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弛
干练的短发,娇小的身材,明亮的眼睛一笑起来就像个孩子。如果你见到颜小鹂本人,就会惊叹姓名给人带来的符号能量是如此强大,事业给人抹上的生命底色是多么明了。深耕童书出版事业40年,颜小鹂见证了中国儿童绘本的探索和发展。困难和压力从不曾远离她,但年近六旬的颜小鹂依然像一只灵动的黄鹂鸟,总是不知疲惫、总是热情欢歌。
颜小鹂成长于文艺世家,是名副其实的“编二代”。她的父亲雁翼是著名诗人、编剧,曾任《星星》诗刊、《四川文学》的主编;母亲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编辑出版过巴金、冰心、艾青、丁玲等人的文集。颜小鹂从小跟着父母与作家们往来,她见证了郭小川离世前找自己父亲彻夜长谈的最后的夜晚,她随母亲去拜访艾青,她曾与丁玲在一起度过了整个暑假,她与虹影一起消磨年少时光……在父亲的影响和鼓励下,颜小鹂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发表童诗,也因此对童书出版产生了兴趣,而后成为了一名童书编辑。她是文学泰斗们看着长大的“小鹂”,也是众多著名作家信赖的挚友。肩负众望,心怀理想,执着于“多出一本好书,让孩子爱上阅读”,她一干就是40年。
作为贵州出版集团北京蒲公英童书馆创始人及总编辑,她带领团队出版了《斯凯瑞金色童书》《神奇校车》《野兽国》《地图(人文版)》《科学大爆炸》等畅销童书,打造了年销售额过亿的出版奇迹。她完成了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原创优秀图画书的整理、传承工作,出版了《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原创绘本《大象的旅程》《寻找声音的女孩》《十二只小狗》等亦在国内外斩获各大童书奖项。
2006年,作为最早一批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亞童书展的中国出版人之一,颜小鹂在展会上发现了一颗明珠:被誉为插画界“奥斯卡”奖的博洛尼亚插画展。“五张画能讲述一个故事,极其精彩。我们应该让国内的插画师们、孩子们看到童书插画的国际水准是什么样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信念,让她在起初长达两年多的版权洽谈期间一直不放弃。版权谈妥后的2016年,在时任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的倾力相助下,首届博洛尼亚插画展中国巡展在国家图书馆落地。作家曹文轩到场义务宣传讲解,他对颜小鹂说:“小鹂,你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在博洛尼亚插画展引入中国的前几年,从来没有做过展览的颜小鹂连续亏损。“主要是我们不熟悉展览这个领域,和各个地方的合作方磨合得也不够,只有一腔热血。比如前几年,我们为了想让更多孩子来,就规定大人带着孩子来看展,大人买票,孩子免票。好嘛,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的老师们两个人带着20多个孩子来啦!”如今说起这般种种云淡风轻的颜小鹂,当年一定度过了无数个焦灼的不眠夜。“这些画作都是作者创作的原稿,这么好的东西,没有理由不受欢迎。我想虽然亏钱,但只要我还能做,也要坚持下去。这是一件对的事,也是一件良心事。”颜小鹂如是说。
纸质绘本无可取代
如果你在饭店、火车、飞机等公共场所看见能够安静不动的小朋友,十有八九眼前正摆着一部手机或iPad。曾经看过小人书、漫画书,知道《故事会》《故事大王》的“80后”“90后”们已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或许已经成为了“佩奇”和“汪汪队”的一代。父母们成为了各大视频平台会员生力军,各类打着“益智启蒙”名号的网课和App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所有你想知道的、想看到的似乎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唾手可得”。一本纸质绘本的无可取代性在哪里?颜小鹂给出自己的解释。
● 家庭的温度
“不同于动画片或电影那种被动的接受,当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读绘本,他们的情感是在一个共同的故事里交互在一起的,这是其他任何媒体或媒介做不到的。陪伴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情感的交互。”或许是因为在父母的书房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当颜小鹂提起书本,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她心底的温暖和幸福。“孩子可以在共同阅读当中,也感知到爸爸妈妈的喜乐,这种喜乐会让他就知道家庭的温度在哪里。”在她看来,不管是十年以后还是100年、500年以后,只要孩子还有对家的内心需求,纸质绘本就无可取代。
● 同世界相处
“孩子六岁到八岁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或者说在家庭阅读的过程中,建立孩子对情感、价值观的底层认知,让他对人、对社会有基本的判断,对规则、秩序、责任、义务的概念有所了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进入小学了,这是真正从一个生活中时刻被陪伴被照顾的个体,渐渐成为一个独立去面对其他人和规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自己进入一个陌生的地理或社交空间时,心里没有恐惧,有安全感。这是孩子在与家人一起读书的状态里潜移默化能够建立起来的。”谈起纸质书本的重要性,颜小鹂格外地严肃。“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能从书本中发现美好,觉得读书是一件好事,那他在未来的人生中就会知道书很重要,他也就永远有一个朋友。在‘越长大越孤独的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可以在书里边寻求一种温暖。很多人说我享受孤独,实际上是因为在孤独中有另外的陪伴你才能在里面去享受它,这是我们人生一个很重要的经验。”
家在成都,颜小鹂一人在北京工作已近20年。当她向我娓娓道来书本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时,我想在她数十载独自在异乡打拼的岁月里,在面对至亲的离别之苦中,在数不清的奔波旅途上,在年少时父母被下放孤身守家的至暗时刻……那些时候,应该是书本给了她最安稳的陪伴与慰藉。
● 审美教育
好的绘本就像一座美术馆,孩子们在里面自然而然地构建自己的审美能力。关于绘本所能提供的艺术教育功能,颜小鹂特别有感触。“这很重要,不读书你真的不知道很多时候自己是没有审美能力的。因为我小时候没有看过绘本,后来我刚开始走到国外去看美术馆,着迷得不得了,但是跑进去看了半天看不懂为什么美。它就是个艺术品,想了半天,然后回头来查。我们实际上是在补艺术的课,但小孩他不叫补课,他是自然吸收。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好、接受度高、效率更高,这就是认知‘美这个概念最好的时候。”
网红不一定可靠,慎看排行榜
怎么给孩子选一本好书?
