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的记忆保存与叙事策略研究

2023-07-18 19:50常大伟翁慧诠毕崇武
北京档案 2023年6期
关键词:档案学攻坚记忆

常大伟 翁慧诠 毕崇武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跃进。保存并宣传好脱贫攻坚的珍贵记忆和英雄故事,對展示发展成就、鼓舞人民精神、树立中国形象具有积极意义,是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的重大使命。为此,可以从加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转变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管理方式、强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保障条件等方面,促进档案学视角下的脱贫攻坚记忆保存;从明确脱贫攻坚档案叙事导向、选好脱贫攻坚档案叙事题材、创新脱贫攻坚档案叙事方式、完善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体系等角度,优化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 档案工作 档案记忆 档案叙事

一、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记忆保存的意义

由贫穷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自2012年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重大部署,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2]在脱贫攻坚战中,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以及无数党员干部、英雄模范和贫困群众奋斗的生动实践,是发扬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意志品质的鲜活案例和重要题材。[3]如何保存好脱贫攻坚的珍贵记忆,如何讲述好脱贫攻坚的英雄故事,关乎发展成就的宣传、人民精神的鼓舞和中国形象的树立,是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的重大使命。档案工作作为记录社会发展、保存社会记忆、再现历史真实的重要工作,在脱贫攻坚的记忆保存和叙事表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从档案学视角思考脱贫攻坚的成就记录和成绩宣传问题,就成为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

社会记忆不仅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还是一种“群体—社会现象”,它通过各种社会文化实践或物质文化载体在关系互动和时空要素中传播与传承。其中,档案、图书等被作为社会记忆跨越时空的重要载体而不断被强调。[4]在此影响下,档案与记忆的关系问题逐步成为档案学研究的热点议题,并在档案社会记忆方面形成了以关系论、形态论、资源论、功能论等为代表的多种观点。[5]总体来看,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可概要地表述为:档案具有记忆属性,是社会记忆的一种重要形态,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档案对社会记忆具有固化和传承作用,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脱贫攻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值得铭记的社会记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政策文献、票据凭证、声像图籍、文件资料等脱贫攻坚档案。档案凭借其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等特点,成为记录脱贫攻坚历程、承载脱贫攻坚记忆的重要形式。正是档案的这种记忆属性,使得档案和档案工作得以见证与记录脱贫攻坚历史,保存和呈现脱贫攻坚记忆。基于此,国家档案局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类档案的归集工作”,并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将“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档案记忆项目”列为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的重要内容。而记录、保存和传承脱贫攻坚记忆,既是现代国家凝聚社会团结、增进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也是形塑乡村—国家共同体、再造乡村治理的重要思想资源。[6]由此,在档案、社会记忆与脱贫攻坚之间,就形成了以记忆为纽带、以档案的记忆属性为媒介、以保存和传承脱贫攻坚记忆为目标的逻辑关联。可以说,具有记忆属性的档案,为有记忆保存和记忆传承需求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提供了现实方案。

二、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记忆保存的困境与应对

脱贫攻坚档案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态的原始记录。从档案、社会记忆与脱贫攻坚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脱贫攻坚档案是脱贫攻坚实践的记录和见证,也是承载和保存脱贫攻坚记忆的载体。从档案记忆理论的角度来讲,加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就是在保存脱贫攻坚记忆,两者构成一种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一)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记忆保存遇到的问题

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是构建和保存脱贫攻坚时代记忆、集体记忆、个人记忆的重要途径。部分省市已围绕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开展了系列实践,如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正有序开展档案归集工作,四川省、云南省已完成脱贫攻坚档案接收工作并正在进行档案验收进馆工作,江西省已建成脱贫攻坚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江苏省、广东省在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归集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宣传活动。[7]但也应该看到,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仍然面临多方面挑战。

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乡镇和村委会对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既缺乏完善的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制度,也未能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脱贫攻坚档案的收集和保护工作,致使脱贫攻坚档案遗失现象时有发生。

2.业务工作不规范。由于缺乏完善的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制度和熟练的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人员,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档案管理上存在随意性,如脱贫攻坚档案被分散保存在扶贫对口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手中,部分县、乡(镇)、村相关部门存在重复归档等问题。

3.管理方式滞后。受限于贫困地区的实际条件,部分地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在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软件及相关设备配置方面存在不足,在管理方式上仍然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难以满足“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信息化管理要求。

4.保障措施不到位。目前一些地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在经费支持、队伍建设、制度保障、设备采购、管库建设等方面存在缺项,难以满足内容庞杂、类型多样的脱贫攻坚档案管理需求。

(二)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记忆保存应对策略

对于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1.加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宣传力度。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是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针对部分乡镇和村委会对脱贫攻坚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需要通过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增强管理主体的档案意识,加大对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实际支持力度。

