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车巴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对策

2023-07-17 20:50李殿国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天敌林区

李殿国

摘 要 有害生物对林区生态系统及经济发展均会造成一定影响,探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有助于提升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林业发展提供支持。为结合生物、物理等高科技防治手段,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车巴保护站为例,探究该地区的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原因,针对林区林分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资源匮乏、有害生物监测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多样化林分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引入有害生物天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水源补给;应用信息化管控技术,提高内部管控效率等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对策。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车巴保护站

中图分类号:S76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8.021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车巴保护站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经102°40′~104°02′,北纬34°10′~35°10′,该地区常年属于干旱半干旱状态,林业资源相对匮乏,林分结构单一,以松树、杨树、云杉等为主,干燥的环境与单一的林分結构,为部分害虫、病原提供了适宜的寄主空间。

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重要生物群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通过研究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车巴保护站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探析该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能够解决森林生态系统协调发展问题,促进林业经济稳定增长。

为解决保护站内林区有害生物的繁殖问题,本文基于保护站内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联合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技术升级等方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对策,为防范林业生态系统有害生物提供参考。

1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原因

1.1 林分结构单一,害虫易繁殖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车巴保护站林分结构相对单一,以油松、云杉、红松为主,其他树种较少。由于保护站内同一种树种的数量较多,相同种类的树木在同一区域内种植密度相对较高,致使相应区域内害虫的侵害范围及强度影响相对较大。例如,马尾松松毛虫、云杉蓟马等常见病虫害利用相同种类的树木作为宿主,在整个林区内迅速扩散[1]。此外,由于同种树种的大规模种植使得树冠覆盖率过高,光线透过率不足,空气流通性差,树冠下环境潮湿且温度较低,为林区内病虫害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给保护站内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

1.2 生物多样性下降,缺乏天敌物种

受林分结构单一影响,保护站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定变化,致使保护站内林区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由于保护站内部分病虫害缺乏天敌,使得个别有害生物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给保护站内林木的健康生长带来了严峻挑战[2]。保护站内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种数量不断降低,部分生物群出现了相互依存关系的紊乱,使保护站内林区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受生态平衡问题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进而对保护站内生态系统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随着保护站内生态系统的弹性降低,一旦保护站内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利因素干扰,将直接增加林区的恢复时间及恢复难度,循环往复地对保护站内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3 水资源匮乏,林木生长免疫力下降

由于车巴保护站属于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稀缺,在干旱季节,保护站内常常出现林木生长缓慢、生长不良的现象,此时保护站内林木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虽然大多有害生物幼虫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环境,进一步持续性孵化生长,但是并不意味着保护站林区内不存在病虫害隐患。相反,由于林区缺乏水分,保护站内的林木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均有可能出现下降,使得保护站内林木生长环境不佳,更加容易感染各种病毒、真菌和昆虫等,如霉菌、蚜虫、螟虫、银杏叶蝉等。此外,干旱环境下,林木树皮温度适宜,维持在20~30 ℃,相对湿度保持在60%以上,马尾松松毛虫、松材线虫等害虫多潜藏于树木皮层下持续滋生繁殖,此环境为有害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加剧了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1.4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手段相对单一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的目的是及早发现和掌握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现阶段,车巴保护站通常以人工巡查方式开展有害生物监测活动。通过人工检查林区内的植物、土壤和空气等生态环境,识别和记录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然而,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过程中,传统人工巡检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人工巡查的监测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监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报、误报等问题;2)人工巡查的方法只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情况,无法实时反映有害生物的变化趋势,很难对林区在不同时段进行大规模、全面的系统监测,不利于保护站内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3)在人工巡检过程中,可能会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干扰,对野生动植物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车巴保护站应避免长时间应用传统监测方法,通过引入信息化监测技术,满足现代林业生产对高效、低成本、绿色、安全的现实

要求。

2 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对策

2.1 多样化林分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多样化林分结构,可以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单一林种遭受病虫害损害的风险。多样化林分结构中,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性,能够避免大规模病虫害发生,保持生态平衡。通过混交种植不同树种、调整种植密度和树龄结构等措施,可有效改善保护站内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增加病虫害天敌数量,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例如,在云杉种植区域内,可引入松树、刺槐等植物。松树、槐树等均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且耐旱、耐寒、耐盐碱等逆境生长优势,通过多样化种植林区植被,可以增加林区树种的多样性,丰富林分结构,增加保护站病虫害天敌生物群的数量,从而达到抑制有害生物繁殖和传播的效果,提高林区林分的抗病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根据种植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补植率。松树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000~1 500株/667 m2,槐树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0~300株/667 m2,在此种植密度下,乔木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既优化了保护站林分结构,同时增加了林分的多样性,在为林区起到遮阴作用的同时,为寄生蜂等天敌生物群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了林分内树木的竞争和合作,有效提升了林区综合植被的生长速度。

