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新品系性状比较试验

2023-07-17 09:28李艳春刘宏胜吴兵李映高玉红牛俊义杨建红武江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品比试验春小麦旱地

李艳春 刘宏胜 吴兵 李映 高玉红 牛俊义 杨建红 武江燕

摘要 在半干旱区的会宁旱地春麦种植区,对新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鉴定。结果显示,06004-3-1、1105-7-1-8和1102-1-5-3共3个品系抗逆性强、籽粒饱满、产量高,较对照西旱2号增產2.94%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06004-3-1保苗、成穗率高,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6.40%,居参试材料1位;1105-7-1-8和1102-1-5-3分别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5.66%、2.94%,分别居参试材料2、3位。综合分析了新选育出的9个参试材料的生育期、产量、抗逆性及田间长势等,06004-3-1、1105-7-1-8共2个品系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建议推荐进入区域试验,1102-1-5-3等材料继续参加品系比较试验进一步鉴定相关性状。

关键词 旱地;春小麦;品比试验;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2-002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05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Characters of New Spring Wheat Lines in Dryland in Semi-arid Region

LI Yan-chun1, LIU Hong-sheng1,2, WU Bing3,4 et al

(1.Hui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Huining, Gansu 730799;2.WFP/IFAD Integrated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 Office in Huining County, Huining, Gansu 730799;3.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4. Gan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rid Land Crop, Lanzhou,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characters of high yield, drought resist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9 new dryland spring wheat lin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Hui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06004-3-1, 1105-7-1-8 and 1102-1-5-3 had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full grains and high yield, which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94% compared with Xihan 2, showing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yield of 06004-3-1 was 6.40% higher than that of Xihan 2, taking the first place. The yields of 1105-7-1-8 and 1102-1-5-3 were 5.66% and 2.94% higher than that of Xihan 2, tak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places,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06004-3-1 and 1105-7-1-8 had good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and were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regional test. 1102-1-5-3 and other materials were recommended to continu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parative test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of related traits.

Key words Dry land;Spring wheat;Product comparison test;Yield

基金项目 甘肃省民生科技专项—乡村振兴专题(21CX6NA079);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GARS-01-09);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604NKCA052-1)。

作者简介 李艳春(1989—),女,甘肃会宁人,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育种与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6-27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1]。小麦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从南方到北方均有种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春小麦常年播种面积67万hm2左右,会宁常年播种面积1.32万hm2左右 。近年来,由于小麦面积的扩种,会宁播种面积较原来有所增加,播种面积约2.66万hm2。提高单产潜力是小麦育种和栽培的重要目标,对促进甘肃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2-7]。因此,培育具有抗旱、抗病、质优、稳产、高产优良小麦品种尤为重要。为能更好地培育出适合当地旱地农业区种植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小麦新品种利用和更新换代[8-11],笔者在半干旱区的会宁旱地春麦种植区,对新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抗旱性、抗病性等性状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1年3—7月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南家咀头村蒲园社川旱地进行,该地地处35°38′33.2″N,105°02′15.2″E。海拔1 772 m,气温8.3 ℃,无霜期155  d,≥10 ℃的有效活动积温2 664 ℃,气候干燥,土质黄绵土,属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小麦生育期内(3—8月)降雨量103.0 mm,较常年降雨(188.5 mm)少85.5 mm。试验地前茬扁豆,土壤黄绵土,前茬作物收后,及时浅耕晒垡。秋季耕翻打耱收口土地时,结合耕翻施农家肥22  500 kg/hm2,450 kg/hm2过磷酸钙做基肥,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冬季用手扶拖拉机带碌礎镇压,达到地绵保墒作用[12-15]。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共10个,即(V1)06024-19-4、(V2)06024-19-7、(V3)14001-3-1、(V4)1105-7-1-8-1-8-2、(V5)1102-1-5-3、(V6)06052-3-4-3、(V7)06004-3-1、(V8)06005-1-23、(V9)00(26)-1-1、(V10)西旱2号(CK)。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1.65 m2(5.00 m×2.33 m),走道宽0.5 m,试验地四周设置3 m 保护行。2021年3月16日播种前平整土地,用旋耕机耕翻地,结合耕翻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土壤质地较好。3月21日采用人工开沟手撒条播,4月8日全部出苗。每小区播种10行,行距23.3 cm,每行按有效发芽率播种350粒,保苗密度300万株/hm2。生育期人工除草松土3次,生育期间及时进行田间管理、观察记载和调查测定相关性状[16]。成熟期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进行考种,并按小区单收、单脱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物候期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除V5、V3、V8和V9较对照品种V10(CK)早熟外,其余参试小麦品系均较对照品种V10(CK)晚熟。其中V5生育期最短,为99 d,较对照品种V10(CK)早熟4 d,其次是V3、V8和V9,生育期分别为100、101和102 d,较对照品种V10(CK)分别早熟3、2和1 d;生育期最长的品系是V4,为106 d,较对照品种V10(CK)晚熟3 d,其次为 V1和V2,生育期均为104 d,较对照品种V10(CK)晚熟1 d;其余品系生育期与对照品种V10(CK)相同,均为103 d。

