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雁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deas of ceramic splash painting creat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expression of the artworks creat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stages. New explorations and attempts are also made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reation.
陶瓷艺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原始彩陶最早始距今约7000年,由彩陶发展到彩瓷,經过了漫长的历程,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都留下了陶瓷艺术发展的烙印,就彩瓷而言,有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古彩、斗彩、粉彩、新彩、泼彩、颜色釉综合装饰等层出不穷的彩瓷品种。本文要谈的是时代新烙印——“陶瓷泼绘画”。
“陶瓷泼绘”源于“陶瓷泼彩”。陶瓷泼彩是陶瓷绘画特有的创作新技法,始于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子印先生,探索研究出了快速稳定泼彩肌理和墨韵的新技法,开创了陶瓷泼彩山水画新风格,使陶瓷界增添了新画种——陶瓷泼彩画。
我在多年学习陶瓷泼彩画创作中,深受现当代艺术和现代陶艺的影响,研究探索出了具有时代性的新颖的“陶瓷泼绘画”。
陶瓷泼绘画,就是充分利用陶瓷材质自身的特性,以泼洒色料为主的创作手法,色料流动形成的肌理和色韵产生了陶瓷自身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作者在创作时结合泼洒的画面进行收拾、调整、绘制,以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和作者的主观思想相统一。
一、陶瓷泼绘画的主要特点
1. 陶瓷泼绘画是自然和主观思想的浑然天成,是不可控和可控因素的结合
色料在自然流动形成的图像中,经主观的调整绘制,而成为一件有思想内涵和意境的作品,是自然和主观的高度统一。其不可控因素在于色料泼洒流动形成的画面是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因为“泼”和“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偶发性和突变性,这个过程是不受作者完全控制的。在最初的偶发画面出现时,则要快速反应,顺势而为,通过主观的想象和思考引导色料自然地流动形成某种构图形式或构图趋势。可控因素就在于我们可利用这种偶发的效果进行整理和绘制,使画面达到作者所需要的某种意境和艺术效果。
2. 陶瓷泼绘画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由于整个创作过程都伴随着偶发的因素,所以就决定了作品的唯一性特点。因为每一次的偶发都受着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色料液体调制的浓稀度、色料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空气温度的高低等,都会对色料流动形成的图像产生影响,所以每次的肌理效果都不会一样。利用这不同的肌理效果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创作思维,营造出不同意境的画面。所以每一件泼绘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3. 陶瓷泼绘画是不可预见性的绘画形式
在陶瓷泼绘画创作过程中是没有事先的图稿设计小样的,整个过程都是凭借着作者的个人情感、艺术修养、审美观和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有高度集中而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熟练的手法,因势利导而形成最终的画面。所以这也是陶瓷泼绘画令人激动和着迷的一个方面,每创作一件作品就像孕育一个孩子般,你无法知道“他”出生后的最终模样,而令人期盼。
就是对这种不可预见性的着迷和好奇,使我对这种绘画形式总有一种想不停探索下去的动力。
二、陶瓷泼绘画创作中的影响因素
1. 客观因素
在陶瓷泼绘创作中,当色料泼上瓷面时,色料的稀稠度、色料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瓷面的高低变换角度的大小等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还有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创作。不同浓度的色料会产生浓淡不同,粗细不同的肌理感;不同流向会生发出各种复杂形状的肌理;不同的角度会影响色料的流速,这也会影响肌理的呈现状态。如何运用各种影响下形成的肌理绘制成一幅有意境的画面,那就要靠绘画者主观的把握。
2. 主观因素
在陶瓷泼绘创作中,创作者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艺术观念是影响创作的主要因素。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理想均会影响作品呈现出的品格和气质。而在创作中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领悟和把握好整个流动的肌理,很好地利用它形成的自然状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却是作品最终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就会绘制出什么样的作品。所以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度思想境界的人。
三、陶瓷泼绘画作品中不同形式的表达
陶瓷泼绘是一种陶瓷绘画的创作技法,是一种表达创作思想的工具,不同创作者使用它都会有不同的绘画效果,表达不同的内容。有些作品运用它代替中国画传统的皴法,创作出中国画图式的作品,其表达构图形式也接近于现代中国画(图1);有些作品着重于肌理和墨韵自身的美感表达,表现出一种肌理和色彩的视觉冲击感,是一种瞬间情感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图式(图2);还有些作品是运用这一手法,一方面追求抽象的肌理感,另一方面又表达出中国艺术的气韵,可谓中西合璧(图3)。
