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
【摘 要】数字人民币作为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在技术层面愈发成熟,应用场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这必将为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体系、经营模式和利润收入等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数字人民币推广进程的逐渐加快,商业银行均在抢抓发展机遇,尤其是非试点商业银行在后发于其他试点银行的劣势条件下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布局数字人民币赛道,加快传统业务与数字人民币的深度融合,以期在正式发行后抢占先机。基于此,论文分析了数字人民币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数字人民币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数字人民币冲击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F822;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1069(2023)06-0067-03
1 引言
关于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缘起,坊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一种观点认为是比特币的诞生与快速传播,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本文通过查阅众多资料后发现,其实真正促成央行研究数字人民币的直接动因并非比特币,也不是区块链技术,而是由一家位于瑞士的传统印钞公司Giori倡导的焦里币。这家位于瑞士的Giori公司提出建立一个基于现有纸币系统模式的电子网络,从而推出由中央银行设立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GDM,并前往包括我国央行在内的多家中央银行布道宣讲。在此之后,我国央行于2014年正式开启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并论证其可行性,之后于2016年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专司承担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数字人民币的研究进度快速推进,并开始逐步为公众所知悉。直至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开始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冬奥场景陆续启动试点测试,数字人民币也第一次正式走入公众视野。经过3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3月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地区)已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17个省26个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也由原先的6家银行增加到10家①,还有众多非试点银行通过与试点银行的合作,间接参与数字人民币的运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通过采用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消费券、完成政务缴费和跨境支付等方式,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丰富,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交易金额与存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底,在市场上流通中的数字人民币存量达136.1亿元,交易量突破1万亿元。未来,在政策引导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民币将迎来快速发展,进而冲击现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为商业银行带来深远影响。
2 数字人民币的内涵与特征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与现金等物理货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旨在替代流通中的纸币,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发现,数字人民币主要具备5个特征:
一是等同于现有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纳入M0统计,与现有实物人民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
二是采取双层运营机制。按照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由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存取等服务。
三是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与传统电子支付与银行账户之间紧耦合的模式不同,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无需账户即可实现价值的转移,像现金一样自由流通,支持“双离线”(收付双方均无网络、无信号)支付,实现可控匿名。
四是不同于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支付工具,是钱包的内容,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五是匿名性(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高度重视对个人私密性的保护,在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的金融需求的同时,可有效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违法犯罪行为。
3 数字人民币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3.1 降低管理成本
纸币作为当前商业银行货币流通的主要介质,在漫长的流通周期中,安保费用(安保人员、押送人员等费用)、ATM机的维护和保管费用、运输费用等必不可少,且纸币具有容易磨损、折旧、损坏、丢失等缺点,不便于银行的管理。而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意味着银行对现金的需求降低,既减少了现金损耗的困扰,也减少了流通环节中的必要支出,从而降低了银行现金管理的成本。
3.2 提升业务效率
存取款、现金结算等业务仍然是当前银行柜面常见的业务,这就涉及银行对现金的核对,一旦出现账实不符,即使数额极小,也要耗费人力时间去排查清楚,造成资源成本的极大浪费。而数字人民币是通过网络进行流通的,基于分布式账簿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实时结算,可进行源头追溯,清除了商业银行之间账户信息披露的固有障碍,大大提高了业务的处理效率。
3.3 加快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摆脱传统经营模式对发展的桎梏,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关键。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过程,必然伴随着获客方式、服务方式、产品创新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拓展了客户引流渠道,提升了客户的转化留存效率,通过数字人民币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嵌入,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在数字人民币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必然基于数字化资产、数字化金融服务而产生新的变化,加快数字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
4 数字人民币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4.1 传统运营模式受冲击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必然对线下渠道产生冲击,线下网点的现金业务将逐步收缩直至消失,ATM等现金机具的功能也将进一步弱化,“去柜台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银行线下渠道的人员、规模和数量也将同步减少。同时,由于数字人民币具有线上性、独立性的特点,其极易对银行卡转账、刷卡支付、商户收单、跨境资金结算等银行传统支付结算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4.2 传统盈利空间受挤压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可能导致个人客户更愿意将现金和活期存款转化为数字人民币使用,从而分流部分用于支付结算的活期存款,造成资金流入减少、流出增多,存款规模进一步收缩。在数字人民币的流通过程中,因其实时结算、无手续费、可以脱离银行账户的特点,极易对第三方支付、商户收单等业务产生挤出效应,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中间业务面临边缘化风险,中间收入不断减少。随着数字人民币时代的到来,客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传统的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数字人民币时代的客户金融需求,进一步倒逼商业银行数字化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浪潮提前来临。
