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问题,何军最终都会聊到“救援是科学,不能逞英雄”上面去。
他甚至主动提到,“你应该问一个专业问题:到底什么是职业救援?”
“专业”“理性”“冷静”“科学”,这些是何军口中的高频词汇,也能在一方面反映出他的性格特质。
《中国慈善家》:这次土耳其地震,有很多中国的民间救援力量、社会组织都出动了,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何军:这么多人自掏腰包,去践行以前只有白求恩能干的事。没想到现在土耳其一场地震,我们出去了400多个“白求恩”。这说明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一点一定要给予肯定。
但是,不做事你就没事,一做事总有点瑕疵。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我们中国的社会救援力量,大家主动愿意出去,愿望是好的。但有些人,就三五個人背个小背包,还有几位女同志,我绝对不是说女同志不能干救援,但救援一线确实不太适合一些女同志去发挥作用,这个环境对女同志不友好。
我觉得很多事情,要冷静一点。你可以做人道救援,但要选好时间点,选好岗位,着装也要注意。你做后勤保障、做赈灾,完全可以待在大本营,不用以救援人员的名义出现,否则人家会误会你。在时间段上,你可以再滞后一点,不用那么早就过去。去的时机不对,还要浪费很多后勤保障资源。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不要一窝蜂。
就算你是专业救援力量,也要看一下到那边,有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单独作战能力。如果说大家到那边去都像搞户外露营一样,扎个帐篷,支个锅,煮2000包方便面,我认为不专业,还有很多安全隐患。这样的队伍,不建议自己出去,可以通过人才库选拔一批优秀人才,组成一支队伍代表中国民间救援队出去。
还有就是,联合国有专业的救灾流程,当地国家也有一些管理制度。往往就是很多人不注意这些国际规则,造成“好心办了坏事”的后果。
《中国慈善家》:你如何理解公益慈善?又是如何走上公益之路的?
何军:实际上,这是一种理念、一种信念。公益是什么?是大家一起获得的利益。你一个人获得的利益,那叫私利。所以,公益的概念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不然,为什么要说公民?公民是什么意思?我是一个践行社会责任的普通百姓,那叫公民。否则,你就是个小市民。
你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能力,可以做不同的事。我从小就乐于助人爱做点好事,所以走上公益这条路很正常。现在做的事,我也没觉得什么特别了不起。只是说我在做一件事,然后发现很多人愿意跟着我一起做,那不是很好嘛?
职业公益这条线,我是通过做企业家,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一些不公平,以及社会治理当中暂时存在的一些缺憾。我意识到:国家光靠政府是肯定不够的,所以需要企业,需要社会组织,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共同参与,才能够形成一个饱满的社会。
于是,2003年,我们就创建了公羊会。那时,就是做好人好事。助学、助老,去边远地区扶贫,就有点像天女散花,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走到哪算哪。
我们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要做救援,也是经历了很多故事。2008年,我带队参加了汶川地震救援,发现我们国家当时没有职业救援体系。回来后,公羊会就成立了一支职业救援队伍:公羊救援队。此后,公羊救援队也就成了公羊会的品牌亮点。
《中国慈善家》:你是不是从小也有一个英雄梦、大侠梦?
何军:每个男人,可能内心都有一个大侠梦,我也是看着武侠片长大的。
但大侠归大侠,做梦归做梦,做事情还是靠自己。特别是职业救援,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当英雄,这是我现在非常想阐述的一个观点。它是逻辑非常强的一套作业方法,你千万要记住,在职业救援中,是没有个人英雄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事情是某一个人进去,是他的功劳,他做了一件什么厉害的事情,这一定是不对的。
职业救援是一套体系,是很多人配合完成的,就像踢足球一样,场上11个人,背后可能是1000个人在为你服务。它是一个团队作业,从来没有说是哪一个人特别厉害,是英雄。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有英雄梦,但要理性,救援时逞英雄是大错。英雄梦是通过大家一起来践行的,是通过社会氛围的营造,通过专业的投入,通过群体的意识和努力一起来实现的,这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英雄梦。
《中国慈善家》:公羊会听着很酷,你们都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
何军:公羊会是2003年创建于杭州的一个百分百的民间社会组织,和一般的救援力量不太一样。一般的救援力量可能更多关注的是救援,我们公羊会不光做救援,我们还要做一些其他的人道援助。救援,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品牌亮点。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可能做得比较引人注目,或者说我们在细分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所以容易被大家知道。
按照现在的说法,公羊会的成员多是新阶层人士,里面有很多律师、会计师、媒体人,还有民营企业家。大家更多是认为这是一个慈善团体。我们希望这个团体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理念的贡献理念,更多地帮助社会。在基层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时,去搭把手。
救援需要专业性,所以我们这边藏着很多“大隐于市”的民间高手。这些高手都是各行业的专家,甚至有长江学者,有教授,有博导,往往在特殊救灾时,这些人就能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些技能要靠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像地震救援中的结构专家,至少需要完整的土木建筑学科、学术背景,还要长期从事相关工作。
救援毕竟不是天天发生的,如果说我们每个地方都是用体制内的方法去成立一个队伍,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国际上的做法都是,国家有那么几支常备队伍,再加上很多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力量。大家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更多的是彰显我们的志愿服务精神。
其实,志愿就是一种公益,是最大的公益。这是一手好文章。当政府做这个事情有难度的时候,社会组织就在扮演这个角色。民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关键看你怎么把这个牌打好,怎么去正向引导。
公羊会最大的财富,不是有钱,不是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我们调动社会力量的能力,调动每个人善良愿望的能力。
《中国慈善家》:公羊救援队有不少海外救援行动,你们在海外也有分支机构吗?
