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融合视域下省级广电媒体深融的基础、路径及进路

2023-07-14 09:22李铭煜
新闻论坛 2023年3期

【内容提要】基于媒体深融契机,多屏融合正成为时下广电融媒的重要突破口。本文聚焦近来实施“大屏+小屏”双轮驱动战略的广东广播电视台,探究其如何在加快频道频率、大屏及小屏平台推陈出新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流程、管理体制和产业经营、重大报道模式等全面革新,探索出的小屏倒逼大小屏融合实践路径。未来,以广东广电为代表的省级广电,仍应在融媒思维、竖屏表达、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创新,以推动广电系多屏融合实践走向纵深。

【关键词】多屏融合  媒体深融  广东广电  省级广电

自2014年迄今,国家层面的广电融媒工程已推进了近10年。回顾这段历程,随着我国全媒体广电传播体系呼之欲出,各级广电多屏平台建设渐趋完善,现阶段的广电媒体融合已步入深融期。根据2020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坚持多屏互动、矩阵传播,坚持平台与网络并用、内容与服务并重”①等总体要求,以打通平台界限为要义,以内容、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的多屏融合战略,正成为广电融媒向纵深演进的突破口。

立于政策导向,省级党台作为广电媒体深融的中流砥柱,也是多屏融合本地化实践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依托多屏融合战略,省级党台着力实现大小屏双向赋能以加快区域性传播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深度对接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以域内合作构建区域性传播生态。目前,关于广电多屏融合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其现实背景、发展趋势及节目实操等,侧重关注央级广电的最新动态,而较少专门探讨省级广电在其间扮演的角色。鉴于此,本文从多屏融合视角,聚焦近来实施“大屏+小屏”双轮驱动战略的广东广播电视台,探究其战略得以落地的基础、路径及进路,以期为区域性广电深度融合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区域全媒体传播平台:省级广电多屏融合的实践基础

基于我国四级融媒布局,搭建深耕区域的全媒体传播平台,是省级广电推动多屏融合的实践基础。就广东广播电视台而言,自2014年成功合并原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南方电视台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成为本省唯一一家正厅级广电集团以来,如何在存量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快频道频率、网络大屏和移动小屏的推陳出新,是彼时广东广电亟需回应的现实问题。

(一)事企分离与市场运作:革新省级频道频率平台

体制分离,是广东广电革新频道频率平台的起点。回顾前广东广电时代,由原四家广电机构组成的媒体格局,虽曾带领广东广电业度过一段黄金时代,但也因资源分散面临着内容创新和品牌培育落后等问题,②有待在顶层设计上转向集约化发展。鉴于此,一方面,新挂牌的广东广电将广东广播电视台确立为事业运营平台,保留频道频率的事业性质;另一方面,将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更名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产业经营平台,确立其企业属性。③由此,广东广电构建起事企分离的新体制,为后续事业平台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

聚焦频道制改革,广东广电着力推动市场导向体制机制改革。区别于传统中心制管理模式,频道制“把电视台的经营权部分下放到频道,需要频道成为一个经营实体”④,借此明晰旗下各频道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使其不仅是播出主体,也承担着创收和管理职责。在此基础上,以广东卫视等重点频道为试点单位,进一步深化频道公司化运作,“对频道负责人实行‘一岗双责,即频道总监且兼任公司负责人”⑤,推动各重点频道直面市场竞争。从整体改制到局部试点,广东广电渐进式推动事业体制改革,着力提升频道频率平台的运营效率。

(二)产业整合与资本链接:布局省内网络大屏平台

广电融媒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有赖于合理配置自身资源,形成对外竞争优势。早在2010年四台整合前,原南方传媒就通过整合集团经营性资产,推动旗下南方新媒体公司形成以IPTV、OTT TV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成为国内省级广电系统资源集聚度最高、牌照最齐全的新媒体单位之一。”⑥至2014年四台合一后,立于前期优质资源,南方新媒体保留其核心业务,独家经营广东广电IPTV、OTT TV两个大屏业务。至2022年6月底,由该公司打造的“喜粤TV”和“云视听系列”两个大屏品牌,合计有效用户超2.6亿户,⑦产业规模化效应愈发明显。此外,以整合原四台官方网络为契机,广东这时期还建立起旗下另一大屏终端——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以此进一步充实其网络大屏矩阵。

