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主流媒体理应创新时政报道方式、践行融合报道方法,讲好中国外交故事,传播中国外交思想。2022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尼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新华社发挥国家通讯社的权威专业优势和融媒技术优势,在内容上“首脑外交、多点触达”,在站位上“有声有色、多方声音”,在形式上“视听结合、多种文体”,在借鉴上“与民同乐、多重叙事”,形成了“大国外交、多维形塑”的国际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国际新闻 时政报道 大国外交 新华社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①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踏上新征程,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中國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启动举世瞩目的东南亚之行。出访历时6天5夜,行程紧凑,活动密集,成果丰硕,新华社对此精心策划、专题报道。
就国际新闻类型来说,大致有三种模式,国际新闻报道、对外新闻传播、世界/全球新闻传播,其中“国际新闻报道=境外事实(包括境外媒体报道的国内事实)+本国媒体+本国受众”②。从客观观察来看,此次新华社对主席出访印尼、泰国国际会议活动的报道是发生在境外的新闻事实,由新华社中文客户端主要面向国内受众传播,是国际新闻的一类,且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新闻类型属于时政新闻,故新华社此次“习主席赴印尼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主题新闻报道是国际时政新闻报道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内容、站位、形式、借鉴等多方面的分析,以“多点触达”“多方声音”“多种文体”“多重叙事”展开了大国外交的“多维形塑”国际时政新闻报道,从而达到“多频共振”的传播效果与新闻反哺。
一、内容:首脑外交、多点触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背景下,我国所呈现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布局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最为显著的特色和亮点是日益活跃的首脑外交,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外交实践的共同特点。③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参加多边外交场合,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就热点问题给出中国方案,传递了开放合作、平等互利、创新发展的中国声音,直接展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外交风格。新华社此次主题报道在内容上多点体现和传达了首脑外交理念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风范。
国际新闻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跨文化传播等息息相关。多点触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体现。首先,国际政治的触达。国际时政新闻报道,突出“时政”二字,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行程密集,30多场活动,从运筹多边外交,到引领双边关系;从密切大国互动,到深化互利合作;从阐释中国之治,到回答世界之问④……以多种形式的组合报道展示“大国外交”的理念,“焦点新闻”板块从习近平主席会见与会联合国秘书长、各国领导人系列外交活动报道,到积极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美关系等时代话题精神,向世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回顾历届G20峰会的中国主张,微视频《同舟共济向未来》讲述亚太和平发展关系,“新华社全媒头条”会后通稿《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等等。其次,国际经济的触达。国际经济的结构直接影响国际新闻的生产与流通,G20峰会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区域国家与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经济内容是此次主题报道的主要议题。《海报|习近平就数字转型提三大倡议》就数字经济议题报道,《合力续写“亚太奇迹”携手世界大道同行——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为亚太合作指明方向》就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展开讨论,《元首外交|中印尼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这个项目,意义重大》通讯报道雅万高铁建成过程等等,就经济议题的本体和延伸做主题报道。再次,国际文化的触达。这是跨文化传播方面的表现,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境和文化的传播,文化价值和价值观的传播远远超过新闻信息内容的传播,文化内容的参与也让以时政为中心主题报道显得趣味和生动。“精彩图集”《泰国传统竹编器皿化身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会徽》《镜观世界|遇见巴厘岛》、“滚动报道”《彭丽媛参观甘拉雅尼音乐学院》、“精彩视频”《APEC灯光秀闪耀曼谷湄南河畔》等等,通过对会议举办地印尼巴厘岛、泰国等地的描绘传递大国外交色彩丰富、活泼有趣的一面。
二、站位:有声有色、多方声音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贯彻和落实二十大精神,中国大国外交的确定性及趋势表现在以确定之中国应对不确定之世界、以确定之政策推进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大国担当更加积极有为、大国特色更加显著、大国风格更加明确等方面。⑤因此,“沟通世界”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度的政治站位使得此次主题报道立意深远,以时政报道为主旨,通过精妙的议程设置,全方位的报道角度,有声有色、借助多方声音积极塑造与传递大国外交的理念与成就。
