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术后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的治疗效果

2023-07-22 10:11谭莎莎朱鸣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达拉自由基注射液

谭莎莎,朱鸣峰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神经内二科,天津 301600)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以及基本生活水平提升造成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改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长,现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1]。在时间窗和组织窗内实施血管介入术是现有医疗水平下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2]。但由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进展性较快,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通常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从而保证良好的预后[3]。依达拉奉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神经保护作用药物,能够短时间内清除脑梗死患者血液里多余的自由基,进而避免脑组织受到自由基的损害[4]。依达拉奉右莰醇则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其是在依达拉奉基础上增加了右莰醇结构,大幅度提升了药物清除氧化基的作用[5]。本研究结合我院2020 年2 月—2022年4 月收治的73 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在血管介入术后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 年2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73 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 周岁;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③个人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肝肾功能疾病者;②血管介入治疗后CT 复查结果显示脑出血的患者;③由于不可抗因素须终止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39):男性22 例、女性17 例;年龄57~69 岁,平均年龄(63.1±1.9)岁;发病至介入术时间1~4h,平均时间(2.9±0.7)h;对照组(n=34):男性20 例、女性14 例;年龄52~67 岁,平均年龄(62.7±2.4)岁;发病至介入术时间1~5h,平均时间(3.1±0.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术,方法:根据患者的躁动情况选择对应的麻醉方法,如果躁动明显则给予全麻,反之则实施局部麻醉[6]。完成上述操作后,建立股动脉穿刺通路并行主动脉弓上造影以确定病变血管的基本情况,后借助路径图通过微导丝和微导管明确真腔,同时确定栓子的近远端,选择符合的取栓支架放置于闭塞段,明确闭塞段血流恢复后,将Navien 导管置于栓子近端并释放支开架,借助50ml 注射器作负压吸引处理,然后抽出微导管和取栓支架。对照组患者在血管介入术后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31342)30mg 混入100ml 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 次/d。观察组患者在血管介入术后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200007)37.5mg混入100ml 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 次/d。两组患者同时对症给予预防感染和抗凝等常规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NIHSS 评分共计42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越明显;mRS 评分0~6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②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通过常规离心处理后,检测血清自由基相关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及mRS 评分比较

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 及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及mR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及mR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NIHSS 评分 mR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18.58±2.06 4.59±0.77 3.03±0.53 1.04±0.09对照组 34 18.49±2.20 5.17±0.91 3.10±0.62 1.11±0.14 t 值 0.180 2.950 0.520 2.573 P 值 0.857 0.004 0.604 0.012

2.2 两组治疗前、后NO、SOD 水平比较

治疗后7、14 d,观察组NO、SO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SOD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SOD 水平比较(±s)

组别 n NO(μmol/L)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观察组 39 9.88±1.17 6.25±0.53 5.12±0.29 179.13±25.78 145.19±19.68 123.76±16.35对照组 34 9.95±1.24 7.05±0.97 5.34±0.45 181.02±27.11 159.34±22.57 133.45±19.77 t 值 0.248 4.448 2.514 0.305 2.862 2.292 P 值 0.805 0.000 0.014 0.761 0.006 0.025

2.3 两组治疗前、后ROS、MDA 水平比较

治疗后7、14 d,观察组ROS、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OS、MDA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ROS、MDA 水平比较(±s)

组别 n ROS(μmol/L)MD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观察组 39 639.11±51.47 498.75±39.53 439.25±25.29 57.79±10.78 39.77±9.11 30.82±6.11对照组 34 645.76±55.64 531.15±41.97 469.78±29.45 58.32±12.21 46.78±10.57 35.59±7.77 t 值 0.503 3.394 4.766 0.230 2.043 2.933 P 值 0.598 0.001 0.000 0.818 0.003 0.005

3 讨论

3.1 对NIHSS 及mRS 评分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4 d NIHSS 及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依达拉奉注射液,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在改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更加明显,这主要与药物的特性相关[7]。分析认为,依达拉奉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氧自由基,达到保护脑细胞的效果[8],而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则是在依达拉奉的基础上增加了20%比例的右莰醇,相对于传统的依达拉奉,该药物在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作用被进一步增强,能够更好地阻止氧自由基和炎性细胞因子互相影响,因此可更好地对患者的脑细胞形成保护效果。

3.2 对外周血清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O、SOD、ROS、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四种指标与大脑氧自由基和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均有密切的联系,患者在治疗后四项指标降低幅度更大,表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优于依达拉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依达拉奉右莰醇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在依达拉奉的基础上增加了右莰醇结构,大幅度提升了药物清除氧化基的作用[9]。

3.3 总结及不足

综上所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后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能够取得较依达拉奉更好的效果,在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血清因子。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有限,且受试者均从一家医疗机构选择,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有选择性偏倚,研究结论今后还需要大样本量、多中心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达拉自由基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檞皮苷及其苷元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