2.2 不同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学特性比较

2.2.1 保苗数。

从表2可以看出,参试小麦品系基本苗变幅为237.48万~286.70万株/hm2,参试品系出苗率除V7、V3、V1和V9品系高于对照品种V10(CK)外,其余品系出苗率均低于对照品种V10(CK)。出苗最好的是V7,为286.70万株/hm2,其次是V3、V1和V9共3个品系,分别为274.96万、272.96万和272.96万株/hm2;保苗数最低的是V5,为237.48万株/hm2,其次是V6和V8,分别为239.20万、246.64万株/hm2;其余品系保苗数居中。

2.2.2 成穗数。

成穗数变幅为247.78万~288.98万穗/hm2,成穗数最高的是V7,为288.98万穗/hm2,其次是V9和V3,分别为279.26万、278.40万穗/hm2;成穗数最低的是V5,为247.78万穗/hm2,其次是V6和V2品种(系),分别为249.21万、253.79万穗/hm2;其余品系成穗数居中。除V5、V6、V2和V8共4个品系成穗数低于对照品种V10(CK)外,其余品系成穗数均高于V10(CK)。

2.2.3 株高。

株高变幅为69~100 cm,株高最高的是V4,为100 cm,其次是V1、V2和V3品系,分别为91、90和90 cm;株高最低的是V5和V8,均为69 cm,其次是V10(CK),为75 cm;其余品系株高居中。除V5和V8品系株高低于V10(CK)外,其余品系株高均高于V10(CK)。

2.2.4 穗長。

穗长变幅为8.0~10.5 cm,穗长最长的是V4,为10.5 cm,其次是V6和V2品系,分别为9.1、9.0 cm;穗长最短的是V5和V10品系,均为8.0 cm;其次是V9和V8品种(系),分别为8.1、8.2 cm;其余品系穗长居中。参试品系除V5 穗长与V10(CK)穗长相等外,其余品系穗长均高于V10(CK)。

2.2.5 单株结实小穗数。

单株结实小穗数变幅为14~18个,单株结实小穗数最多的是V3和V6品系,均为18个,其次是V1 、V4和V10(CK)3个品系,均为16个;单株结实小穗数最少的是V5、V7 和V8共3个品系,均为14个,其次是V2和V9品系,均为15个;参试品系单株结实小穗数高于对照V10(CK)的品系是V3和V6,其余品系单株结实小穗数等于或低于对照V10(CK)。

2.2.6 单株不结实小穗数。

单株不结实小穗数变幅为2~6个,单株不结实小穗数最多的是V7和V8品系,均为6个,其次是V2和V9品种(系),均为4个;单株不结实小穗数最少的是V3、V4品系,均为2个,其次是V1、V5、V6和V10(CK)4个品系,均为3个;除V3和V4品系单株不结实小穗数低于V10(CK)外,其余参试品系的单株不结实小穗数均高于V10(CK)。

2.2.7 穗粒数。

穗粒数变幅为27~42粒,穗粒数最多的是V3,为42粒,其次是V6和V4品系,分别为40、39粒;穗粒数最少的是V7,为27粒,其次是V2和V9、V5品系,分别为29、34、34粒,其余品系穗粒数居中。穗粒数除V3、V6、和V4共3个品系高于V10(CK),其余品系穗粒数均低于或等于对照V10(CK)。