在议程设置上,跟踪会议进程,抓住前期、中期、后期的会议进程时间线索,多角度全方位跟进报道。首先,前期定调传播。《国际社会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泰国》《推动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 为全球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印尼华侨华人热切期盼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等专稿,凸显中国站位和国际社会的期待。会议过程开始前《新闻背景:二十国集团》《新闻背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普及受众两次会议背景知识。其次,中期全面传播。会议过程中以“第一观察”“金色相框”“第1视点”“元首外交”“高清大图”“微视频”“海报”“学习进行时”“一图读懂”“全球连线”“国际观察”“专访”“有声海报”“镜观世界”等专栏形式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视听报道。再次,后期深度传播。会后发表新华社权威评论和专题通讯稿,对会议进程和活动意义复盘与升华。“新华全媒通讯”播发通讯《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详细记录习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以共情的笔触描绘此次大国外交进程。《新华社评论员:明时代之大势,行天下之大道》一文,深刻点明此次主席出访的深远意义,这是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领导人的首次出访,是新时代中国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生动外交实践。《从巴厘岛到曼谷,习主席让世界读懂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这样阐明》以新闻叙事的方式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在报道角度的创新方面,关注“他者声音”的客观立场,通过“各方声音”板块倾听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其他国家领导人、国际专家、国际友人对中国参会的看法,体现出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对于G20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这样的国际性活动,尽管新华社中文客户端主要是对内报道,也充分将全球化视角内化其中,如“印尼华侨华人热切期盼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访印尼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乌诺”“多国人士热议中美元首会晤为两国关系把舵定向”等等,借助外国友人的观点,客观展现国际方面对中国和平发展、创新进步的认可,从而为国内受众打开了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增进民族自信心与大国自豪感,并且各个专家点评的角度各异,有声有色,从会前到会中再到会后的全方位报道,形成一种“复调传播”的效果,国际舆论对此次会议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列报道的站位,也让主席出访的意义、价值得到了更加生动的诠释。
三、形式:视听结合、多种文体
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大众媒体对进一步扩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国际影响力、国际认同度,有着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有必要加强“文化范式”构建,注重文化表达,积极拓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国际传播的文化路径。⑥新华社此次主题报道,发挥融媒传播优势,全方位报道会议进程,展示主流媒体的创新行动。此次主题报道的智能分发主要传播渠道是提供给终端用户的新华社中文客户端,这是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运营的移动端新媒体渠道,通过智能化编辑部创造的报道产品直播、文字、图片/图表、现场新闻、短视频、AR/VR新闻、卫星新闻等,视听结合,且在新闻产品的文字质量上多种文体组合报道,从“内里”到“外形”做到身型俱佳,国社典范。
在之前的“服贸会”等相关报道中,新华社已经做出“优质文字+独家图片+原创视频”等视听结合的多种样态融媒体报道的有益尝试并且取得良好反响。此次报道继续延续这种模式并且不断优化。首先,在报道设计方面,对新华社中文客户端新闻展示页进行统计,分成“焦点新闻”“精彩图集”“滚动报道”“精彩视频”“热点评论”“各方声音”多种板块组合报道,分门别类,频次之多,既有视频报道,也有文字报道,多个板块报道设计供受众选择,如《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会徽背后的故事》《在印尼,这首雅万高铁的说唱歌曲火了》以音视频的方式更具感官体验。其次,在文字报道方面,结合消息、通讯、评论多种文体,既有意识形态理念传达,又能触及不同受众群体,“焦点新闻”聚焦最重要的政策传达、领导人动态,作为头部板块强调政治传播属性,以消息文体为主,也有“轻质”的通讯报道,如《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患难与共的朋友》,以主席讲故事的口吻,延续了领导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外交风格,树立领导人亲民形象,传递“友好一家亲”的大国外交风范。“滚动报道”板块突出新闻的时效性,展示活动的时间线索,追踪会议的最新动态,比如对习主席访问泰国的每个环节进行动态报道。“热点评论”是评论文体属性,《大国外交的光辉篇章》《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权威解读中国国家立场与官方态度。再次,在视听报道方面,“精彩图集”板块,对习近平主席、彭丽媛夫人会见各国领导人的系列图文展示凸显了首脑外交的大国风范、领导人的领袖形象和个人魅力以及睦邻友好的国际氛围,这是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的火车头。