何军:在海外,我们依托当地力量成立了一些公羊救援队,比如:曼谷、埃塞俄比亚、泰国、美国,都有公羊救援队。一来符合当地的救灾需要,另外一个在践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时候,我们可以全球联动,发挥一些国际联动和后勤保障的特殊作用。
我觉得你应该问一个专业问题:到底什么是职业救援?
很多人以为穿上救援制服,就是救援队,这是缺乏常识的。地震救援中,我们看到很多队伍的衣服上有一个单词:USAR。这是联合国对城市搜索救援的一个英文缩写名称,它其实叫Urban Search And Rescue。围绕着地震、台风、飓风等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我们在废墟当中,去把幸存者解救出来,这样的队伍我们称之为USAR。
USAR里面有很多作业标准,很多工种需要界定、考核和测评,全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有通过测评的救援队伍。它也分成重型、中型、轻型,有不同的能力建设,对队伍赋予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我们中国,目前有两支经过联合国测评的重型救援队伍,这两支队伍在土耳其地震救援中已经发挥出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现场,100个人的队伍也好,还是我们仅仅只有十几人的队伍也好,很多作业标准都是一致的。
首先,我们要对现场进行评估,看里面是不是存在有价值的目标——幸存者,要我们去解救。要对被救援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要对楼的结构进行分析,它是否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进去的楼?这是第一步。如果我们觉得存在风险,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对楼进行二次加固,这是整个救援过程中,花时间最久的一项工作。
我们还要对楼的环境进行评估。它是民用建筑,还是公用建筑,里面有没有电?有没有断电?会不会有裸露电线伤及救援人员,有没有危险的气体和辐射?
这些评估,外界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工作人员必须做。只有我们确定现场是安全的,我们才会对建筑物进行支护加工。在破拆前,我们一定会对楼房进行安全评估。如果破拆过程中,发现这个楼房屋不稳定,我们可能会用金属、木头等各种材料,对现场进行加固,更有甚者,像我们受过职业训练的人,还会学习在现场用快速用水泥,对房屋做建筑梁体的施工作业。一切都是为了让救援人员能够进入到废墟里面,安全地开展作业。这些都完成之后,我们的破拆小组才可能对现场进行合理的破拆,而且做的过程当中,随时会停止。我们要看楼房安不安全,绝对不是逞一时之能,大家就一窝蜂地往里走。
人员也好、搜救犬也好,进入到狭窄空间,最后可能不一定完全都要利用一些先进的工具。有时候还需要一些体力非常强但身材比较瘦小的人在里面进行一些单兵破拆。这种事情对个人的能力要求极高,都要靠平时的训练来积累。
解救幸存者還会碰到很多医学问题,这里面很复杂,是救援当中最难的一种工作。所以,我们的队伍中,还需要具备医疗资质的队员。救人时,你要送空气进去,送补给水进去,让幸存者能够在里面维持生命……有人的一些器官、肢体被建筑物压埋,有时你要去解救被压的手和腿,可能就需要花一到两天。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被救者还会出现大量出血坏死症。甚至有时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能还要在里面实施截肢手术,还要做EMS(救援医疗服务)干预。把人员从里面救出来时,也有很多技术要求,比如说保护眼睛等等。
真正的职业救援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救援,需要耐心,需要平时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一定是很专业的事情。平时我们要做足准备,受过良好训练,才有可能去拯救生命。
所以,我们要奉劝一些志愿者,不要莽莽撞撞地投身这个行业,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抱着谦卑的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