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可军,王健,钟斌理
(1.厦门市儿童医院成人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6;2.福建省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福建 福州 3500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院区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85.0%以上[1]。T2DM 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原因使得血糖水平明显升高,最终导致T2DM 的发病,且该病伴随有严重的心脏、肾脏、神经损伤、血管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胰岛素为T2DM的主要治疗手段,外源性胰岛素可有效降低个体血糖水平。门冬胰岛素30 包括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门冬胰岛素,活性成分为门冬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也可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3]。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为兼具长效和速效成分的胰岛素,具有血糖控制更平稳、作用时间长、低血糖风险小等优点,有利于实现血糖全面达标[4]。PAI-1 是体内常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其正常表达有利于维持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脂肪因子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与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参与调节机体内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炎症因子等释放过程[5]。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因子的重要成员,其表达情况与T2DM 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相关性[6]。本研究主要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对老年超重T2DM 患者低血糖及血清脂肪因子、PAI-1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 年1 月—7 月厦门市儿童医院联合福建省协和医院诊治的老年超重T2DM 患者6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T2DM 诊断标准,具有胰岛素治疗指征;年龄60~85 岁;24.0 kg/m2≤体质量指数<27.9 kg/m2;患者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病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根据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 例数 病程(年)受教育年限(年)年龄(岁)性别(男/女)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kg/m2)研究组 33 3.22±0.14 14.22±1.94 75.25±2.11 18/15 8.14±0.28 25.98±1.14对照组 33 3.28±0.22 14.00±1.01 75.33±1.09 17/16 8.11±0.26 25.76±1.65 χ2/t 值 0.122 0.242 0.176 0.061 0.089 0.216 P 值 0.892 0.811 0.856 0.805 0.945 0.814
对照组给予注射门冬胰岛素30 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50018,规格:3 ml:100 单位/支]治疗,0.4 IU/(kg·d)。研究组给予注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17,规格:3 ml:300 单位/支]治疗,0.4 IU/(kg·d)。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两组疗程均为8 周。
①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用量以治疗7 d 的用量为准计算,血糖达标标准:空腹血糖4.4~7.0 mmol/L,餐后2h 血糖<10.0 mmol/L[7]。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 血糖值。③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情况,低血糖标准:血糖<3.9 mmol/L 或患者存在低血糖症状[7],比如精神不集中、昏迷、躁动等。④血清指标: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1~2 ml,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AI-1、APN 含量。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比较(±s)
表2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比较(±s)
组别 n 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用量(U)研究组 33 4.02±0.42 146.16±8.54对照组 33 4.05±0.32 183.24±13.79 t 值 0.133 13.132 P 值 0.891 0.000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 血糖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变化比较[(±s),mmol/L]
表3 两组血糖变化比较[(±s),mmol/L]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3 8.87±0.29 5.31±0.32 14.60±1.67 6.91±0.65对照组 33 8.82±0.27 6.10±0.35 14.85±1.24 8.13±0.25 t 值 0.103 8.922 0.221 7.877 P 值 0.914 0.002 0.803 0.010
研究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6.1%(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3,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PAI-1、APN 含量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AI-1、APN 含量变化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AI-1、APN 含量变化比较(±s)
组别 n PAI-1(AU/ml)APN(μ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3 12.66±1.24 6.75±0.56 5.02±0.23 2.54±0.17对照组 33 12.45±0.38 8.88±0.75 5.04±0.16 3.00±0.22 t 值 0.291 9.913 0.076 9.733 P 值 0.801 0.000 0.942 0.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改善老年超重T2DM 患者的血糖,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门冬胰岛素30 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利用,进入体内可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8],起效时间较长,可较快达到峰值,从而可快速对血糖浓度进行控制[9],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之一。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一种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由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混合组成,两种成分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互不干扰、独立存在等优势,能够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能力,也能够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并且其餐时方案注射次数和剂量也比较少[10]。此外,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中德谷组分以“T3R3”构象稳定存在,能够长时间发挥血糖控制作用,可降低餐时方案注射次数,还可以减少肝糖输出与抑制胰高糖素分泌[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门冬胰岛素30 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安全性均较高。从机制上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T2DM 患者的治疗中,门冬胰岛素30 的两种药物成分可发挥叠加效应,可以实现平稳且持久的基础胰岛素供应[11-13],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也拥有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成分,可使得门冬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延长。二者各有优势,因而在降低血糖发生概率上无显著差异。
脂肪组织不仅能够调节能量平衡、储存和释放脂质,还能够表达和分泌大量脂肪因子,包括抵抗素、瘦素、脂联素等。其中,APN 是具有多种作用的脂肪因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14],与糖尿病关系密切。PAI-1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酶,存在于所有人体组织中,且脂肪组织中也可以生成PAI-1,而PAI-1 水平的紊乱可导致T2DM 的发生。有研究表明[15],PAI-1 的升高可能是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及高血糖等代谢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PAI-1、APN 含量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表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抑制老年超重T2DM 患者血清PAI-1、APN 的释放。从机制上分析,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含有70.0%的德谷胰岛素和30.0%的门冬胰岛素,能够以复方制剂的形式存在,在综合降糖优势及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6],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PAI-1、APN 的含量。
总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降低老年超重T2DM患者血糖浓度,减少胰岛素用量,抑制血清PAI-1、APN 的释放,且低血糖发生概率较小,安全可靠。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今后的追踪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