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设计中CG 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3-07-16 06:08:10马寅恺,陈景普
湖南包装 2023年3期

CG 艺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新兴的一门艺术,具有技术手段新颖、表现方式多样的特点。文章对CG 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行业现状进行探讨,通过对CG 艺术几十年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今天的设计产业现状,总结CG 艺术的自身优势,分析CG 艺术在数字时代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走向,以及其为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影响。

1 CG 艺术的概念

CG 的全称为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泛指电脑绘画,在今天被广泛地认为是所有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图像美术的概括统称。CG 艺术具体是指以计算机软件为载体所绘制产生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形式有二维数字图像、3D 动画等。随着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电子科技的发展,CG 艺术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绘图板等)为绘制工具进行视觉艺术设计创作。一般将通过使用计算机图像技术进行艺术设计和商业创作的领域通称为CG[1],例如平面出版物的设计、网页设计、包装设计、影视特效、新媒体技术、建筑工程设计及机械工业产品设计等。在互联网科技成熟的今天,CG 已经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2]。在人们所处的5G 信息时代,所有的数字类视觉艺术设计创作都可以被概括地称为CG 艺术。

2 CG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1 CG 的诞生

CG 最早起源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产生的理论标志是法裔美国学者伯努瓦·曼德布洛特(1924—2010)于1975 年在《分形学:形态,概率和维度》一书中提出的“分形几何学”图形基础算法。分形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为年轻的数字图像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影响了后世数十年的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计算机图像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CG 艺术也逐渐形成体系,进而开始在电影电视、广告娱乐、建筑工业等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CG 艺术最早出现于20 世纪90 年代,1993 年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一篇名为《电脑美术正大步走来》的科普性报道让CG 艺术这一领域逐渐为大众所知。其后经历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在个人电脑在我国逐渐普及后的2000 年,CG 艺术终于得以广泛普及并且实现飞速的进步。所以不论是国内外,CG 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都被看作是一门富有活力的年轻学科。

2.2 发展历程

CG 艺术自其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半个世纪,在传统美术浩如烟海般的历史底蕴下,CG 艺术就像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其发展历史轨迹也谈不上反复冗长,通过回望这并不漫长的数十年,再结合社会科技水平的不同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

(1) 初出茅庐——少数人的高端科技

CG 技术在问世之初一度被认为是一门技术学科而非艺术学科。在电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接触CG 技术。那时的电脑图像处理技术更多地被应用于军备工业、物理医疗、精密器械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精尖行业。由于社会生产水平的制约,电脑对于普通人是难以触及的高端科技设备,其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操作系统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另外,由于技术不成熟,当时数字图像基本都要依靠代码来操作,复杂枯燥的指令形成了难以跨越的技术门槛。在那个年代,不论是从业者抑或是门外汉,都没有人把电脑中一串串晦涩符号代码与充满创意与美感的艺术创作联系到一起。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制约使得CG 艺术的成长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这一情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改观。

(2) 高速发展——荧屏中大放异彩

CG 艺术真正意义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普及离不开影视行业。CG 技术开始在影视行业大放异彩。如3D 动画、影像合成、绘图、画面修饰技术,在商业电影中这些全新的技术大多被用来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3]。二者在艺术和商业两个层面相辅相成互为成就。时间来到上世纪80 年代,整个世界的电影电视文化都深受美国好莱坞的影响。随着彩色数字电视成为流行文化的新载体,大众对视觉刺激的需求日益扩张。随着录像带时代的来临,好莱坞电影摒弃了过去的曲高和寡,电影的艺术性已然不为制片厂所看重。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的保守政策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大众电影的价值观,使得那个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内容趋于同质,动作、科幻、恐怖元素成为潮流,其中不乏如《星球大战》《终结者》《异形》等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其中《2001 太空漫游》作为第一部使用电脑制图的科幻影片(图1)被视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看到市场的巨大反响后,越来越多的制作团队将目光投向了CG,通过技术手段将人类天马行空的灵感呈现在大银幕中,并逐渐成为风潮,观众的视觉感官得到了空前的刺激,属于CG 艺术的黄金时代来临了。

图1 《2001 太空漫游》海报。

(3) 推而广之——科技和艺术完美结合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被称为“全信息时代”的21 世纪,各种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设备涌入千家万户。CG 艺术的普及程度也跟着水涨船高。中国的CG 艺术也在此时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上升期。除影视行业之外,媒体业、游戏公司等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CG 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4]。国内外的高等学府、艺术院校也陆续开设相应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利用电脑进行创作,CG 艺术正以更加多元的姿态尝试无限的可能。