《图解G20峰会》《有声海报│习近平在G20巴厘岛峰会上的讲话金句》以精简文字、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有关会议的重要和关键信息,放大图片的视觉信息解读功能。《高清大图|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一图读懂|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让我们看到大国关系需要良性互动,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对世界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镜观世界|遇见巴厘岛》以鲜活的图片让我们看到了会议举办地巴厘岛的自然风光、会场布置等,直观且生动。“精彩视频”板块,《全球连线|全球发展的中国贡献》以6分钟微纪录片的精彩画面,从微观个人的成长体验看到了中国对全球发展做出的实际行动。
四、借鉴:与民同乐、多重叙事
“大国对话语权的角逐时常表现为其对国际关系叙事模式的博弈和竞争,因而外交叙事能力建设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特别是软实力和话语权构建的重要考量”⑦,如何改进外交叙事方式,讲述能够被国际国内受众易于理解、接收认同且有共情力的故事,从而更好传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主流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提升的能力。主流媒体的主题系列报道一般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功能,有十分“硬核”的价值观输出、恢弘壮阔的场景展现以及正面典型的人物塑造。但新华社此次报道的主要传播平台是移动端,从社交媒体的属性来看,信息传播的审美趋向其实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审美,生活化、民间化才是组合报道的核心构成,不同的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叙事策略的平衡也会创造出更加和谐、多彩的传播效果。
此次习主席出访印尼、泰国是国际时政活动,其成果与各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主流媒体若能以多重叙事的报道方式,扩大报道内容、与广大民众深层互动链接或许有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一方面,在新华社以往的实践中,已有的网红工作室推出张扬等知名“网红”记者以及“洋网红”,强化个人形象以带动叙事效果。如张扬的特别访谈节目《张扬访谈》之《王亚平:重返太空的183天》由新华社“网红”记者张扬深入北京中国航天员中心,与王亚平及家人对话,让受众立体式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微观点滴。整个访谈温情脉脉,张扬在访谈的过程中不仅是主持人,更是倾听者,强化了受众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以不同媒体平台为借鉴对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在其基础上延伸推出新媒体栏目《大国外交最前线》,以新闻主播vlog的方式人格化、轻量化向受众普及时政知识。从叙事理论的切入,《大国外交最前线》的叙事故事特征在叙事情节的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交织方面,叙事结构的外结构与内结构整合方面,叙事话语特征在多元身份与多重主体的叙事者方面,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方面,多时间序列组合的叙事时间方面等等值得借鉴。
五、结语
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其高瞻远瞩的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气度激起广泛的世界回响,此次出访活动让国际社会再次领略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卓越风范、天下情怀,见证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新华社对此进行主题系列报道,立足全球视野,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在内容上实现“多点触达”,在站位上传达“多方声音”,在形式上采用“多种文体”,在借鉴上需要“多重叙事”,形成了对大国外交的“多维形塑”,做出了国际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探索表率,此类问题值得在学理层面继续深度挖掘和实践层面融合发力,讲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故事。
【本文系2023年度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传播视域下中文主播的文化叙事研究”(项目编号:CUC230D01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2023-03-27.
②刘笑盈. 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4.
③张清敏. 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09):64-87+157-158.
④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评论员:明时代之大势,行天下之大道[EB/OL].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224303?d=1348cc,2022-11-22/2023-03-27.
⑤张清敏. 二十大以后的中国外交:理解与思考[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2,39(06):1-21+165.
⑥郭树勇,孙敬鑫,王公龙,刘宏松,毛维准,张爱玲,李朝飞. 习近平外交思想国际传播的理论、方法与重点[J]. 国际观察,2022(03):1-27.
⑦杨明星,赵玉倩. 中国共产党外交叙事的百年演进与历史经验[J]. 国际观察,2021(06):1-26.
作者简介:林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学博士研究生
编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