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关于养老和就业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来自央视的新闻报道称,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2.8亿。随着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老年人对为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最近,多地出台入职奖补等优惠政策。
当前应对老龄化和稳就业是各地工作重点,而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年轻人去养老行业就业无疑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养老行业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不足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养老产业是一个长链条产业。除了在入职环节的奖补,国家还可以在养老人才培养,比如相关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入读优惠等方面加大投入。此外,各级政府针对养老企业和养老机构的用地、租用楼堂馆宇等设施费用以及税收等方面,可以多推出一些减免优惠举措,提升养老行业的盈利空间,为其提升服务和薪资水平创造条件,从而进一步增加行业自身对年轻人入职的吸引力。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需求不足。稳就业本身就是稳需求,有就业有收入才能有稳定的预期,才能为当期消费打开空间。而养老本身就是巨大而現成的需求,如果能得到充分满足,能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动力。而养老需求的妥善充分满足,又能够充分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让人们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为当期消费留出足够的份额。
养老需求的满足需要供给侧发力。加大养老行业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力度,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毋庸讳言,当前养老需求的充分满足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人们的收入水平,说白了就是相当一部分老人的退休工资难以充分满足自己的社会化养老需求,而不得不靠家庭养老来满足。老龄化叠加少子化,则令家庭养老也日渐不堪重负。因此在补贴供给侧之余,如果对需求侧进行适度补贴,让人们愿意且能够选择社会化养老,进而能够在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稳消费、惠民生等诸多方面产生正向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当前养老事业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难点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因为农村老人储蓄更少,几乎没有退休金收入,而且由于子女在外打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难以为继。因此,以社会化养老模式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需求是必由之路,但这又受制于农村老人居住模式的分散化。
因此,集中居住是解决农村老人社会化养老的前提。当前不少县城的房地产存在过剩和闲置现象,各级财政可以考虑投入适当的财政资源加以盘活,将其改造成物美价廉的老年公寓等,并对愿意在此居住养老的农村居民提供一定数额的补助。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形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盘活存量房地产资源、提供就业,并为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渠道。
除此之外,集中居住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弥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也很有必要。
因此,以养老为突破口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将农民从依赖土地养老和对失地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必将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正向效益。这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都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除了养老事业,中国在科教文卫领域的民生短板还有不少,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覆盖范围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各级政府从供需两端加大投入。如能大力推进,则在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和稳经济之余,还能在国际制度竞争中更加凸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