4.3 传统资金融通受影响
数字人民币无需开立银行账户、“双离线”支付、实時结算、无手续费等特性,或将增强零售客户将现金、活期存款转化为数字人民币使用的意愿,加速了原来属于银行负债端主要构成的储蓄存款资金流入数字人民币钱包。由于央行发行的货币以数字人民币形式进入市场流通,企业在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收益也将以数字人民币形式不断积累,继而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公积金结算以及工资代发,商业银行将失去这部分存款来源,揽储成本随之攀升,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愈发成熟,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原有的票据业务,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点对点支付和实时到账,传统票据业务或将逐渐被数字人民币所替代,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面临萎缩风险。
5 商业银行应对数字人民币冲击的对策建议
5.1 加快业务数字化转型
在“金融科技+数字人民币”的双重因素叠加下,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提前进行数字化转型布局,转变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持续提升科技赋能金融创新的能力。
一是逐步收缩线下网点,不断增加线上业务,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效率,实现效益质量的提升。
二是打造科技银行、数字化银行,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商业银行应当因时制宜,研发出契合客户金融需求的针对性、差异化、匹配性的金融产品。
三是全面升级现有支付体系。数字人民币的面世必然意味着不同于过往的支付体系需求,现有的支付体系架构必然面临重塑,这要求商业银行对现有金融产品及运行体系进行数字化升级,满足数字人民币时代资金传导的需要。
5.2 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
相关部门可推进银行、政府资源联动,“银行侧+政府侧”共同发力,持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推动数字人民币增量扩面。
一是推动消费场景的运用。搭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持续加大商户端的应用推广力度,通过消费券、退税返还等方面的引导示范,培养金融消费者的数字人民币使用习惯,提升客户对数字人民币的黏性。
二是推进银政企平台的场景建设。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搭建银政、银企场景化服务平台,拓宽数字人民币场景的适用范围,如公交、地铁、社保缴费、公积金缴交、土地拍卖保证金、税费缴纳、工资代发等场景。
三是推进数字人民币在结算融资领域的运用。商业银行可利用数字人民币可溯源的特性,跟踪企业的日常交易和资金流通情况,加大信易贷、供应链融资等产品的信贷投放力度,纾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5.3 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2021年4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高农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数字人民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可支持“双离线”支付,能够在无电无网的情况下完成支付,在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可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数字人民币的金融覆盖面。
二是商业银行要推进数字金融产品创新,优化数字人民币在偏远地区的信贷审批、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流程,推动传统金融产品数字化包装升级,实现金融服务线上全流程办理。
三是商业银行可以尝试通过在普惠领域和农村地区打造移动支付的多元化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项目,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提供成本低、效率高的支付结算和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方便偏远地区客户在不持有传统银行账户的情形下开设并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数字化的金融服务。
5.4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时间较短,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市场的有效检验,且自带的金融科技“光环”更容易招致风险的扩散,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切实提升风险防控意识,构建数字人民币框架下与之相匹配的风控体系。
一是商业银行在推进数字人民币市场化的进程中,要提前增加金融科技、风险建模等金融科技风险人才的储备,采取谨慎的策略,推广过程小步慢走,逐步完善风控体系,再从小范围逐渐覆盖到整体。
二是构建多层次、数字化的数字人民币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后台数据分析、信息传输、风险防控等技术能力。
三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数字人民币反欺诈模型,实现交易信息可追踪,并不断提升模型风险预测的精准性,确保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相关规定。
四是商业银行要强化差异化管控,结合客户风险等级和交易场景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措施,强化风险识别,做好风险监测,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保障客户的支付体验。
5.5 参与统一标准制定
当前,国内外数字货币的运营机制、监管政策、发展模式等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一是商业银行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推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抢抓数字人民币发展先机,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相关监管标准、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在推动数字人民币持续向前发展的同时,能够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是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合作。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商业银行间的协同合作有利于发挥银行规模优势,在降低研发资金投入的同时,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成果显著,正式投入运营指日可待,各商业银行要在数字人民币正式发行前,提前谋划布局,细分差异化市场,在数字人民币时代到来前,抢占金融科技及市场竞争先机,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和突破。非试点银行除了要积极向上申请试点资格外,还要与试点运营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同业开立数字钱包的方式,加快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对公、零售業务转型发展。
【注释】
①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大连、上海、江苏省、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福建省(福州、厦门)、山东省(济南、青岛)、长沙、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防城港)、海南省、重庆、四川省、云南省(昆明、西双版纳)、西安;试点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
【参考文献】
【1】林春.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5):77-86.
【2】刘梅.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防范——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1):144-148.
【3】张德茂,蒋亮.金融科技在传统商业银行转型中的赋能作用与路径[J].西南金融,2018(11):13-19.
【4】李婉溶.数字人民币加速助力金融重构[J].银行家,2020(5):19-22.
【5】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34.
【6】姜增明,陈剑锋,张超.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85-90.
【7】姚前.数字货币的缘起、发展与未来[EB/OL].http://finance.sina.com.cn/blockchain/roll/2018-11-23/doc-ihpevhck3493733.shtml,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