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要尽量忠实于原帖

2023-07-19 14:20刘月卯
老年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圣教序尺牍王铎

□刘月卯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临帖要尽量忠实于原帖。我们看到原作的机会较少,基本上都是通过印刷品进行对照、临摹的。有些作者盲目把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放大,比如对“二王”尺牍、张芝《冠军帖》等放大成六尺整纸,用大字进行表达。这种勇气虽然可嘉,但是放大以后的临摹和原帖的韵味相比,必然会欠缺很多东西。虽然在气魄上强化了,但是细节也减了很多。仔细看所临的笔法,描摹痕迹太重,很多作品的点画缺乏自然的书写性。

如何科学临帖,找到临帖的突破口,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临帖的过程就是一个寻觅古法的过程。古法找到了,才能够走近古人,走近经典。现在很多作品在和古人的衔接上,乍一看形做得还行,但基本点画和点画之间的韵律,与古人不甚吻合。如果临帖不能用于创作,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在临帖上,我主张尽量接近那个年代人们用的笔、材料或者按照当时字的大小。可以到博物馆的历代法书展去看看原帖,再买一些高清法帖来临。临帖要老老实实地临,不要老想着自己,应该想着古人。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天只要拿起毛笔来,第一件事就是临帖。然后还要读帖,读和临并重,加深对帖的理解。

临帖和创作,为什么很多人脱节?我认为中间缺乏一个养帖的环节。比如临《圣教序》,如果单纯只是看拓片,你想象不到王羲之当年写字的那种感觉,所以我们要借助一点力量,看看米芾、董其昌或赵孟的行书,甚至王铎所临的《圣教序》,参阅这条主线上的重要书家。在学习他们的同时,就实现了对《圣教序》新的感悟。

再者,要强化对碑帖的感情。我特别反对拿过帖来就临,临一会就放下,这个习惯特别不好。我主张一个书家要坚守一家、一碑、一帖,这是最基本的。比如我立足米芾,选择《苕溪诗帖》或《蜀素帖》,就必须把王献之牵出来,看看米芾是如何学习借鉴王献之的。再往下牵出王铎,看看王铎是如何借助米芾这个跳板去追“二王”的。这样临帖要求比较高,一是加强对书家的理解,二是对书法史的链条会理得非常清楚。我觉得这是一种科学的临帖方法,让脱节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此外,还要学会对帖的“举一反十”甚至“举一反百”的能力。对帖中字的用笔、结字特点,要形成一种记忆。历代很多名家都是借助某个帖而创造出自己的新风格,比如吴玉如先生,给他启示最多的是《伯远帖》。《伯远帖》仅有5行47个字,吴先生通过“举一反百”的能力,掌握了帖中每个字的特点,形成对王字的继承和超越。白蕉先生特别喜欢晋人尺牍。他的用笔结字很平和,但是韵味比较醇厚,正是由于他真实地走进了晋人尺牍的表达方式。这些书家都是结合自己的特点、性情和心得体会找到一个突破口,实现对某个帖的继承和发展。能做到这一点,对书家而言已经足够。

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温庭筠《利州南渡》

猜你喜欢
圣教序尺牍王铎
杨建民先生书法作品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止哭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上)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一)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下)
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
漫画
《圣教序》及其临摹
《海源阁珍存尺牍》——萨迎阿、翁同书、陈官俊、吴式芬书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