2.推进脱贫攻坚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面对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存在的若干管理问题,需要根据《脱贫攻坚档案和疫情防控档案归集工作实施方案》《乡鎮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制定和细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管理办法,明确脱贫攻坚档案收集范围、时间、流程、整理规范、利用方式等管理程序和责任事项,实现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

3.转变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滞后制约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发展。为促进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管理方式的转变,可以依托本地区综合档案馆建设脱贫攻坚档案专题数据库,或者通过接入区域性脱贫攻坚档案工作集成管理平台,提升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4.强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保障条件。在加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和制度规范建设的同时,还需要从健全县、乡(镇)、村三级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机制,加大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经费投入,强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人员管理与培训,推动脱贫攻坚档案管理设备设施更新,强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等方面,为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三、档案学视角下脱贫攻坚的叙事策略

叙事是对事件的表述或话语性的再现,或者说是对故事的媒体化、符号化的表述。[8]档案叙事是通过档案开发利用等业务活动将特定时空中的事件呈现给目标用户的过程,具有叙述与还原事件、诠释和传递文化的作用。[9]档案叙事效果与叙事主题、叙事工具、叙事语言、叙事结构等叙事元素的选择密切相关,也受到档案叙事内容的组织、档案叙事媒介的选择、档案叙事语言的表达和档案叙事文本的构建的直接影响。[10]因此,优化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策略,能够更好地从档案机构的视角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传承脱贫攻坚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具体来讲,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明确脱贫攻坚档案叙事导向

明确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的目标、原则和方向,是讲好脱贫攻坚故事的前提条件。一方面,脱贫攻坚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大社会变革,是“人民至上”执政观念的生动体现,这赋予了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一定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征;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赋予了脱贫攻坚档案叙事鲜明的人民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脱贫攻坚档案叙事应遵循政治导向、发展导向、服务导向和民意导向,即在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中应突出党的领导、突出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突出精准务实和攻坚克难的精神面貌。

(二)选好脱贫攻坚档案叙事题材

有新颖度和感染力的脱贫攻坚档案题材更容易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共鸣,对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四川省巴中市档案局积极向社会征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英雄们的故事,主动开展脱贫攻坚特色档案征集,扎实推进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宗旨理念。因此,在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的题材选择上,需要更加强调优秀人物、突出事迹、典型案例、鲜活实践的筛选和呈现,这对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有很大助益。

(三)创新脱贫攻坚档案叙事方式

宏大的叙事也需要细致的手法给予表达。通过多种档案叙事方式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实践鲜活呈现出来,能够更好地宣扬脱贫攻坚精神。一方面,依托融媒体平台开展脱贫攻坚档案数字叙事,增强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的互动性和融入感;另一方面,将空间叙事与文化叙事理论应用于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促进脱贫攻坚记忆的时空耦合和精神传承。脱贫攻坚档案叙事方式的创新,能够让经历者产生情感共鸣,让未经历者感同身受,从而让社会公众更全面、更直观地感受这一伟大历史实践。

(四)完善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体系

故事的讲述需要文本、媒介、语言和修辞的支持,需要情景创设、符号呈现、意义表达和情感输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因此,讲好、讲深脱贫攻坚故事,需要从资源整合、媒介宣传、生态建设等方面完善脱贫攻坚档案叙事体系。具体来讲,就是在脱贫攻坚档案应收尽收、规范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构建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的资源支撑体系;广泛应用档案网站、档案数据库、社交媒体等媒介,构建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的传播矩阵支持体系;强化脱贫攻坚档案的管理机制、人才队伍、政策规范等支持条件,优化脱贫攻坚档案叙事的生态系统。

四、结语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脱贫攻坚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档案是社会记忆、集体记忆的重要因素,是搭建保护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档案与社会之间存在情感联结,发挥着传承集体情感、协调社会主体关系的功能。档案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凭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事实依据。从档案记忆和档案叙事的双重视角出发,依托档案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有助于更为全面地认识脱贫攻坚档案的多元价值,也为进一步探索脱贫攻坚档案赋能政治认同、记忆建构和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档案治理生态系统优化及治理效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2BTQ108)和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词汇功能识别的交叉学科知识涌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BZH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燕继荣.反贫困与国家治理——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意义[J].管理世界,2020(4):209-220.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EB/OL].(2022-10-25)[2022-12-28].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滕翠华.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59-61.

[4]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础[J].档案学研究,2017(6):4-12.

[5]丁华东,张燕.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创建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20(4):12-19.

[6]郑素侠.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及其再生产[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2):69-77.

[7]相关例证来源于国家档案局网站和《中国档案报》相关报道。

[8]郑亮.建设性新闻视角下“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20(3):22-26.

[9]李孟秋.批判与建构:后现代语境下的档案叙事[J].档案学通讯,2022(5):10-18.

[10]何玲,马晓玥,档案研究僧.跨媒体叙事理论观照下的档案叙事优化策略——以红色档案为例的分析[J].档案学通讯,2021(5):14-2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学攻坚记忆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记忆中的他们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记忆翻新
省档案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南京召开
浅谈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