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来
一场从罗马出发的传统复兴旅程,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手工技艺通过一针一线相互联结,勾勒出一幅跨越国界、语言和审美的图景。如今,这场旅程最新一站落脚北京,在充满历史风情的古建筑智珠寺中,Fcndi‘hand in hand匠心艺术展正续写着文化与工艺、设计与创意的携手前行。
“有时候时尚总是与设计师有关,我认为是时候分享背后的创意社区了。”2020年,统领Fendi男女装创作团队的Silvia Venturini Fendi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自己在1997年设计的Baguette手袋作为载体,遍邀意大利各地工匠,运用当地本土特色手工技艺对包款进行重新演绎,将这一经久不衰的设计升华至艺术品层面。Silvia将这一基层合作项目形象地称为‘hand inhand,象征意大利各地的工匠与Fendi工匠的手紧握在一起。
三年过去,Fendi‘hand in hand项目走出意大利本土,触角延伸至全球,以合作和展览的形式见证了越来越多古典与新生的融合。此次最新一站,其目光聚焦于中国,与来自彝族的特色手工艺传承者、本土现代艺术创作者展开全新的合作,并在拥有六百佘年历史的北京古寺建筑群——东景缘——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匠心艺术展。
东景缘的前身为智珠寺,曾是皇家御用印经地和活佛居住地,一度因工厂占用和大火而遭弃置。十多年前,在比利时团队的修缮和运营下,智珠寺成为了如今广泛承接文化盛事与重要活动的东景缘。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年中,这里是东西方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的胜地之一,而本次‘hand in hand匠心艺术展亦是如此。展览围绕品牌经典的Peekaboo及Baguette两款手袋展开,融汇各种手工技艺与艺术奇想。一场展览同时兼容Fendi百年传统与中国工艺的历史纵深,并借由数字媒体与别具一格的展陈空间设计刷新了参观者的感官体验。
在本次展览的核心区域,最受明星和参观者欢迎的,也是观看时间最久、人数最多的作品,莫过于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和勒古沙日合作完成的具有彝族特色的Baguette手袋。在天鹅绒般的黑色面料上,阿西巫之莫以蓝色、绿色和水绿色丝线绣出彝族特色纹样,呼应彝族传统文化中大地与山河草木的寓意,而勒古沙日则以手工锻造的925银饰点缀包身,以部件装饰赋予其立体灵动之感。二人一起完成的这件意义非凡的作品,与另外23款精选自意大利地方手工匠人打造的Baguette手袋一同在展览中亮相。
自10岁起,阿西巫之莫就开始学习彝族传统刺绣技艺,如今已66岁的她是“彝针彝线”专业刺绣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着彝族妇女传承古老的刺绣技艺。“彝族刺绣体现了彝族人万物有灵、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理念。”阿西巫之莫向我们介绍道,“彝族人生活中无所不饰,纹样被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服装、建筑、家具、器物、首饰等,彝族纹样种类特别丰富,按题材可分为植物类、器物类、动物类和几何类等。”
而这次合作,她特意选择了在彝族文化中具标志性意义的“索玛花”为主要图案。“彝族人将其视为神圣的花,它的花朵清新雅致.花瓣洁白如雪,在彝族文化中被視为纯洁和美丽的象征,代表一切美好的事物。”阿西巫之莫运用提炼分解重组的手法,结合锁花绣、挑花绣、密集弧线锁边绣、加环锁绣,盘花绣、打籽绣等刺绣技法,将索玛花立体结构展示在同一平面,最终在展览中呈现的这款Baguette手袋共包含了35万针以上的手工刺绣,花费约400个小时才得以完成。
虽然工艺繁复耗时,但阿西巫之莫乐在其中,“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彝族刺绣传承千年,必然有其生命力,我们需要找到当代的表达。和Fendi的这次合作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创意的结合。”即便过去她也曾与时尚品牌合作,但此次‘hand in hand还是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与Fendi的合作,第一次打造出了如此令人满意的产品。这款彝族特色Baguette手袋是我们和Fendi意大利设计师共同创作的结果,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彝绣纹样,Fendi设计师使用现代设计语言将之运用在Baguette手袋上。传统手工艺和时尚碰撞出的火花让人惊喜。”
与此同时,与Fendi的合作也让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阿西巫之莫受到新的启发,重新思考当下如何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更可持续的能量,“从前传统手工艺是普罗大众的日常,现在时尚是广大消费者的日常。时尚需要汲取传统做出适合当代的表达,才能创作出更有艺术美感的作品;而传统手工艺也需要与现代时尚结合,才能更有生命力。”