上述几种表达都有它独特的意境和审美价值,从中国画到抽象画,再到意象画的表达,这是不同创作阶段和创作思想的表现。创作过程中通过概括、融合、提炼心中的意象并受到即时情感的影响,从而表达出某种意境,这种意境是心中想象的集合,其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有时就如张怀瓘所说:“可以心契,不可言宣”。“言宣为识,心会为悟,言者存粗,悟者存精”,这也是中国艺术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陶瓷泼绘画中不同灵感来源形成不同的意象
陶瓷泼绘画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都受到创作时的不同灵感带来的影响。
灵感是长期的知识和经历的积累后,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也来自于不同的来源:第一,源自于自然的直接印象,用纯粹的写实绘画形式来表达。第二,源自于潜意识,是内在品格的非物象,是思想自发的表达。第三,源于缓慢的情感酝酿的表达,通常是一种构成式的,其理智、意识和意志起到引导作用。但最终仍凭感觉而定。而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是大脑里的意思图像,其可以源于一种物象,也可以源于多种物象。意象通常可以通过抽象来升华到更有深度的意象。
在我所有的创作中,宇宙和大自然给予我最多的灵感。我早期的作品会从单一的、真实的自然物象中选择性地表达,灵感更接近于第一种(图4),这些意象自然也是给读者一条单一的线索去解读,这种意象表达或多或少的会限制读者的想象。后期我的创作中大部分基于第二种灵感的来源,其间潜意识中会融合心中的多种物象予以表达,并以一种抽象的,概括和提炼的形式表现(图5),这种抽象的意象更为多元化,也可从更深的层次,从不同的角度去予以解读。作品《末那》中,融合了或山、或海洋、或天空各种物象在潜意识中的感觉,表现出一种山非山,水非水,天非天之感,以一种较为抽象的表达,其实它是多种物象形成的意象,主要是体现出一种“幽深远阔”的生命精神,当然不同的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也会感受到不同的意象和意境,所以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即使是在方寸之间也令人有着无限广阔的遐想。
五、在抽象中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之美
在我的泼绘创作中,越来越追求一种超越时空的生命体验,不拘于具体的空间和时间,以多种物象的混合统一,形成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影像,画面感越来越抽象,但在其间却追求着中国美学的“气韵生动“。中国艺术以气韵为上,体现出对“生生而有节奏”的生命精神的追求。我的创作中虽然以抽象表现,却仍然是以东方的中国美学为至上的追求。作品中强调空气的流动,气韵的贯通,使画作成为会呼吸的气化世界。
我用肌理表现出一种有节奏的、有生机的流荡,体现气韵的调和,且使之有一种独特而协调的音符(图6)。这件作品中,流淌的色料形成复杂而细腻的肌理,旋转的节奏中蕴含着或山石、或水流、或树木,凭你想象。整体呈现一种奔腾之势,令人感受到气流的贯通,“气”使整个画面穿梭于虚实之间,“韵”则自然显现。这意境是一种乾坤的广大和无垠,是心灵在这流动的世界中契入宇宙的节奏,是与宇宙的共呼吸。再如《豁然》和《末那》,也是大面积的肌理变化表现,但是整个画面是由大气主宰的幽深和广阔,整体笼罩在大气之下,气化的世界“韵”含其中。同时由动态肌理的表现给人以强有力的动荡的生命气息,而气韵生动通常也是需强调这种艺术中的活泼泼的生命感。
所以在我抽象的画面中追求气韵的表现是作为一个东方人而有的一种融于传统美学思想。“气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魂灵,这种意境也是我想表达的。
六、打破传统的陶瓷绘画结构形式,构成一种新的艺术感受
在我泼绘作品的创作中,会尝试一些新的画面结构组合的变化,这种表现是潜意识中的一个集合体。作品整体分为多块面的结合,每个块面也是一件单一的作品,并且可以随空间的变化而自由组合成不同图式。这种结构变化的灵感来源于现代陶艺的影响和小时候玩七巧板的任意拼合,每种不同的拼合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飞龙》(图7)表现出一条较抽象的飞龙在空中腾飞的形态,也是一种向上精神的诠释,其运用两种不同的块面组合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感,是一种精神的隐喻;《心海经》(图8)将记忆中大海和阳光的不同状态和感受结合出不同的意象,以片段块面化的表现,经过十字形的组合表达一种真实的情感;这些创作,只是我一种新的尝试,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当然还需不断地实践完善和走向成熟。
综上所述,陶瓷泼绘画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是陶瓷色料液体流动而产生的肌理和色韵所构成的,充分显示了陶瓷材料自身特有性能的审美特征。在泼绘画创作时,如何使肌理和色韵营造出成功的藝术作品,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必须要依靠作者的艺术观念、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审美观等知识的综合能力。在泼洒时对肌理图形出现的瞬间进行判断,快速引导肌理流动的方位,使肌理和色韵能随心所想构成气韵生动、雄伟壮观、高度概括的非现实山水时空的意象画作,由此而开拓一种具有时代性的、全新的审美大境界。
陶瓷泼绘画,追求“天然偶成”及“主观思想表达”的统一,强化画面简约,淡化了自然山水原型,强调了艺术之精神,更多的是画家的自我表现。以情感画出感人的作品,把思想融汇在作品中,把中华人文精神和民族审美倾向融汇在画中,使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感,以感人的作品激起欣赏者的共鸣,让观者欣赏到心醉神迷的超越人间的净土世界,领悟到其静穆之美,倾听到隐于其间的天籁之音。
参考文献:[1]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