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台计划搁浅,粟裕因病与抗美援朝失之交臂

2023-07-19 18:15
读报参考 2023年20期
关键词:边防军政治委员粟裕

在我军历史上,为实现从准备解放中国台湾到抗美援朝作战的转变,曾经组建过一支东北边防军,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回顾这段历史,了解粟裕因为健康原因与指挥抗美援朝作战失之交臂的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抗美援朝作战的必要性。

出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

解放战争后期,中央军委已经作出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

渡江战役结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9年6月14日给第三野战军领导人的电报中,就明确指示:“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 6月21日,中央军委在给第三野战军的工作指示中,也提及“准备占领台湾”。

7月10日,毛泽东致周恩来的信中谈到,根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軍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当时,中央军委就已经定下了解放台湾的决心,并把这项战略任务交予第三野战军。作为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的粟裕,在上海解放之后也明确指示,第9兵团担任上海市的警备及淞沪地区海防任务,并准备解放台湾。

为了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华东局成立了以粟裕为主任的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1950年6月6-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会议期间,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提出了“充分准备,确有把握后再行动”的攻台作战指导思想。

当时,粟裕还提出,解放台湾已经成为全党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请求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台湾战役。但是,中央和军委领导都认为,粟裕对攻台作战已经有了深刻思考,攻台作战仍由粟裕负责。

6月23日,粟裕向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详细报告了攻台作战的准备情况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粟裕指出,攻台作战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渡海作战所用的大量船只问题;二是登陆突破问题;三是突破敌人前沿后,怎样打退敌人大量坦克的反击问题。为了解决这三大问题,粟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粟裕还提出,由于攻台作战关系太大,如不能成功,不仅对巩固国防有极大影响,且可能影响太平洋及东南亚局势,因此,我们对攻台作战如无绝对把握,不仅不应轻易发起攻击,而且宁愿再推延一些时间。

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正当粟裕为解放中国台湾进行认真准备的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突然变化。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援助韩国,同时命令美国第7舰队向中国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

对于美帝国主义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侵略行径,毛泽东迅速作出了反应,谴责杜鲁门“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并在1950年6月28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应变决策,决定调几个军到东北地区,摆在鸭绿江边,加强东北边防,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于1950年7月7日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决定以4个军、3个炮兵师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其任务是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东北边防军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举标志着我军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战略方向也由东南沿海转向东北边境地区。

7月10日,周恩来再次主持召开国防会议,商定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各项具体问题。这次会议确定,东北边防军部队于8月5日之前抵达指定的集结地域,东北边防军的主要领导人除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外,以萧劲光为副司令员,以萧华为副政治委员。

粟裕自己的工作重点也迅速转到对抗美援朝作战问题的思考上:一方面指示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作战的参谋和通信班子,为组建东北边防军指挥机关作好准备;另一方面指示华东军区空军,立即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实力和作战特点,以便掌握防空作战的主动权。

由于战争时期曾经多次负伤,粟裕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并患有高血压、肠胃病等慢性疾病。他本来应该尽快到东北赴任,建立起东北边防军指挥机关,但是7月14日病情突然加重,已无法坚持正常工作,所以未能及时赴任。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粟裕病情有所缓解,但身体状况依然相当虚弱。后来,粟裕于8月下旬转到无锡疗养,直到9月初病情才基本稳定,返回南京主持华东军区的工作。

与指挥抗美援朝作战失之交臂

在粟裕身体恢复期间,朝鲜战场的形势发展很快,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在粟裕无法迅速赴任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周恩来与聂荣臻于7月22日联名致信毛泽东,报告东北边防军部队8月上旬可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而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需要休养,副司令员萧劲光、副政委萧华均一时难以离京到任,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并统一部队的供应,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待粟裕、萧劲光、萧华去后再成立。毛泽东于7月23日批示“同意”。此后,中央军委就直接指示东北军区处理东北边防军的一些具体工作,而东北边防军指挥机关一直没有成立。

1950年8月,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半岛南端同美军和韩军打成胶着状态,毛泽东预见到战争可能转入持久,美国扩大战争规模的可能性日益增大。这期间,由于粟裕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多次发作高血压、头痛、头晕、肠胃病,很难坚持正常工作,加之华东军区的工作任务也很重,为此,中央军委于8月11日决定撤销第三野战军前委,组成新的华东军区党委,陈毅任第一书记,粟裕任第二书记,唐亮任第三书记。在陈毅主持上海工作期间,粟裕仍然抱病主持着华东军区的工作,无法顾及东北边防军的工作。

9月15日,朝鲜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美军集中7万余兵力在仁川港登陆,于9月28日占领汉城,切断了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10月1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金日成深夜紧急约见中国驻朝大使,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要求。同时,朝鲜党政领导同志也致信毛泽东,要求中国给予军事援助。

10月7日,美军在开城地区越过“三八线”,迅速向北推进。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地区,美军飞机频繁轰炸东北边境城市,炸死炸伤我国平民,炸毁我国境内的许多重要目标,大有将战火越过中朝边境进一步扩大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于10月2日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形势和出兵朝鲜问题。此时,毛泽东才已考虑由彭德怀挂帅出战,并接彭德怀参加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10月5日作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至此,东北边防军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也正式卸下了粟裕肩上的重担。

患病的身体不允许粟裕挂帅出征,使粟裕感到非常遗憾,而毛泽东也下决心治好粟裕的疾病。经过毛泽东批准,中央要求粟裕尽快去苏联治病。1950年12月初,粟裕由夫人楚青陪同前往苏联,经过近9个月的治疗,才基本痊愈,于1951年9月从苏联回国。随后,毛泽东任命粟裕相继担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等职务。

(摘自《党史纵横》于化庭)

猜你喜欢
边防军政治委员粟裕
第一次开飞机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罗马舶菡纪ァ胺盟”安置法刍议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赣鄱将星耀中华:江西开国将军选辑(四)
粟裕谈黄桥战役
百战不殆铁将军 文韬武略真英雄——记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苏军的政治委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