2.2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引入有害生物天敌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及自然防治能力,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适当引入一些有害生物的天敌,能够以保持森林土壤的水分、养分及微生物平衡等方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1)在土地表面覆盖一定厚度的草木屑、枯叶等有机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林区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此外,结合保护站实际,采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混合施用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在保护站内,林区每667 m2土壤大约使用鸡粪20~30 kg,

化肥施用量20 kg左右,其中氮、磷、钾质量比为3∶1∶2;每667 m2使用牛粪5~10 t,添加化肥30 kg

左右,其中氮、磷、钾质量比为4∶2∶4。通过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改善保护站内土壤的生态功能,提高林区土壤的肥力及生产力,提升林区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改善林区土壤、恢复林区生态系统的同时,通过引入有害生物天敌,可增加林区微生物的数量及多样性,促进林区生态系统改善,且对林区原有有害生物群的繁殖和传播能够产生抑制作用。

2)引入有害生物天敌是一种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可采用直接放置或间接引入的方式。例如,可将马尾松松毛虫天敌肖蛸、瓢虫或天牛的卵、幼虫、成虫等,直接释放到目标地点,让其自然寻找寄主进行繁殖并杀灭有害生物,通过自然生态合理控制有害生物的繁衍数量。也可引入捕食性寄主红蜘蛛、黑蚁等,直接捕食害虫。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有害生物天敌期间,要确保引入的天敌对目标有害生物具有特异性,不会危害林区其他生物的安全和生态平衡,减少对林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2.3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水源补给

林业有害生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消耗,会再次促使土壤更加贫瘠、干燥,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及生态系统的平衡。1)针对水资源匮乏易于滋生病虫害的问题,可以在林区周边通过种植具有固沙、保土、防风等功能的沙柳、榆树、桑树等树种,防止林区周边土壤流失或出现沙漠化现象,以保护林区内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5]。2)通过采用不同的植被覆盖方式,如多層覆盖、单层覆盖等,可有效提升林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林区土壤保水能力。在坡度较高的地区,可采用多层覆盖法,同时种植乔木、灌木等;在坡度较低的地区,可采用单层覆盖法,种植草本植物。

为提高土壤保水能力,防止水土流失,车巴保护站设计草本植物层占地表面积约50%,灌木层和乔木层占地表面积约20%~30%,有效改善了地表微气候,减少了土壤水分过度蒸发情况的发生。通过采用多层植被覆盖方式,保护站内林区地表植被覆盖率60%以上,有效提升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了土壤生产力,同时为各类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环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2.4 应用信息化管控技术,提高内部管控效率

应用信息化管控技术手段,可从技术管理角度出发,为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手段提供基础信息参考,提升保护区内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效果。借助信息化管控技术,建立数字化监测平台,可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1)数字化监测平台借助提前安装的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卫星遥感等设施,可实时获取保护站内林区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等气象数据,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林区进行精准监测定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数字化监测平台还可以自动识别和标记疑似有害生物的区域,辅助人工检测对其进行识别,极大地提升了林业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准确性。

3)在数字化监测平台中,还可以设置各种阈值和预警机制,如当监测到土壤、植被、昆虫等相关数据指标超过预设阈值时,数字化监测平台将自动发出预警信息,进而分析和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流行、危害程度等情况,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通过应用数字化监测平台对保护站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进行评估,有效提升了林业部门科学制定防治策略的效率,为林业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林业动态及防治病虫害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参考依据,推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3 结语

有害生物的存在给林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分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找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是保障自然保护区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业生产效益的必要途径。针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因素,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技术创新等多项措施,实现对林区有害生物的联防联控,保护林区生态资源,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逸远.平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23(1):85-86.

[2] 魏浩华,邵建英,邱慧敏,等.用数字化松材线虫病生态调控技术促进秀美乡村建设的创新与探索[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2):191-193.

[3] 黄志华.林业有害生物薇甘菊防治技术及实施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22(6):50-51.

[4]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J].内蒙古林业,2022(12):4-7.

[5] 张宗彦.甘肃林业生态建设中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4):94-9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天敌林区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