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思政工作优势 以首善标准做好群众工作

2023-07-23 11:52孙新军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群众政治

孙新军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为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北京市东城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纳入党的建设和城市治理总体布局,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底蕴、首都站位、东城特色的思政路径。

彰显政治性,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东城区时刻牢记“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要求,坚持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极端重要性,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更加自觉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树牢理想信念“主心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构建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覆盖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全方位学习体系,选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班”。以“红色讲坛”为统领,运行“专家学者宣讲精神实质、领导干部宣讲基层实践、胡同居民宣讲身边故事、各界代表宣讲行业风采、青少年学生宣讲爱国情怀”的“五讲并举”宣讲体系,依托“胡同里的红色讲坛”、周末社区大讲堂、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学习载体,将宣讲工作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二是打好风险防范“主动仗”。广泛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宣传教育,总结疫情防控斗争经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强化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报告、情况通报、主动引导、管控处置、协同联动及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底线。修订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相关文件,出台党政新媒体管理办法,持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本领,切实将互联网“最大变量”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是建强思政队伍“主力军”。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员培训,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干部思想,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双优”评选推荐,更好地调动和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突出时代性,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生代新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手段、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而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东城区紧贴时代特点、持续守正创新,打造学校、社会、互联网一体化思政大课堂,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校内课堂”有力有效。抓住课堂育人主渠道,在教研和课堂教学中,充分推动教材内容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课堂合作探究學习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认识。2021年9月,东城区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落实推进方案》(简称《读本》),引导教师把《读本》精神与必修统编教材、国家思政课程相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活动、资源相衔接。以展示课、研究课、说课、教材分析等方式汇集教师的学习成果,加强教学指导和引领,保障每周一课时,做到《读本》学习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实现育人目标。

二是“社会课堂”可亲可感。用好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专题展”,打造“觉醒年代”“光辉足迹”“历史记忆”“文人志士”“日新月异”等五条党史游学线路,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整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资源,联动55家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三是“网络课堂”同频共振。强化“互联网+思政”模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干部教育培训网东城分中心平台推出系列思政课程,以“键对键”的形式强化思政教育从指尖直抵心间。成立“东城网络大V联盟”,邀约更多网络人士参与主题宣传活动,更广传播东城“好声音”、更大汇聚网络正能量。在新媒体平台策划发起“我和党旗拍合影”“我想对党说”等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7亿;上线“东城有约”主题网络宣传活动,组织“你不知道的北京中轴线”话题直播,制作推出中轴线主题H5,话题阅读量超1.4亿次。

把握规律性,以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

思想政治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不能大而化之、泛泛而为,而是要立足优势、精准施策,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用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持续推动古都文化根脉和当代文化风尚融入日常,不断强化群众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

一是以文化浸润城市。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1+6”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全过程管理,建成覆盖均匀、便捷高效的“十分钟文化圈”。推动中央歌剧院剧场落地启用,百年大华电影院变身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区内演出剧场突破40家。持续支持引导实体书店进商场、进楼宇、进社区、进园区,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量2.68个。将文化软实力植入生活空间,打造“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南阳·共享际”戏剧工厂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场所,让居民不出胡同就能享受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二是以文化赋能生活。将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作为群众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推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在东城举办并永久落地,成为文化领域全国性品牌论坛。承办“视听中国”“视听微沙龙”活动、中国文学盛典,举办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动画嘉年华”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自信。全国话剧展演季、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等“五大戏剧节”接续举办,“中轴线上”“会馆有戏”等品牌活动成为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市民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

三是以文化凝聚力量。深入挖掘提炼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思想精华,将其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健全道德模范选树规则,充实道德模范数据库,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工作,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为社会风尚。设立东城区文化艺术基金,推出电影《革命者》、电视剧《胡同》、专题片《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的十年》、话剧《钟鼓楼》《炒肝》《生逢灿烂》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时代风采,在润物无声中进行启迪熏陶。

体现人民性,以接地气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群众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还是群众接不接受、满不满意,是否有实际成效。东城区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解锁基层社会治理的密码,坚持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推动多元社区主体协同治理。

一是构建“共建共享”工作格局。以思想政治工作充实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容维度,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塑造能力过硬、居民满意的“东城社工”“小巷管家”队伍,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出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群众工作法”,打造“小院议事厅”“社区花友汇”等居民协商平台,群众在共商共议下量身定做“小院公约”“楼门公约”,实现“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在新型就业群体中打造“四季暖风(蜂)”品牌,挂牌成立19个“小哥聚力港”,让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找到归属感。

二是解决急难愁盼现实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构建全时、全域、全民、全面的“四全”创建体系,开展思想引领、文明养成等七大行动,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小区)、主要交通路口、农贸市场等“6+1样板间”,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接诉即办”对接机制,推动与融媒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实现点单、派单、接单精准化服务,2022年開展“扮靓美丽家园 共建文明城区”周末卫生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等主题活动2800余场。扎实开展接诉即办“攻百难、解民忧”专项行动和“每月一题”工作,2022年累计受理热线诉求23万余件,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是助力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德法共治,推动《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细落实,生活垃圾持续减量,光盘行动、文明养犬、礼让斑马线成为市民行动自觉。发挥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作用,成立东城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的志愿团体超过5000个,实名登记的志愿者超过29万人。以“柠檬黄”“志愿蓝”“平安红”等为代表的志愿者,积极参与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城市运行、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传递社会正能量,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 颜学静 何雨蔚

猜你喜欢
思政群众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