与阿西巫之莫的精美刺绣相得益彰的,是彝族銀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勒古沙日带来的925纯银纹饰FF搭扣与立体装饰部件。勒古沙日出生于素有“银饰之乡”之称的布拖县,是家族第14代银饰工艺传承人,其家族世代传承银饰打制,在现实世界搜寻图案、资料,以纯手工锻造出精美器件。“彝族人是把刺绣服饰和银饰相结合穿戴,衣服是银饰的载体,银饰是衣服的点缀。”他解释着其中的文化渊源,“一般银饰都是配着衣服穿戴打造,银饰和衣服的花纹是同源的,都能找到很多相似之处,这个特点在我们彝族人的银帽子和银扣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银饰都是根据帽子和衣服的大小打造的。”
此次彝族特色Baguette手袋的创作,勒古沙日从传统华美的彝族银饰一一垂吊筒穗、银铃等元素一一汲取灵感,以熔、铸、锤、拉等十余种工艺,打造出如羊头纹、太阳纹、鸡冠纹、螺旋纹等传承千年的彝族古老花纹,再将以上部件进行焊接、抛光、修整成型,与包身原始的设计相辅相成,成为整体造型中的点睛之笔。
“这个项目最直接、最直观的,就是Fendi给我们传统手工艺人带来就业和收益,同时也增加了品牌的文化内涵,”在勒古沙日看来,这次合作无疑是双赢的,“通过这个项目让大家知道了传统手工艺还可以这样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由此增强了我们手艺人和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使更多人能关注到我们这个民族及其工艺。”而同样,他也认为这次合作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发扬与焕新的开始,未来还需要由一代代匠人们推动下去,“工艺产品只有依靠匠人的不断努力学习和创新,不断适应当下的市场,才能有持续性。所以关键在于工艺匠人,要吸收更多人特别是高学历的人来从事这个行业,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在展览的另一个重要区域,集中陈列着多年来由国际知名人士、艺术家和设计师创新演绎的Peekaboo手袋,折射出Fendi对当代艺术的关注。自2008年Peekaboo推出以来,从建筑师Zaha Hadid、歌手Adele,到中国女星杨颖、体坛名将郭晶晶,以及艺术指导叶锦添,都曾以Peekaboo手袋作为施展个人艺术创意的舞台,奉献了风格多元且各具特色的合作成果。而本次展览,参与Peekaboo手袋艺术再创作的名单中又增添了三个来自中国的新面孔一一陆平原、倪有鱼与陈粉丸。
对艺术家陆平原来说,Peekaboo棱角分明的外观让他联想到建筑的结构感,因而他将其想象成格林童话《韩塞尔与葛雷特》中描述的那座糖果屋,并沿用个展“烹饪诱捕,诱捕烹饪,我可爱的生活”中混淆制作食物与制作雕塑的创作手法,在包身正面塑造出一幅童趣十足的画面。他选用象征森林和家的木头进行雕刻,却细腻如流动的糖浆或饼干般令人垂涎。
而作为艺术家兼策展人的倪有鱼,其视角则看向天空。在他以往的作品中,宇宙、星空、银河,乃至尘埃,都是他钟爱的创作元素,而这次针对Peekalooo出色的质感,他选择以十二星座作为主题。如夜空般深邃的蓝色以手工上色的方式覆盖整个包身,再采用丙烯绘画的方式勾勒出繁星点点,在此基础之上,经过上色的金色立体球体组合出星座的具体图案,以胸针的方式装饰于包身外侧,在有限的包身上拓展出无限的想象。
而本次合作的三位艺术家中唯一的女性陈粉丸,自称“纸做的艺术家”,凭借对民间剪纸的现代再创作而闻名。长期以来,时尚是她在创作过程中观察的对象。“Fendi一直给我一种优雅且有趣的感觉。当接到合作邀约时,我知道一次趣味游戏即将开始了!”
“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把手袋作为创作载体,它像一张多维度的画布,能激起创作的激情。”在陈粉丸的创意世界中,即便作品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创意的内核和风格都保持其本质,“不同的空间和载体对艺术家的刺激都是巨大的。手袋有内与外,是一个容器,纸折起来也有内与外,作品也需要容器。我将自己对空间的想象和感受放进这个包里,再让创作迁移流淌出来,似乎就自然生成了。”
剪纸艺术的对称美感、肆意蔓延的图腾森林、鲜明跳跃的色彩搭配……从视觉感受上而言,陈粉丸的这次创作可以说是展品中最为张扬奔放的,这无疑是向Peekaboo原作的实用性发起挑战并加以颠覆,“我认为艺术家和品牌的结合应该提供多元的面貌和价值,这次的创作也是。手袋既然已经是作品的一部分,那它就应该是不安分的,是刺穿边界的。”她解释道,“我不会在艺术里追求实用,是因为无用之用更有意思。而对于观者来说,看看一个手袋不实用时的俏皮和趣味,相信也是一种刺激。”
在创作过程中,每一次手起刀落都需要陈粉丸在熟练的手法之上再鼓足勇气。折纸艺术常被认为是脆弱且难以留存的,而陈粉丸却并不为此所困扰。“对一个用纸来创作的艺术家来说,经常被问作品是否脆弱和难以保存,但我从来没打算追求物质的永恒,甚至认为这种脆弱和易朽就和我们的血肉之躯一样。我更希望用作品的当下来打动自己和观者。”而这样的观念也与Silvia Venturini Fendi不谋而合一一以‘handin hand为契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传统与现代握手言和,使之持续活跃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