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

2023-07-17 20:17张丽荣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张丽荣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课堂教学生活化意义由此显现。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困境与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性,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支持与实施策略展开讨论,以期通过提出部分可行策略带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走出效率与质量不足的困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困境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1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37

课堂教学生活化源自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与方法,均应由生活决定。这一思想对当代基础教育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与生活的内在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活用生活要素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以打破传统“死教育”“死书本”的教学困境,让学生在“活学习”中得到成长。

一、初中语文教学困境与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性

(一)现实条件制约生活化教学,导致教学困境

与小学时期相比,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同时由于地理、化学等科目的加入,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将有限的时间分配于对更多科目、知识的探究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师生为取得良好学习效果,需在课堂争分夺秒地探究知识。在此现实条件制约下,部分教师选择直接在课堂根据备课内容与中考语文重点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不注重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的联系,使语文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实际,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生活化理解与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导致教学陷于困境。

(二)观念固化影响生活化教学,形成教学困境

教师的观念通常影响着他们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课程活动的设计,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教学生活化,教师必须具备生活化教学意识。但是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仍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等固化观念的影响,没有在教学中形成生活化、信息化等创新意识,虽然认同生活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但没有将其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由此,学生课堂生活化学习受阻,无法将语文理解、语文实践与真实的生活衔接起来,教学困境形成。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支持策略

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明晰一个问题——学生生活经验与情感的积累,对课堂生活化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生活经验与情感愈丰富,愈能保证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质量[1]。因此,以学生生活经验与情感的积累为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支持,教师应在初中语文前置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时事的良好习惯,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分析生活,深化其对生活现象、生活参与、生活事件的思考,积累理解教材课文内容与人文情感内涵的必要经验。比如,基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太空一日》一文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时事的习惯,教师可以提前对其进行“了解神舟十三号新闻,了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太空生活”的引导,使其通过生活中的新闻了解探索太空的艰辛,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面对的危险与困难,理解他们探索太空的勇气与伟大奉献,进而将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情感运用在对教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中,对比“三人组”的现实经历联想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当时面对的艰辛、危险环境,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效果,使得教学能够因生活化的落实而更快更好地突破困境。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一)还原生活情景,支持课堂阅读

文字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语言,是对生活的记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多数课文都是在用文字记录作者对现实生活形成的真实感受,学生如果能结合对应的真实生活情境阅读课文,进入身临其境、融情于景的学习状态,那么便能使阅读更加直观真实,提高阅读学习质量。有鉴于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时,教师可以按照新课标指示,还原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真实的生活情境,将生活实物、典型案例以及信息化教学工具运用起来,多角度还原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真实场景,为学生创造“回归生活,置身于景,阅读课文”的生活化学习空间,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发散思维,回忆自己的类似经历,主动与作者进行换位思考,形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主动阅读并思考课文的情感,使其语文思维能力在以生活化为支持的发散思考中得到锻炼,一改以往通过教师的灌输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学习状态,从浮于表面地阅读课文到对课文内涵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不约而同地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此,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困境被打破。

(二)运用生活语言,指导语文探索

凭借着以往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对语言的主动运用,初中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能力已经有所提升,能够在课堂语文学习中自主理解通过口语、书面语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现代汉语。但是对于文言文等古代汉语,他们的阅读、表达与理解能力仍旧存在一定局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只有关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转化,在教学中有意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语言——现代汉语,才能更好地走出困境[2]。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等以古代汉语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课文时,先借助当下生活常用的语言——现代汉语介绍课文梗概,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析内涵。在学生合作探析其通过古代汉语描写的具体内容时,教师可适当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提出课堂问题,并在设计问题时将学生真实的生活渗透进来,如“你心目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目前来看,哪些地方能够满足你们对桃花源的要求和想象”等,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思和探索。与以往生活化不足的课堂教学语言相比,这一指导方式能够对学生语文思考起到更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思路更加开阔,思考更加符合实际,提高通过生活化语言探索和理解语文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创设生活话题,促进课堂互动

要想学好初中语文知识、培养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能力,课堂互动意义重大。然而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互动中,由于存在互动内容偏离实际的问题,互动效果通常难让师生满意。对此,教师应将生活化策略融入课堂互动环节中,重视生活话题对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促进作用,以生活化互动引领学生对语文的逐层探索、逐级分析。譬如,于课堂导入阶段引领互动,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提前对学习主题做出的生活化观察设计互动话题,如“关于XXX,在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有哪些认识?”等,降低生生、师生课堂导入互动的难度,变革以往开门见山讲解语文知识的新课导入形式,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落脚点,在畅所欲言中走进学习主题,走进对语文的生活化探究。再者,基于课堂收尾阶段组织活动,根据所学语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创设“我的生活启示”等生活话题,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本课知识对其参与社会生活带来的启示,让他们大胆分享通过语文学习汲取的生活智慧,实现语文学习由教材到生活、由书本到人生的跨越,使学生在互动中说出对于语文知识背后的生活哲理、人生道理的思考。生活化的教学不仅作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服务于其个人成长,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善用生活优势,助力习作表达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能力。而在初中阶段,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习作表达方面,即运用语文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师应关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习作之难,善用生活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习作训练,使其在生活化的写作中进行开放、自主、直接、真实的表达,通过写作学会在语文的视角下审视和描述生活。