3 CG 艺术的现状

3.1 以美国为首——CG 艺术在西方世界的现状

CG 艺术起源于西方世界,也壮大于西方世界。其中以美国为首的CG 影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以迪士尼、工业光魔等CG 公司为例,这些行业巨头每年向全球输出近百部特效电影、电子游戏等CG 产品,这些CG 产品为其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据统计,即使好莱坞电影票房在今年来受全球疫情影响产值有所下跌,且下跌幅度近50%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200 多亿美元的成绩。在数据面前,世人不得不感叹欧美CG 产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除了影视行业,CG 插画也在海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传统绘画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全世界的艺术体系。现如今在艺术品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欧美艺术家们创作出的CG 插画及衍生艺术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与青睐。CG 插画在过去饱受传统艺术所诟病的可复制性缺陷也在技术进步、体系成熟的今天得到改善,例如近两年备受瞩目的NFT(Non-fungible Token)插画行业,其中较为出彩的商业案例是一幅名为《The Merge》的NFT 插画艺术品 (图2)。9 180 万美金的高昂成交价格再一次打破了行业记录。诚然这其中不乏炒作成分,但CG 艺术插画取得的商业成绩已经让全世界为之瞩目,脱胎于传统美术的CG 艺术已经向画廊与收藏家们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技术与市场的良好供给关系下,西方国家的CG 产业已经形成了健康且利润可观的商业体系。

图2 《The Merge》

图3 CG 艺术家黄光剑作品。

图4 CG 艺术家肖壮悦作品。

3.2 新生力量——奋起直追的中国CG 艺术

相较于海外,中国的CG 艺术产业可以说是起步晚、形成慢、进步快。中国的CG 艺术在最开始也只是一味对西方进行学习、模仿。在科技水平落后于欧美的先天环境下,中国的CG 艺术直到2000 年后才开始正式起步[5]。那时中国的CG 力量即使是在日韩两个邻国面前仍显逊色,更遑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核心技术、衡量标准、市场风向都掌握在他人手中,就连使用基础软件都需要向外国公司支付高额的费用。就是在硬件和软件都无法与欧美相提并论的历史条件下,中国CG 产业仍然在窘境中谋求自强,随着相关政策扶持和对人才的培养,历经十余年的奋起直追,今天的中国已经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CG 艺术家和作品。近年来中国年轻的CG 艺术家们凭借其作品所内含的独特中式美学和东方文化魅力,已经在海内外收获了大批的奖项和受众,中国的CG 艺术产业逐渐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新精神在国际上奠定了自身的地位。现如今国内高校逐渐重视培养CG 艺术人才,各地CG 艺术风潮兴起,下一代中国CG 艺术新星们正在这一良好环境中冉冉升起[6]。2019 年4 月13 日成立的中国CG 艺术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CG 艺术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成熟的产业体系。同时作为从业者,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中国CG 艺术一直饱受诟病的原创性也应当做出转变。整个行业应当尊重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既要对专利作品加强保护,也要由内而外地转变市场自身的态度:对原创的尊重才是中国CG 行业走向成熟的根本[7]。总的来说,中国CG 产业市场的体量是庞大的,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的崛起,使得一大批优秀的CG 艺术家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图3-4)。中国CG 艺术产业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前进道路也是曲折的。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CG 艺术在商业和艺术两个层面都将取得傲人的成绩。

4 CG 艺术的两大特性——艺术与商业

在CG 艺术作品中艺术性和商业性永远是共生共存、互为成就的两个特性。评判一件艺术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跟其本身是否具有商业属性不形成必然的联系,只是艺术作品商业性的强弱与否会在一定程度上此消彼长地影响到这件作品的艺术性。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演变与自我革新,CG 艺术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行体系,即市场客体主导创作主体,左右其艺术风格和行业语境,而成功的商业成绩也会反哺整个群体,为其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激发更强大的创作活力。而这两个特性是否和谐是否整合,也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前途命运是否乐观。

4.1 CG 艺术的艺术性

虽然CG 艺术创作必备的物质条件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但同样不可获取的一点即是今天的CG 绘画脱胎于传统美术,与传统艺术的联系密不可分[8]。CG 艺术从传统绘画中所继承的艺术理念、绘画技法等宝贵财富都是其在今天的艺术市场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这种美的传承才会赋予机械载体所不具备的人类艺术的光辉,这是人类将画布从史前时代的岩壁发展到今天的电子屏幕,是几千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所凝结出的独特精神瑰宝。诚然,传统绘画的发展空间已趋近闭合,而日新月异的新兴艺术手段层出不穷,持续挤压传统绘画的生存空间。或许绘画已经完成其光荣历史使命,但其所蕴含的人类对美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渴望永远不会磨灭,对此CG 绘画有着不可推脱的、将其发扬壮大的时代责任。CG 艺术实现这一责任的重中之重就是保持自身艺术性的生生不息。全信息时代语境下CG 艺术设计自身的艺术性仍是不变的核心竞争力。

