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田
“石窟铭文”是一个较为专门的概念,知者或许不多。但如果提到“龙门二十品”或“四山摩崖刻经”,书法、金石领域的同道们都耳熟能详。佛教自汉末东传至今,约2000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佛教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并随着其繁荣发展,推动中国成为北传佛教的中心区域。中国石窟铭文伴随着佛教传播的脚步,从异域走向中原、从汉魏走到唐宋、从华堂走向世俗,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佛教中国化传播历程中的重要遗迹和物证。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富有有机性和整体性的伟大历程,原初并不具有森严的学科分野或壁垒。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社会等相互交融、渗透,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随着时代的发展,异域的学说和不同学科的方法论给予我们更多元、更广阔的研究视角,来看待和审视特定学科或研究对象。如何站在时代的研究立场,吸纳新的研究方法,进而探讨大文化、大历史背景下具体研究领域的“总体意义”和“普遍法则”,是当代艺术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需要思考的时代课题。
本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将我们所熟知的碑版纳入“石窟铭文”研究领域,并在合理增加新材料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秩序化、精细化的研究;二是在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界定了范畴、理清了概念、区分了类型、确定了分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学理框架和基本脉络,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石窟范式;三是立足大文化、大历史的广阔视角,采用较为多元的研究方法,来透视中国石窟铭文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而勾勒出作为专门领域或门类的“石窟銘文艺术”基本谱系;四是注意到新技术在传统艺术领域的应用,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了尝试和推进。整体来说,这部著作为宗教艺术以及金石学领域作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
本书的作者胡天正长期从事艺术史论研究工作。他在不断思考和积累的基础上汇聚成书,付梓出版,可喜可贺,我乐于为此书作序。《问说》云:“学无止境。”个人的观点和理论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推陈出新。相信他会继续努力,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再创佳绩。■
(作者系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