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对胡景翼的支持、误解及缅怀

2023-07-14 10:14朱正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于右任

摘    要:于右任宣传革命,引见胡景翼参加孙中山创办的浩然庐学社,影响了胡景翼从事革命活动。在护法战争中,胡景翼与其部属在三原起义成立陕西靖国军,力主邀迎于右任为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支持胡景翼,奉孙中山令回陕领导陕西靖国军,在靖国军时期两人在军事指挥、创办学校、兴修水利等方面都互相支持。但于右任对胡景翼接受直系军阀的改编不满、失望、怨愤,直到胡景翼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以及主政河南,才得到于右任的谅解。胡景翼病逝之后,于右任作诗、挽联、撰写墓志铭缅怀胡景翼,展现了他们深厚的革命情谊。

关键词:于右任;胡景翼(胡笠僧);靖国军;北京政变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3)05-0026-06

收稿日期:2022-10-06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陕西出版业研究(2020M018)

作者简介:朱正平,男,陕西富平人,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学、司马迁与《史记》及地方文史研究。

于右任是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也是革命元老。他影响著名爱国将领胡景翼走上了革命道路,两人都成为陕西靖国军的领导人物,他们率领的靖国军,成为北方地区唯一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军事、政治力量。在护法战争中,胡景翼与其部属在三原起义成立陕西靖国军,力主邀迎于右任为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支持胡景翼,奉孙中山令回陕领导陕西靖国军,在靖国军时期两人在军事指挥、创办学校、兴修水利等方面都互相支持。为陕西革命前途考量,后来胡景翼等人同北洋直系军阀冯玉祥谈判,接受改编,遭到于右任坚决反对,两人情感从而直转而下,于右任不满、指责、怨愤胡景翼,直至后来胡景翼参与北京政变、主政河南后冰释前嫌,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一、于右任与胡景翼由相似的反清思想相识相知到相互支持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于右任受教于第五先生、毛班香(经畴)等经学宿儒,青年时期出入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与叶澜、叶瀚、朱佛光、毛俊臣、贺瑞麟、刘古愚等名士交往。[1]3–9 尤其受到朱佛光的启迪,接受西方新学。于右任在《牧羊儿自述》中说:“我之革命思想,固然以朱佛光先生的启沃为多。”[2]144 “其(朱佛光)萌弟长安毛俊臣先生,则已经学家兼擅词章;二人学行契合,相得益彰。……因朱先生的关系,又得问业于毛先生。”[2]143朱佛光与萌弟毛俊臣(昌杰)先生,并稱“朱毛二经师”。于右任25岁中举,他的诗、赋、经、解都有较高的水平,尤其他对清廷不满的反抗精神,都与这些国学宿儒的思想倾向有关。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经陕籍同乡康宝忠、刘觉民引荐结识孙中山,并随之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长江大都督,负责上海同盟会事务,并结识陕西籍同盟会会员井勿幕。回上海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报纸,通过办报传播革命思想,并参加了反袁护法诸役。

胡景翼(1892—1925),字笠僧,陕西富平庄里镇人。年少的胡景翼把《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经典读得烂熟,并到三原拜关中学者赵如笃为师。1908年胡景翼考取革命党人创办的西安健本学堂,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西安起义打响,成立了以张凤翙为大统领(后改为“都督”)的秦陇复汉军政府。胡景翼在西安起义当晚率领队伍在(今耀州)药王山起事,之后他率军攻克了耀县、富平、三原等县,年轻的胡景翼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秦陇复汉军第一标标统(团长),从此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壮志凌云的军旅生涯。胡景翼在创建陕西靖国军后,接受姜宏模的建议准备与陈树藩和谈时,被劫持回西安拘禁。其间,延请关中经学专家毛俊臣(早先也与于右任有着师生之礼)担任自己的老师,两人有了真正的师生之谊。

(一)于右任介绍胡景翼进入孙中山创办的浩然庐学社并引见孙中山

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1912年秋,心灰意冷的胡景翼与张义安等好友东渡日本,先后进日本东京成城学校、振武预备学堂学习。于右任、井勿幕都是中国同盟会陕西籍的元老,早就相识,而胡景翼又是井勿幕介绍加入的,因而胡景翼与于右任相识相见。1914年,经过于右任、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进入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创办的浩然庐学社,潜心军事理论学习。这年夏天,在于右任的引见下,胡景翼见到了他仰慕的思想先驱孙中山先生,这也成为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转折点。在这段时间,胡景翼3次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而且在最后一次辞行之时,孙中山更是把陕西革命的大事托付给胡景翼。胡景翼郑重承诺:“俟破京后,再迎先生。” [3]225