谈到这里,颜小鹂万般无奈:“现在网红直播带货的很多,种的是什么草,家长要有判断力,也可能是杂草或者毒草。抖音的榜单建议就别作为选书的参考了。三年前一些平台的排行榜还能看看,现在不行了。”
颜小鹂解释道,快销时代的弊病已经严重影响到儿童读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儿童书籍也逐渐成为包装好看,内容互相模仿拼凑的商品。“比如现在卖得好的、很火的那种自然科普类的书,乍一看图很多,内容很满,但很多都是没有底层逻辑,全是为了凑数用碎片堆出来的。孩子看了各种信息串不起来,对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但这种书成本低啊,卖了能赚钱,网红推的很多都是这种书。”提起当今电商时代的出版乱象,颜小鹂痛心疾首。
作为家长该怎么选择呢?“其实我作为读者也经历过出版业杂草丛生的年代,这个时候还是可以选择一些资历老并且有口碑的大出版社,这些出版社还是有底线的。”颜小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赓续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蒲公英童书馆是国内最早出版海外引进版权绘本的机构之一,但在颜小鹂心里,一直有一个亟待完成的人生目标:给孩子们讲中国故事。在她看来,接续中华传统文化的火种,是出版人的一种责任。她表示,历史上我们曾经有很优秀的图画书和插画,因种种原因中间出现了断档。几年前,颜小鹂带领团队将重心转移到了本土题材上,除了“抢救”式整理中国民间故事,将其再以当代的形式出版成册。同时蒲公英童书馆也发掘了不少优秀的青年绘本插画师,以雪豹等中国旗舰物种、“大象的旅程”等当代社会故事题材入手,反向将中国原创绘本推广到了海外。
“我们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不多,年轻新人也很少。”作为在文学里长大的一代,颜小鹂始终保持着老编辑人对文学的热爱和敬畏。谈到中国原创绘本亟待解决的问题,她认为绘本创作者应该多多观照孩子的内心,谨记为孩子讲故事的使命。“绘本首先是讲给孩子的,不是给大人听的,孩子们会想什么、对什么好奇、有哪些困惑或者需求,创作者应该先考虑这些。”谈到插画师的问题,她说:“会写故事的不会画画,会画画的不能很好地用图像去表达故事。我们有很多画得很好的年轻人,不少是从国外深造回来的,艺术表现上一点问题没有,但就是‘空心,对中国传统故事理解不到位,或者是跟作者合不上节拍。能写又能画出来的作者太少了。比如熊亮,他自小喜欢研究古文,文学造诣高,虽不是美术生出身,但对画画感兴趣自学成才,同时他又喜欢孩子,他的创作题材都是跟孩子们玩出来的。还有九儿,她是一个让童心与自己的生活无缝连接的图像叙事者,她永远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内容。”
“现在这个时代,成年人的世界离阅读似乎越来越远了,大家公认的还可以自由选择书去读的人群就变成了学龄时期的孩子们。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孩子们错过种下阅读种子、奠定审美口味、养成阅读习惯的黄金窗口期,小对于个人、大对于国家和民族可能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也因此童书的出版有了更为特别的责任和价值,因为这些中华文明的火种和文化自信可能都会从童书中来影响人的一生。”
颜小鹂团队目前正着手于发掘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当代表达。“我们团队筹备近两年的‘少年阳明系列IP项目,马上就要出版第一部作品《下天风》,这是对先贤王阳明思想的挖掘和继承。知行合一、少小立志、格物致知,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依然如此高妙,如此适合我们当今的时代。”除了童书绘本出版以外,蒲公英童年剧社也在今年成立。颜小鹂团队尝试联合音乐剧、番剧、动漫、电影、青少年圆桌会议等形式,用年轻人入眼入耳的方式来“入脑入心”,这在出版界是一次特别大胆的新尝试,也是在传统出版式微的时代寻找一种出路。
同颜小鹂见面是在端午节那天,在她北京的家里有一只金毛犬多多和满屋的书,告別时她说要赶紧回去给多多弄点好吃的,短暂的假日后又是如往常一般繁忙的日程在等着她。“坚持给孩子做好书,做良心的事业,我也算是做到知行合一了。”说完她笑了起来,是川妹子爽朗的笑声,是孩童般明朗的模样。■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助理研究员、巴塞罗那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