1.尊重教材习作要求的半命题生活化习作

教材是初中语文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善用生活优势助力学生的习作表达,首先应尊重教材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与要求。简言之,开展习作训练活动时,以教材习作单元提示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在学生生活中寻找对应的话题,将二者进行适当融合,重设开放且贴近初中生真实深化的习作话题,点燃其生活化写作热情,引导他们将在生活中形成的真实思考与情感注入文字,创作出优秀的作文[3]。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习作要求为“选择一个对象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意象、句式和节奏等”。教师在设计写作训练活动时,便可以先对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写作意象展开调查,整合意象,再在习作课堂向学生介绍意象,如月亮(思乡、表达愁思的意象)、梅花(高洁傲岸、表达高尚追求与远大志向的意象)等,最后引导他们模仿课文《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看》《我爱这土地》等命题形式,以“你是XXX”“我爱XXX”等为题创作开放性作文,在源自生活的意象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将生活中的望月、赏梅等真实体验注入习作,何愁学生无法写出优秀的作文,又何愁不能走出写作教学之困境。

2.尊重学生内心选择的全开放生活化习作

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调动初中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关心学生内心对语文书面表达的真实想法,尊重他们在内心深处对习作做出的真实选择。比如,在对教材文言文展开阅读时,部分学生产生了运用文言文语言进行写作的想法;而阅读教材小说片段时,一些学生形成了写小说的动力与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内心的不同选择,在语文课堂设计“我的原创小说”“文言文说现代生活”等主题写作活动,凸显主题开放性,让学生根据对生活的观察自主选择小说创作方向、文言文写作对象,引导他们进行开放的习作表达。在全开放的生活化习作中,学生对语文书面表达提出的差异化要求被满足,写作关键能力在个性化创作中得到锻炼,初中语文习作教学困境同样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五)着眼生活体验,丰富课堂活动

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压力有所增加,这使他们更加关注语文学习的体验感,既希望通过语文课堂活动获得知识,也渴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放松身心。教师若能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这一要求,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释放压力,自然可以增强其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状态与效果更加理想[4]。为此,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时,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他们喜爱的活动形式设计更加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朗诵、唱诗会、时事评论等,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发挥出来,鼓励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演讲或辩论,引导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尝试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鼓励他们在朗诵、将诗词改变为歌词并演唱的过程中感受诗词之独特魅力,感受古人吟诵诗词之乐。如此,课堂在丰富的活动中变得愈发生动、活泼,学习氛围愈发轻松、愉悦,教学整体处于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困境与问题迎刃而解。

(六)关注生活拓展,提升教学广度

生活与语文的结合不仅可以通过“以生活化要素支持教材学习”实现,还可以在拓展中达成。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利用无处不在的语文资源,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带来的深刻影响,拓展学习空间,充分体现出拓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立足课堂实施教学生活化策略,以生活中的阅读资源为拓展,根据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主阅读的反馈,选择与教材课文存在内在联系的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自愿、自主的拓展阅读,提升其阅读学习广度,使其积累更加丰富的阅读经验,在生活化的拓展中增強阅读理解能力[5]。此外,教师可以基于互联网时代对生活的影响拓展课堂教学,使其具有生活化特点,通过问卷调查途径,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学生在互联网中阅读电子书、短篇小说、古典名著、现代诗歌、新闻报道以及交流写作经验的习惯,进而在课堂通过希沃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与其拓展阅读、写作交流习惯相一致的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其学习空间,在提升教学广度的基础上促进其深度读写,突破以往教学困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探究语文知识,利用生活要素为语文教学赋能,有助于突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困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掌握和运用语文。初中语文教师应建立生活化教学意识,活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按照学生真实学情与教学需要将生活化策略巧妙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打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创造初中语文学习新效果。

参考文献:

[1] 万晓治.利用生活化教学助力初中语文课堂的优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1):13.

[2] 郑有巍.引生活之水激活语文课堂——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方法分析[J].名师在线,2021(36):24.

[3] 郑娟娜.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21(20):77.

[4] 张建福.生活化教学助力初中语文课堂的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5):52.

[5] 罗勇敏.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44.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