(二)在胡景翼的力邀下于右任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发动讨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北方的事务交给了于右任。12月3日,高峻在陕西白水起事,率先举起了陕西倒陈伐段的旗帜。12月10日,陕西警备军统领耿直在西安发动兵变,宣告成立陕西靖国军,率先树起陕西靖国军的旗帜。1918年元月,驻军三原的胡景翼的部属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人,突然发起攻击,歼灭了陈树藩在三原的主力。之后,胡景翼、曹世英的军队会师三原,发表讨陈檄文,成立了陕西靖国军,胡景翼为右翼军总司令。

于右任对陕西的倒陈伐段坚决支持,以个人名义发电西安,痛斥陈树藩的倒行逆施,揭露陈在陕西造成的灾难,提出以“国法”与陈相见于法庭,使陈声名狼藉。得知陕西义军高峻、郭坚、耿直等相继独立,非常高兴。[1]32–33 “胡景翼派王玉堂、张庆豫到上海恳请于右任回三原主持军务。”[1]341918年8月,于右任接受邀请,并奉孙中山先生之命,间道回陕,于同年8月在三原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于右任组建了机构齐全的靖国军总司令部,将所属部队分为六路,各路设司令部,下分若干支队,胡景翼任作战总指挥、第四路司令。当时,部队阵容焕然一新,声威大震,时人称于右任“一条竹杖定西北”。孙中山于1919年1月亲发电文,高度评价陕西靖国军的功绩:“兄自创义以来,力荷艰难,毅力苦心,同深钦服。”[4]309

(三)于右任担任胡景翼兴办学校的董事

于右任、胡景翼两人都致力于振兴教育。于右任曾在上海参与创办复旦公学,1918年在三原兴办民治学校,开办渭北中学、模范小学、三原中学、渭北师范以及地方自治讲习所。胡景翼在三原东关创建中山女子小学后,1921年2月在富平庄里镇开办立诚学校。孙中山为立诚学校书写校牌“立诚公学”,廖仲恺、于右任先后被聘为董事,胡景翼出席开学典礼,并为学校书写“阐发最新的学说,陶冶理想的人格,创造健全的社会”的题词。

(四)于右任、胡景翼在三原赈济募捐、兴修水利

靖国军时期,严重干旱导致稼禾焦枯,再加上战争导致的田园荒芜,渭北平原疮痍满目,哀鸿遍野。于右任、胡景翼等靖国军领导人共同筹划赈济救民工作,邀请当地士绅及教会人员成立渭北救灾义赈会,向国内外慈善团体发出救济函电,并派员赴京沪等地劝赈募捐。义赈会先后筹措救灾款65万元。鉴于渭北干旱给人民造成的困难,他们又发起了引泾灌溉水利工程,成立渭北水利工程局,胡景翼担任名誉董事长,邀请水利专家李仪祉设计开凿钓儿嘴工程。后来杨虎城主陕后继续修建完成,泾惠渠至今造福人民,是得益于当年于右任、胡景翼最先倡导兴办泾惠渠的业绩。

于右任、胡景翼的父亲都是出身穷苦,早年外出经商,重视子女教育,他们二人都上过私塾,通晓国学等蒙学经典,尤其是疾恶如仇的反清革命思想,使两人都有着追求革命、反抗政府的革命理想。在异国他乡的日本,由于井勿幕的引见,二人志同道合得以相识相知,于右任引见胡景翼去拜会孙中山,也为二人后来在陕西靖国军时期的军事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于右任对胡景翼的误解及怨愤

