解惑;引书以古证今,引人博采众家;而对于天行厥病之治法则善于化裁经方,多法综合施治;分候分期辨治,秉承中国治验。

4.1 详释“霍乱”之名,备列“霍乱”之症

“名不正则事不顺。今欲顺事,不得不正名也。”故《天行厥病论》正文以“正名”篇为首。日本安政戊午(1858),异疾流布,老弱男女,死亡者无虑数十万人。其为病“吐泻一二行,未知苦楚,或反觉愉快,而体厥脉绝,须臾转筋烦闷而死”。时人称为“胡漏利”“虎狼痢”“痧”;洋医呼为“胡例罗”“冷彻疫”。谏山菽村认为“凡此数说,皆未为得正”。他根据“数百之病者与洋医之所记载,详尽症候,乃取其症候,每候照之古书,又更验之于实地”,称之曰“古之厥病,后之风毒,脚气之一种也”,定其名为“天行厥病”。考谏山菽村所言“天行厥病”实乃现今之霍乱,即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起病急,腹泻剧,多伴呕吐,并由此所致的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9]。

谏山菽村确定“天行厥病”之名后,于“症候”篇备列“天下医俗所共知”四十二候,与“洋医之所记”二十四候,合为六十六候,以其名系诸候,以诸候明其名,即所谓“当名辨物”[10]。谏山菽村言:“编中插入洋流所记,而不及其治法,似涉空论者,然不举异照之,则不足证信,所以广收遍载也。”

4.2 “对照”中国医学,“或问”释疑解惑

《天行厥病论》于“对照”篇将“症候”篇所载六十六候,分为十一组症状群,逐一与中国古医书相互对照以究其源。谏山菽村曰:“取《千金》《外台》等诸书,对举照之,则症症候候,如合符节焉。”其对照之法正如凡例所云:“对照中所举古书,每证多者不过三条,从简也。间有合数条而当于一证者,不在此例。编中所载诸家之论,摘要录之,不必载原文,亦从简也。”

所谓“每证多者不过三条”者,在十一组症状中,症状组5 至11 引文条数分别为2、2、3、1、3、1、1。所谓“间有合数条而当于一证者,不在此例”者,症状组1 至4 引文条数分别为7、4、8、5。所谓“编中所载诸家之论,摘要录之,不必载原文”者,如谏山菽村引《千金》云:“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恶闻食臭,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秘涩不通,或语言错乱,或壮热头痛。”考《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七·论风毒状第一》:“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有腹痛下痢,或大小便秘涩不通,或胸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惛愦,或喜迷忘,语言错乱,或壮热头痛。”[11]又谏山菽村引“甘草汤症曰: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痢不止,小便难”,考《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七·论风毒状第一》:“甘草汤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痢不止,小便难。”[11]两相比较,则知谏山菽村所引诸家之论,乃择要采摭,非原文必俱。

《天行厥病论》于“或问”篇以问答形式,论述了有关病名、病情、预后、鉴别等8 个问题,以释疑解惑。问题1,今此流行病(霍乱)非痧;问题2,流行病(霍乱)不与疫毒溃成诸症同;问题3,流行病(霍乱)非“霍乱”(《伤寒论》之霍乱);问题4,流行病(霍乱)病情及病机分析;问题5,流行病(霍乱)致死原因;问题6,流行病(霍乱)泻白物的原因;问题7,流行病(霍乱)与“霍乱”的鉴别;问题8,下白物可治否。

4.3 引书以古证今,引人博采众家

《天行厥病论》各篇均广征博引,而尤以“症候”篇、“对照”篇为著。考对照篇引文共计74 条,其引用形式有二,一为引书,共引古医书7 部,即《千金》《类方》《经》《巢氏病源》《外台》《圣惠方》《方论》;一为引人,共引古医家6 人,即陈无择、春甫、全善、苏恭、喻嘉言、文仲。

引书之考,则《千金》(《备急千金要方》),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七、卷第八;《经》(《黄帝内经》),见于《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12]及《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12];《巢氏病源》(《巢氏诸病源候论》),见于《诸病源候论》卷十三[13];《外台》(《外台秘要》),见于《外台秘要》卷十八[14];《圣惠方》(《太平圣惠方》),见于《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五[15]。而据本书载《类方》或为备前难波氏所著《类聚方集成》,《方论》或为《松井氏方论》。然因未获原书,故有待进一步考证。

引人之考,则陈无择(宋代陈无择),见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三[16];春甫(明代徐春甫),见于《古今医统大全》卷五十九[17];全善(明代楼英),见于《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八[18];苏恭(唐代苏敬),见于《外台秘要》卷十九[10];喻嘉言(明代喻嘉言),见于《尚论篇》卷首[19];文仲(唐代张文仲),见于《外台秘要》卷十八[14]。

然本书引书引人亦有不严谨之处。如标引《巢氏病源》者,未见于今之《诸病源候论》,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标引《圣惠方》者,未见于今之《太平圣惠方》,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标引陈无择者,未见于今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