2.2.8 千粒重。

参试品系千粒重变幅为33.2~46.6 g,千粒重最高的是V8,为46.6 g,其次是V5和V1品系,分别为42.0、41.2 g;千粒重最低的是V4,为33.2 g,其次是V3和V9品系,分别为35.9、36.0 g;其余品系千粒重居中。千粒重除V8、V5和V1共3个品系高于V10(CK)外,其他品系千粒重均低于或等于V10(CK)。

2.3 不同品种群体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

2.3.1 苗期长势。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系苗期长势V9表现为弱,V4、V5和V8苗期生长势表现中等,其余品系苗期生长势均表现为强。

2.3.2 抽穗整齐度。

参试品系除V3和V9品系田间抽穗整齐度表现中等外,其余品系抽穗整齐度表现整齐。

2.3.3 株高整齐度。

参试品系除V3和V9品系田间株高整齐度表现中等;其余品系株高整齐表现整齐。

2.3.4 抗寒性。

参试品系除V3苗期田间抗寒性表现中等,其余品系抗寒性表现为强。

2.3.5 抗旱性。

参试品系V1、V5和V7共3个品系田间表现抗旱性中等;其余品系田间抗旱性表现为强。

2.3.6 抗倒性。

参试品系田间表现抗倒性均为强。

2.3.7 抗病性。

根据田间试验观察,在自然条件下,参试材料V1和V4共2个品系对条锈病表现免疫,V5品系对条锈病表现中感,其余品种(系)对条锈病表现高抗。参试品系叶片普遍不同程度感有白粉病,但发病都较轻,其中V8、V9和V10对白粉病表现中抗,其余品系对白粉病表现高抗。

2.4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参试品系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产量变幅为2 603.72~2 904.15 kg/hm2,参试品系除V1、V3和V9较对照V10(CK)减产外,其他品系均较V10(CK)增产。其中V7品系产量最高,为2 904.15 kg/hm2,较V10(CK)增产6.40%,居参试材料第1位;其次为V4品系,产量为2 884.12 kg/hm2,较对照V10(CK)增产5.66%,居参试材料第2位。

方差分析显示(表5),处理间的F=382.604>F0.01=3.597,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很好代表性,可用来做进一步分析。

参试品系V3、V9和V1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品种V10(CK),V2和V8与对照品种V10(CK)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系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V10(CK)。

3 小结

综合分析参试品系主要性状,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生境条件下,06004-3-1、1105-7-1-8共2个品系抗逆性强,籽粒饱满、产量高,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5.66%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06004-3-1苗期长势强,保苗、成穗率高,抗病性强,千粒重较高,丰产性好,平均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6.40%,居参试材料第1位;1105-7-1-8抗寒、抗旱、抗倒性强,高抗条锈、白粉病,穗粒数较多,丰产性较好,平均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5.66%居参试材料第2位。在大田自然生产条件下表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建议申请参加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其余品系继续参加品系比较试验,进一步鉴定其相关性状。

参考文献

[1] ZHOU Y,ZHU H Z,CAI S B,et al.Genetic  improvement of grain yield and associated traits in the southern China winter wheat region:1949 to 2000[J].Euphytica,2007,157(3):465-473.

[2] 熊淑萍,吴延鹏,王小纯,等.减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转运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8):1134-1140.

[3] 崔文娟,倪建福,欧巧明,等.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2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4(12):3-4.

[4] 刘宏胜,李映,牛俊义,等.7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品比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15(11):45-48.

[5] 马明生,郭贤仕,柳燕兰,等.西北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9(4):43-46.

[6] 杨文雄.中国西北春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7] 鲁清林.旱地小麦不同种植模式水热效应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

[8] 景卫国,孙灵,刘宏胜.旱地春小麦新品系性状比较试验研究[J].甘肃农业,2016(19):26-29.

[9] 方良发.南阳市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农技服务,2022,39(3):7-10.

[10] 李万春,罗磊,石岩生,等.锡林郭勒盟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6):35-37,46.

[11] 段長林,慕芳,赵英震,等.陕西省旱地小麦引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62-64.

[12] 王兵.氮肥用量和栽培模式对西北旱地冬小麦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13] 崔欢虎,张鸿杰,马爱萍,等.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2(3):154-158.

[14] 程思孟,唐瑜.旱地春小麦定西24号栽培技术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1985(5):5-8.

[15] 陈源娥.西北旱地春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种业,2005(1):15-16.

[16] 杨文雄.甘肃小麦生产技术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品比试验春小麦旱地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西藏春小麦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春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