(一)胡景翼离开靖国军被陈树藩拘禁两年

靖国军创建初始,总司令、副总司令都没有自己的队伍,各路军队争权夺利,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军纪涣散。为了壮大靖国军势力,劝说、逼迫陈树藩响应护法战争,1918年9月,胡景翼接受了老部下姜宏模的建议准备在渭南固市与陈树藩和谈,此计划虽得到靖国军副总司令张钫赞成,但并没有及时取得于右任的同意。之后陈树藩借机将胡景翼劫持回西安,拘禁两年之久。在拘禁中,胡景翼给老部下岳维峻等人写信,要求他们坚持靖国军旗帜,继续斗争。1920年,胡景翼结束了囚禁生活,回到了渭北,担任了陕西靖国军总指挥。1920年8月12日,《鼓听日报》发表陈树藩伪造的《胡景翼通电》,宣称胡景翼及靖国军第四路军全体官兵主张“陕事决由陕人自行收束,以纾民困”[3]103,胡景翼当即致电上海,指出声明系伪造,第四路军司令岳维峻也致电,之后北京《晨报》发表两则电文,揭穿了陈树藩的阴谋。但是,在靖国军创建后最重要、关键的时期,随着耿直、张义安、井勿幕、董振五等重要将领的牺牲,同时作为靖国军重要军事人物的胡景翼两年的缺席,加之全国斗争形势的变化,导致靖国军的军事战略没有实现,再加之“通电”事宜也使胡景翼与于右任及靖国军将领产生一定程度的隔阂。面对北洋军阀四面蚕食挤压的军事形势,于右任一筹莫展,焦虑异常,他在《起云台至落云台》诗中写道:“三秦无地无兵火,含泪名山认劫灰。”[5]81于右任在曾给胡景翼的短信中说:“聪明无比之立生,何以至今不曾觉悟,我如不爱弟重弟,则天厌之,我如对弟心上有一丝隔阂,则天厌之。我如有一点听反对党的话,则天厌之。弟勿疑我,并勿以流俗悠悠之口,翻复是非之言,引为于本身名誉有关,大彻大悟,方为英雄。”[6]87从信中能看到,于右任与胡景翼被人离间、挑拨,有是非之言,两人有了心理隔阂与矛盾。

(二)胡景翼的马弁邓金彦将于右任的马弁方朝宗打死

在三原这段时间,胡景翼得知好友屈武對于右任的女儿于芝秀爱慕已久,又自感人穷位卑,难向于先生启齿。胡景翼古道热肠,便和刘守中、岳维峻、邓宝珊等6人亲自到于右任家提亲,征得于右任夫妇同意,并备了聘礼,二人定亲。1921年1月,就在于右任、胡景翼准备为屈武和于芝秀操办婚事的时候,发生了胡景翼的马弁邓金彦、“玉石眼”(老九)将于右任马弁方朝宗打死的不幸事件。胡景翼下令缉拿凶犯,但凶手已经外逃,这件事让于右任很不高兴。于右任给胡景翼写信:“今晚七点左右在箔子巷口,将我的马弁方朝宗被人打死,再三盘查,闻系在弟处马弁邓金彦与一不知姓名者所为(闻此人张彦彪认识,此人一目有病)。望弟晚间即速下令搜查,是为至要! ……邓着便衣,对人言系指挥马弁,未知果有此人否? ”“适间又查得与邓金彦同谋开枪者,人叫‘玉石眼亦叫‘老九。(闻亦在张彦彪处挂名)望弟晚间,急令严查。”[6]88于右任在《内子高仲林送楞女入京成亲媵之以诗》中“多事填媒妁,无端累义师。人心未可测,究竟有天知”[5]105的诗句,就有埋怨胡景翼的意味,这件突发事件导致屈武、于芝秀的婚礼最后推迟到1922年4月在北京中央(中山)公园举行。

(三)胡景翼接受直系改编通电全国

1921年5月,直系师长阎相文接任陕西督军。到陕不久,诱杀了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陕西局势动荡不安。之后,冯玉祥接任了陕西督军,他控制了西安、关中、陕南大部。当时靖国军的处境凶险:一是靖国军辖域经过四年战争,民穷财尽,人心厌战;二是原来六路人马已经散去一半,很难与冯玉祥的直系大军抗衡。胡景翼与刘允臣、续桐溪权衡利弊后,决定“暂受北命,借此出关,以张吾军”。胡景翼与冯玉祥代表进行谈判,在完整保存实力,保障粮食供应的条件下,接受直系改编。9月底,胡景翼在三原城隍庙召开渭北靖国军区域十五县国民代表大会,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大举,决定“取销靖国军名义”,受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胡景翼任师长。会议推于右任为“改充陕西全省自治筹备会会长”,于右任坚辞拒绝,靖国军军内邓宝珊、杨虎城、麻振武也坚决反对接受直系军阀改编。