4.4 善于化裁经方,多法综合施治

《天行厥病论》“治法”篇指出天行厥病的治疗大法以泻毒通气为要。治法大纲为“先疏上而后泻之于下,或寘之于下,或和解之于中,或发越之于表,或刺泻之于经络”。谏山菽村言:“松井氏《方论》载寒热二厥,今摘其要为小纬,而系之以余治方。”“治法”篇谏山菽村摘引松井氏《方论》所载寒热二厥之病机、症候、治法,后附自己疗治之方。疗治之方,包括方名、主治、方药组成、煎服法、谏山菽村评案等。其治方,有引自古书者,如《局方》紫雪、红雪通中散;有家传者,如木通汤;有自制者,如椒黄丸;有自验者,如新汲水等。其剂型以汤剂为主,如白虎加人参汤、吴茱萸汤;亦有丸剂,如椒黄丸、乌梅丸;亦有散剂,如红雪通中散;亦有膏剂,如神明白膏等。考其所用方剂多为经方化裁,如出自《伤寒论》者有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小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吴茱萸汤、甘草汤、乌梅丸等;出自《金匮要略》者有生姜半夏汤、风引汤等。除内服治方外,谏山菽村亦采用多种辅助疗法,如贴敷法、温熨法、阏塞法、刺络法等(表1)。谏山菽村受产家阏崩术启发,自制阏塞法疗谷道麻痹失守,泻利频频无奈者。干莱菔一具,手揉令圆尖,大小适宜,长四五寸许,直切为三片,再合为一枚,以塞谷道,令不得泻,以药气循行及腹中自觉抅急为度去之。《经》曰:畜则肿热,砭射之也。谏山菽村以刺络法治疗寒、热二厥。刺血之处为腘中、尺中、手足十指头、少商、大敦、鼻中等,甚或一身手足络脉现紫黑青赤等色累累起张者,皆可刺之,以泻毒气。谏山菽村的刺血法即中国放痧法,在郭志邃成书于1675 年的《痧胀玉衡》有类似记载。《痧胀玉衡》“放痧有十”条下提到的放痧部位亦有“两腿弯”“两臂弯”“两手十指头”“两足十指头”,对应谏山菽村的刺血法的腘中、尺中、手足十指头[20];谏山菽村记载的一身手足络脉现紫黑青赤等色累累起张者,《痧胀玉衡》称之为痧筋[20]。

表1 热厥、寒厥证治

“治法”篇末附有节食法和预防法。节食法提出:“大凡得病者,不论强弱轻重,严禁一切食物油腻黏硬等,但少与白粥烧盐。若病重者,不许一粒入口,或至三五日之久。”预防法提出两点要求,即:要节饮食,适寒暖;要清洁居室,高燥土地。

4.5 分候分期辨治,秉承中国治验

《天行厥病论》初撰成于日本文久二年(1862),原稿未刊刻。明治己卯年(1879)霍乱蔓延益猖,谏山菽村又作“五候症治法”,以“附录”形式附于卷末。所谓五候症治法,包括未发候并治法第一、初候并治法第二、中候并治法第三、末候并治法第四、愈后候并治法第五而分候分期辨治霍乱。每候详述主证、病机、治法、方药、预后而悉数秉承中国治验。如“中候并治法第三”:主证有“烦渴”,其病机为“毒之迫于里,水液已乏,热气薰蒸也”,治法方药为“与竹叶石膏汤或与新汲水”,而本候的预后为“若已及于此,十不生六七也”。

5 版本情况

本书有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3)碧桃书屋铅印本。正文前载有栗园浅田惟常《天行厥病论·序》一篇、豆洲村濑读《天行厥病论》诗一则、椋野在中序一篇及凡例六则。正文则由“正名”篇、“症候”篇、“对照”篇、“或问”篇、“治法”篇构成。文末有“附录”、长崎篁所岡田穆跋文一篇及谏山菽村识一则。四周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载有书名、页数,无行格,每半页10 行,行21 字。天头处有椋野在中、渡边敬甫、村上孟端之眉批。

裘吉生先生曾从日本购得此书,编入《皇汉医学丛书续编》校勘付印。然由于日本侵华,《续编》书稿毁于战火[21]。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藏有《天行厥病论》日本明治二十六年癸巳(1893)日本碧桃书屋铅印本[22]。

结语:谏山菽村以《内经》中之天行厥病为后人之风毒脚气之一种。然恐人之见疑加议,特为繁征博引,勤求古书,自“正名”以至“对照”,凡六十六候。及于治法,其主旨为外用贴敷法、温熨法、阏塞法、刺络法等,内服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木茱汤、甘草汤及生大黄等。后列节食法、预防法。复附录该症未发候、初候、中候、末候、愈后候五则并及治法调养。虽其行文不无重复,要亦使读者记忆深刻,临用不致贻误也[23]。豆洲村濑曾为本书赋诗一首:“探因穷理未分明,或惧纷纭误后生,一卷看君厥论著,初知事顺正其名。以今照古奈何功,八八候如霜日融,独向寒灯花下读,宛然身坐了春风。”

猜你喜欢
千金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虎家“四千金”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症候透析与重构
千金碎梦
“年代剧”中的时间叙事与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