4.2 CG 艺术的商业性

CG 绘画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极强的商业性。CG 在兴起之初就是作为实现商业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到了今天CG 艺术家们虽然比过去更具有独立意识和个人风格,但这些特立独行终究是要回归于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一件CG 艺术品在商业层面无法取得成绩,那它的生命将会骤然萎缩。时至今日,快餐化的流行艺术不可能青睐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更何况CG 艺术又不具备传统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所以象征着传统艺术的艺术博物馆里也没有CG 绘画的展位。综上所述,一件没有商业特性的CG 艺术品是无法在当代艺术市场存活的。反观那些在市场中大获成功的CG 艺术品,其中很多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并不完美,甚至不乏单纯为迎合市场的粗陋之作。可是在今天已经高度娱乐化的艺术行业,观众却很少在意这些。人们可以批评这是艺术文化被信息爆炸所裹挟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但同样地,这也是从业者们为达到商业目的而不得不遵守的市场规则。CG 艺术产业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沿。一方面商业市场能让行业持续焕发活力;另一方面,一味地迎合市场也难免让艺术失去核心价值沦为“快消品”。

5 CG 艺术发展中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CG 艺术发展到今天除了取得的许多傲人成就之外,行业自身也面临着许多问题。CG 艺术从诞生到壮大不过短短数十年,这在传统绘画艺术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底蕴面前可谓是沧海一粟。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其本身也是当代大众流行文化的一种投射,和出身高贵的古典美术不同,CG 艺术的诞生与宗教故事、皇家贵族并无太大联系,其受众反而是喜爱流行文化的普罗大众。这就使CG 艺术行业从诞生之初便注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快消品”属性,即庸俗、肤浅、缺乏精神内核。这一点在CG艺术品画面上体现得尤为直观,数字类的艺术创作强调的是视觉冲击。通过夸张的设计语言、强烈的色彩对比以及新颖的创作题材等方式抓取观众的眼球。CG 绘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给人的第一观感,这就导致了CG 艺术家们更在意作品的视觉反馈而非文化内核[9]。这也造成了CG 艺术在创作时过度追求天马行空的视觉语言,从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文化意义。前者能满足现代市场,而后者才是传世之作应具有的艺术核心。

世界上被人类普遍认为是宝贵文化遗产的名画佳作能够流传至今,依靠的不是对市场的无条件妥协和对观众的无底线讨好,相反,能够保持其自身较为独立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才是其流芳百世的立足之本。现如今的CG 艺术行业也应从中得到经验与启示,CG 绘画不管如何发展,都无法离开传统绘画艺术作为有力依托的理论基础。诚然,因为科技发达导致创作工具多样,许多创作者们为了更好更快地达到预想效果而选择利用更多非传统绘画的技法与手段进行创作,但是依然不能忽略传统绘画在理念与技巧上对它的影响和支撑作用。工业时代下CG 艺术高速产出,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艺术创作已经逐渐让观众们产生视觉疲劳,今天的CG 作品过度商业化快餐化,盲目追求炫目的技术和花哨的画面,已经让人目不暇接[10]。可是过度地服从市场、唯视觉效果商业效能马首是瞻并不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过快的生长速度往往也会导致其对内在艺术性的忽视,从而产生内容的空洞浮躁,即内核思想跟不上生产力。新兴的技术固然对当代艺术设计产业起到了助推作用,但是除了执着于速度和数量之外,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艺术家们更应将注意力放在对传统古典美术精神财富的继承,在保持旺盛创造力的同时不忘艺术追求[11]。唯有将二者结合,用新兴技术作为手段,才能将CG艺术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

6 结语

CG 艺术作为一门殿堂之外的年轻艺术学科,从诞生之初到发展成熟不过十余年时间。作为一门高度凝结了人类数百年艺术积累与高新技术内涵的新兴产业,其成长速度是迅捷的,发展前途毫无疑问是乐观的、充满无限可能的。CG 技术所带来的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也经受住了一次次的商业与艺术考验。新颖的技术手段和创意十足的艺术理念对传统艺术行业的颠覆与重塑让观众大开眼界,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是将现代CG 艺术的思路无限拓展。列夫·马诺维奇在《新媒体的语言》一书中写道:“大众媒体和数据处理是相辅相成的技术。它们一起出现,并肩发展,使现代大众社会成为可能。”从问世之初到大为盛行的这十几年来,CG 艺术总是以生机勃勃的面目活跃在现代设计产业中,结合CG 技术的创新和对古典艺术的继承,相信数字类艺术设计在未来仍会给艺术市场源源不断地带来优秀的创作产出。CG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特立独行的灵感和让人惊叹的艺术构思,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人们的视觉认知。CG 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促进着大众审美不断更新迭代。科技高度发达、思想空前活跃的信息化的今天,可以说是属于CG 艺术的全盛时代。时代所赋予的无限可能让无数的财富和资源摆在人们眼前,CG 行业唯有抓住机遇,持续创新的同时不忘继承历史,在传统绘画的艺术框架中不断探索,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核两手抓,兼备商业价值与艺术理念,才能真正做到在现代艺术设计这个大家族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