胡景翼接受直系改编,遭到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的强烈反对。在于右任看来,接收改编就是投降、变节,背叛孙中山先生。他在《清水县麻鞋歌》诗中说:“河北兵强世无两,将军跋扈生他想。运去难为穷寨主,时来争作降王长。”[5]115在此后的多篇诗作中,他斥责胡景翼是投敌变节的西汉李陵、三国于禁,指责其“心难测”“跋扈”,甚至将胡景翼当初为女儿于芝秀提亲也指为“多事”。

(四)靖国军失败,于右任误解、怨愤胡景翼

于右任心怀气愤,离开总司令部,移居三原城北东里堡半耕园,闭门谢客。在国民大会闭幕的当晚乃至前后40天时间,胡景翼带领将领到半耕园求见于右任,试图当面陈情,争取先生理解和支持,却遭于右任拒见。于右任坚持“三不”宗旨:不走曲线,不接受改编,不出任陕西林垦督办。后来胡景翼率部随冯玉祥出陕前夜访于右任不得,请人转告:“今事不获已,请达于先生,计无复出,俱焚无益。然翼终为革命奋斗,绝不负于先生也!”[7]498

由于于右任还在盛怒之中,对其未予搭理。对于靖国军的接受改编,邓宝珊也坚决反对,曾派人向孙中山先生反映情况,孙中山致函邓宝珊,说胡景翼是“受奸人蒙蔽,召集少数无赖之徒,托名国民大会,变更靖国军名义。以堂堂护法之师,受伪廷督军之改编。不特败坏纪纲,为西南各省之不容,即于个人节操,亦有大亏”,希望他能“坚持初志,百折不挠”[8]500。1921年10月,胡景翼派刘允丞赴广州,向孙中山面陈受编原委,孙中山曾派马伯援来陕了解情况,胡景翼书“人远心近,始终一致”8字,并通过马伯援转呈密电本,以便秘密联系。后来孙中山在听取马伯援报告后说:“胡景翼既是浩然楼(庐)的同志,请你报告他,我们彼此心印。”[9]16–17

胡景翼接受改编后,陕西靖国军剩余力量杨虎城率部迎请于右任到武功,重设靖国军司令部。随着郭坚手下李夺、麻振武的失利,杨虎城部也先后遭受北洋军阀及叛军的围剿,杨虎城最后坚持到1922年5月,被迫引兵陕北,最终宣布失败。

陕西靖国军是在护法运动中成長起来的,是北方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靖国军的失败,让于右任十分痛心,每念及此,都将怨愤直指胡景翼。虽然之后对于胡景翼也有诸多赞许,但对他接受改编换旗一事总不能谅解。

三、于右任对胡景翼的释然与缅怀

(一)北京政变后胡景翼力邀孙中山、于右任共商国是

接收改编后的胡景翼,忍辱负重,韬光养晦,苦练精兵,暗中与冯玉祥、孙岳结成反直联盟。1922年5月上旬,直奉战争结束,奉系败北。冯玉祥取代赵倜任河南督军,胡景翼被任命为平汉线护路使,驻防顺德(河北邢台)。胡景翼与孙岳、冯玉祥结成反曹、吴三角联盟,1924年10月,冯玉祥、胡景翼与孙岳三人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打退了吴佩孚的回援,驱逐逊帝溥仪出宫。北京政变后,冯玉祥、胡景翼、孙岳 “迎请中山先生北来,主持一切”,在政变第三天军政会议上议决,“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以便打开新的局面”,连发三电。胡景翼同时专电邀请孙中山:“请先生命驾北来,谨率三军欢迎。”[10]806同时电请于右任到京督导。孙中山10月27日复电,并决定北上。后孙中山抱病抵京,派于右任、李大钊、陈友仁、吴敬恒(字稚晖)、李煜瀛(字石曾)5人为政治委员,组成北京政治委员会,处理党务。

胡景翼与于右任在北京相见后,仍把胡景翼与汉朝的李陵相提并论,有“谁知李陵是故人”。胡景翼对于右任说:“景翼当初接受改编,就是为了发动北京政变,就是为了今日迎接于先生。”胡景翼临终遗言对靖国军易帜之事再表心曲:“既思不入虎穴难得虎子,遂率师出关,佯附曹吴,以成去岁中央革命之举。”[3]222他还说:“我这种苦心只有屈武等几个人知道,而为大多数人所不理解。”胡景翼的一片赤诚之心,让于右任倍感内疚。两位肝胆之交的故人友好如初,而且更进一层。

