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晗
想象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之一,其能够引发人类创新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但想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能力的作用,后天的激发与培养更为重要,对此,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使命的教师,更应在教学中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常来源于其对生活的思考,而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其能够通过这一思维的激活,发掘自身的想象力,并基于语文阅读内容的学习,逐步提升想象能力,运用想象思维。对此,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应积极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其想象潜能,从而使其能够获得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这既能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又能提升其文本阅读能力,以此促进阅读教学价值的创新与“升级”。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想象意识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实现知识获取、思想升华的重要活动,同时,阅读学习的主体应是学生,才能避免学生陷入“机械式”阅读。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文本各方面的情况,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营造出能够令学生全然投入的阅读氛围,使其阅读注意力被充分吸引,从而更易进入阅读状态,或融入文本,产生共情心理。基于此,教师再适当点拨,便能令学生的思考进入更深层次,从而激发其想象意识,增强其阅读动力,使其能够自主剖析文本,勇于质疑,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读课文,了解其内容,更要透过文本,体会行文背后的深刻用意,从而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实现文本阅读意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这篇课文融入了宇航员的视角,较为直观地展现了当下地球环境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而文中科学家们的设想,也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对此,在展开导入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以宇航员视角遨游太空的画面,并配以适当的解说,使学生在音乐、解说以及画面的多重影响下,产生阅读兴趣,产生想象意识。基于阅读氛围,教师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想象活动做出铺垫:“享受完这场‘视听盛宴,你会怎么夸我们美丽的地球母亲呢?”这一问题作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契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这也更利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自身想象思维投入阅读活动。
由此可见,想象意识的激发或培养,是教师连接学生想象思维的重要前提,而阅读氛围的适时创设,则能积极推动这一前提条件的生成,使学生对阅读活动更感兴趣,实现有效阅读。
二、丰富阅读活动,推动想象迸发
精彩多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活力,增加趣味,开阔兴趣视野。想象思维的培养,正需要这样的活动,才能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活、释放甚至迸发。基于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当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伊始,就能投入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为其想象力的迸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丰富的阅读活动,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课堂教学更加迎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价值。
例如,在《观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意识到,学生对于自然奇观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电视、图书等渠道,很少有学生具有真实的观赏经历。因此,学生在理解、感受文字描写的画面时,难以融入真切的情感,使其对于奇观的认知仅限于作者笔下那几个词句。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想象的空间,使其能够结合文本,凭借自己的大胆想象,感知自然奇观的神奇与宏伟。比如,在帮助学生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的文字描写和场面特征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活动,交流想法与情感,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探究,对其中的经典词句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获得自然之美的熏陶,以此弥补自身缺乏观景经历的学习缺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对文章中的钱塘江自然奇观做出简单介绍,并进行小组间的比拼。这样的活动环节令学生跃跃欲试,肆意想象,收获颇丰。
上述案例中,活动的多样性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具主动性。同时,在此过程中,课堂互动的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便能借此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其想象思维迸发。
三、巧借读写结合,实现想象运用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的联合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写作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巩固与升级。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时,更应注重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在深入了解语言时,也能正确使用语言,并细化语言运用。对此,为了帮助学生锻炼想象思维,强化语言运用,教师可巧借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将想象力放飞于书本与笔尖。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愿随遇而安的精神,这是课文思想精神的要点。同时,学生也应在閱读中体会作者对于周围事物观察的细致,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记叙的。对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提出问题,逐步促进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意识,更要实现其对抓住事物特点、介绍事物方法的把握。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时,应当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基于问题去想象和分析蟋蟀在建造家园时的各种细节,并做出讨论和分享。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介绍另一种小昆虫,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样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将自己的想象力化作真实的文字,促进学生对于想象思维运用的重视。
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运用做出了恰当的引导,小练笔的出现,让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实现了联合提升,促进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运用。
总而言之,连接学生的想象思维,是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做法。教师只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置于首位,在创新阅读教学时,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与情况,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便能真正做出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的引导。而学生想象思维的激活与发展,更能展现学生的个性,使其冲破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再添动力。基于此,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颠覆传统认知,实现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