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
专家支持/袁敏哲(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一中心医师)
一提到解暑药,很多人马上会想到藿香正气水。可你知道吗,中暑也有阴阳之分,一旦盲目用药,可能治病不成反伤身。
阳暑和阴暑这样来区分
本刊记者:为什么有些人中暑后喝了藿香正气水症状反而加重了?
袁敏哲:藿香正气水不是解暑万能药,中医讲究寒热虚实,用药之前必须辨证。
本刊记者:中暑如何辨证?
袁敏哲: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通常见于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的劳动者、运动人士,症状是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而阴暑常常是因为过度贪凉引发的。常见于久吹冷风、贪饮纳凉等人群,症状表现为头晕、发冷、恶心、全身不出汗,严重的还会拉肚子。以前夏季中阳暑的人比较多,但随着空调的普及,现在中阴暑的人反而多了起来。
石膏粳米汤善退暑热
本刊记者:那中了阳暑如何解呢?
袁敏哲:因为阳暑是受热后伤津耗气导致的,所以,治疗措施以清热、补气为主。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小药方:石膏粳米汤。准备生石膏、怀山药、大米各50g,党参6g,添水煮粥,当大米煮熟的时候,这个药就好了。然后,缓缓喝下米汤,等到微微出汗,观察体温是否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再继续喝,直到体温降下来为止。
另外,再给大家介绍一个食疗方——西瓜翠衣。将西瓜里面的瓤和外表带有角质层的皮去掉,中间成翡翠色的部分就是西瓜翠衣。西瓜翠衣性凉,有通透性,能及时将人体感受的暑邪清理出去。大家可以油炒,可以凉拌,可以煮水代茶饮,用量多少不限。
藿香正气水可解阴暑
本刊记者:如果中了阴暑,有什么解暑的好方法呢?
袁敏哲:夏天湿邪盛,大多数阴暑患者都或多或少挟杂湿邪,表现为头重、身困、舌腻等。因此,濕邪往往又是阴暑证的兼挟病因。这个时候,服用藿香正气水就十分对症了。藿香正气水有运化中焦寒湿,兼解表发汗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出现胃肠不适的阴暑患者。
在服药的同时,还可以辅以食疗,解暑疗效更好。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方——紫苏粥。它的做法很简单:准备大米适量,紫苏叶10克。紫苏叶有和胃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大家先煮粥,粥熟前5分钟,加入10克紫苏叶,就能食用了。
穴位按摩防中暑
袁敏哲:其实,无论是阴暑还是阳暑,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预防。大家可以每天按揉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这几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00下,对防治中暑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