(二)于右任书写墓志铭、挽联盛赞胡景翼

1924年12月,李大钊、于右任派屈武陪同胡景翼率军南下,胡景翼就任河南军务督办,坚决执行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出现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空前盛况。

于右任也应邀到开封,对胡景翼在军政方面多有襄赞。1925年2月,于右任奉孙中山命令赴奉天(沈阳)会晤张作霖,以制止张宗昌部进攻胡景翼的国民二军,促成胡部豫西大捷。孙中山对胡景翼恳请赴豫指导工作的请求也表赞同,并对委托人寇遐说:“请你转告胡君,我稍息数日,所事妥帖以后,尚欲一至开封,与胡君面谈。”[11]186胡景翼也与李大钊在赴河南前夕面见,畅谈革命理想,在中原形势稳定后,派屈武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北京邀请李大钊到河南指导工作,并于1924年12月抵达开封。他们共同商定,邀请苏联大使访问开封,由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党团员干部到国民二军和河南政府工作,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开展工人运动。李大钊对胡景翼评价非常高,河南的工作也对国共两党在河南地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1925年1月,胡景翼委托刘允丞与在北京的于右任,并在李大钊的陪同下,访问了苏联大使馆,并同苏联武官进行会谈,后来派一批军官去苏联基辅军事学院学习。广州黄埔军校也向国民二军输送大批军事人才。

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将军在开封溘然病逝,举国震惊,实为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将军病逝后被追赠为陆军上将,归葬于陕西华山北麓王猛台下。作为将军师长、战友的于右任尤为伤心悲痛,他挽联曰:“盖世勋名,不为王翦;弥天风雨,又哭中山。”[3]202胡景翼被于右任比作秦国大将王翦,认为他有着盖世功勋,又哀悼号同为“中山”的胡景翼。

同年5月,于右任在对国民二军的一次讲演中,称胡景翼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他的不朽功勋,永垂史册!”他号召国民二军发扬胡景翼精忠报国、忍辱负重的革命精神,为国民革命多做贡献。胡景翼灵柩归葬陕西华山脚下,于右任专门撰写手书了《胡公笠僧墓志铭》。在墓志铭中说:“以余知公深,属为文埋幽质远。”[3]224表露与胡景翼的知己情谊,并高度评价:“治军十余年,无时不以爱国爱民为倡导。综经过战事,无不以少胜多,其在关内诸役尤烈,故乡人每竞称之。”在铭文中对胡景翼的靖国军受改编称之:“予以大义责之,去三原,公夜半至余家,誓终身报国,竟受编为暂编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3]226已经完全原谅胡景翼,并赞誉“誓终身报国”。铭文后附诗:“太华云开,中原天晓。振臂一呼,豪杰多少。为将为儒,为僧为佛。胸有千秋,心无一物。亦孙亦徐,亦关亦岳。国之少年,世无先觉。王翦为友,王猛为邻。古今百战,独为烝民。灵兮归来,我亦雪涕。十亿劳民,一声万岁。”[3]227在诗中于右任高度赞扬胡景翼的革命功绩,将军博学多才,文武兼备,为将是一帅才,比作孙武、徐达、关羽、岳飞;为儒是一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温文儒雅,一手漂亮的书画甚是了得。“为僧为佛”一句,是称颂其追随孙中山誓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之精神难能可贵,并非指他笃信佛教欲出世为僧。1932年,于右任、冯玉祥、张群等国民党元老力主为胡景翼建祠,以纪念胡景翼及其部下阵亡将士。1936年秋,胡公祠在郑州落成,于右任手书了大门楹联:“百战奠山河革命勋勤昭国史;万人空道路中原庙祀报元戎。”并书写《郑州胡公笠僧祠碑记》,并赠送了陈列物品,2009年6月,胡公祠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于右任晚年在台湾写诗怀念胡景翼

1951年,寓居台湾的于右任先生在国民党元老张群处见到胡景翼上将1924年春所题《为张岳军题胡笠僧为岳西峰〈临岳武穆书长卷〉》,百感交集,一连题诗四首:“武穆精灵呼欲出,将军文采似相承。当年霸业今安在?垂老才知负笠僧。” “风雪关山共几程?崤函归路昔曾经。张侯佳句吾能记,夜色微茫见大星。”“武穆遗书何处寻?重视跋尾一沉吟。伤心二十余年事,白首题诗泪满巾。”“遗憾难为告九原, 茫茫华夏两坟园。摩挲上将新诗卷, 洗涤神州旧泪痕。一代人才悲命短,几番雷雨更招魂。夜深犹是汤阴道, 老木风声叩庙门。”[5]310最早把胡景翼比作岳飞(岳武穆),始于靖国军时期的董振五,他在给陈树藩的诱降回信中说:“吾愿祝立生为关岳文史(关羽、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早就千秋。”[12]157于右任也多次把胡景翼比作岳飞,在他为胡景翼撰写的墓志铭中也有“亦关亦岳”的诗句,而看到胡景翼临写岳飞长卷的手稿时,更是赞扬胡景翼文采“武穆精灵”,自己“伤心二十余年”,“泪满巾”,才知辜负了胡景翼的一番拳拳苦心,高度赞扬胡景翼当年独担骂名、隐忍韬晦、一诺千金、忠诚报国的精神。

于右任是西北革命的先驱,胡景翼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们曾经由相似的身世、性格、学养、志向而形成强烈的反清革命思想,他们在日本相识相知,于右任引见胡景翼拜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把陕西革命大业托付给胡景翼,胡景翼矢志完成孙中山托付的陕西革命重托,先是经孙中山同意邀请于右任出任靖国军总司令。但在靖国军后期,由于北洋军阀的大兵压境、四面受敌的困难境况,胡景翼为了陕军的出路无奈接受直系军阀改编,受到上至孙中山、靖国军司令于右任以及一些部下的不解,他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才最终在北京政变后有了实现迎请孙中山、于右任北上主持、督导革命工作的然诺,也得到了孙中山、于右任的谅解。在北京政变后,二人最终冰释前嫌,共同促成北京、河南等地的革命工作的不断发展壮大。胡景翼去世后,于右任在治丧、建立胡公祠以及赴台后多有怀念他们的相知友情,高度评价胡景翼的革命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墨石.于右任年谱附手书标准草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永平.于右任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3]  李凤权.胡景翼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4]  孙中山.孙中山复于右任函(一九一九年一月五日)[M]//于右任先生.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5]  杨中州.于右任诗词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會.陕西文史资料:第16辑[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7]  陕西靖国军纪事[M] //近代史资料专刊: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

[8]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陕西靖国军[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9]  马伯援.我所知道的国民军与国民党合作史[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辑总号27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

[1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11]  西北革命史征稿:上卷[M].上海:上海书店,1949.

[12]  西北革命史征稿:下卷[M].上海:上海书店,1949.

【责任编辑    刘亚楠】

Yu Yourens Support, Misunderstanding, and Remembrance of Hu Jingyi

ZHU Zhengping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Abstract:Yu Youren promoted the revolution and introduced Hu Jingyi to the “Haoranlu Society” founded by Sun Yat-sen, which influenced Hu Jingyi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the War of Law Protection, Hu Jingyi and his subordinates established the Shaanxi Jingguo Army during the Sanyuan Uprising, strongly advocating for welcoming Yu Youren as the Commander in Chief of the Jingguo Army. Yu Youren supported Hu Jingyi and was ordered by Sun Yat-sen to return to Shaanxi to lead the Shaanxi Jingguo Army. During the Jingguo Army period, the two supported each other in military command, establishing schools, and build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However, dissatisfaction, disappointment, and resentment towards Hu Jingyis acceptance of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Zhili Clique impacted on their relationship until Hu Jingyi and Feng Yuxiang launched Beijing Coup and took over Henan, where they finally gained Yu Yourens understanding. After Hu Jingyi died of illness, Yu Youren wrote poems, elegiac couplets and epitaph in memory of Hu Jingyi, demonstrating their profound revolutionary friendship.

Key words: Yu Youren; Hu Jingyi(Hu Liseng); Jingguo Army; Beijing Coup

猜你喜欢
于右任
于右任安心吃亏
于右任逃学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陆
于右任遗墨文献首展西安开幕
于右任的书品与人品
于右任维权
于右任维权
以真换假的于右任
以真换假的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