在搭建集团大屏平台的同时,广东广电亦积极链接资本市场反哺自身,通过内部挖掘和外向合作,向大屏平台注入社会资本。其一,内部挖掘。推动前述的南方新媒体于2016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2019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简称“新媒股份”。其二,外向合作。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统筹下,联合省内媒体与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总规模百亿元的融媒投资基金,以支持省内融媒重点项目。⑧汲取以上资本力量,上市不久的新媒股份于2020年发布全新品牌“喜粤TV”,加快自身融媒转型步伐,旨在从深耕省内IPTV业务转型为辐射全国的互联网视听头部平台。

(三)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兴建湾区移动小屏平台

相较于频道频率和网络大屏,移动小屏建设是传统广电融媒的薄弱一环。立于自身优劣势,广东广电确定“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两大建设思路。2016年初,旗下电视中心全媒体部与ZAKER合作推出“触电频道”,实现广电媒体与第三方小屏平台的直接整合。凭借入驻平台模式,上线不久的“触电频道”在同年两会期间,即向超1.5亿用户推送广东台视频内容,⑨显著提升广东广电重大主题报道的全媒体传播效力。

至同年底,随着自主打造的“触电新闻”客户端成功上线,广东广电小屏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根据艾媒咨询2018年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客户端上线两年半累计下载量3952.94万次,名列华南地区党媒客户端第2位,⑩已成为集团多屏传播平台中的一支轻骑兵。近年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客户端适时打出“湾区资讯服务第一端”新口号,着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连接跨区域用户的机遇。此外,广东广电还有由各种第三方账号组成的小屏传播矩阵,它们发挥着填补上述两大小屏平台传播盲点的重要作用。

至此,以“触电新闻”上线为标志,广东广电已搭建起覆盖大小屏的区域全媒体传播平台,即以频道频率、IPTV、OTT TV为主的大屏平台,和以第三方账号群、触电频道、触电新闻为主的小屏平台,下一步融媒重点是“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平台互融互通,发挥融合传播效力”11。

二、小屏倒逼大小屏融合:省级广电多屏融合的实践路径

本质上,大小屏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在此过程中,根植于互联网语境的移动小屏发挥着牵引电视大屏转型的重要作用。就区域性广电媒体而言,参照小屏运作逻辑,推动自身生产流程、管理体制、产业经营和报道模式全面革新,是大小屏平台能否实现有机融合的关键。具体到广东广电,作为小屏旗舰产品,“触电新闻”客户端正成为前者构建大小屏端口融合的汇合点。

(一)从合到融:打破采编结构壁垒,实施多屏融合生产

根据彼时规划,广东广电依托“触电新闻”客户端,“从生产流程开始改造,真正实现深度融合。”12其做法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搭建集团融媒基础设施,打通多屏平台采编壁垒;第二步,以小屏平台为实施主体,实现生产资源集中汇入,即从整合到融合的改造路径。

承接上述思路,广东广电首先探索集团生产体系一体化。一是建设中央厨房技术平台。投资2亿元落成的全媒体融合生产播控中心,负责统筹频道频率、大屏与小屏的核心业务,打破三大平台间的生产壁垒。二是推行大编辑部模式。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统一调配采编播资源,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和多元传播。三是组建全媒体资源库。成立收入全台内容资源的媒资中心,各平台结合自身媒介特性,从中调用各种素材作优化改编。通过建设融合生产主平台,广东广电得以在大小屏平台间架构起连接桥梁,推动旗下各种生产要素跨平台整合。

实现生产要素系统整合,为后续以“触电新闻”为阵地,策动全集团生产资源渐趋融合提供了基础。依托客户端开放性生产平台——“触电号”板块,广东广电“鼓励传统广电的记者和编辑积极转型为全媒体记者,以个人号、媒体号的形式入驻到移动端平台”,向各大屏团队下放采编权和首发权,从而带动全集团形成“先网后台”生产流程。13除提供融合阵地外,客户端运营团队——触电传媒,还基于大小屏媒介特質,开发如“SMART CUT”智能切条技术,降低大屏团队在小屏平台的业务操作成本,从而在技术层面保障生产资源跨平台融合。

(二)管放有驰:持续创新创业机制,推动多屏融合管理

近年来随着体制内广电人才外流现象愈发明显,基于内部创业理念的工作室制度,逐渐成为各级广电突破困局的标配动作,其中也包括广东广电。广东广电工作室探索始自2016年,继该年组建5家工作室后,又于2020年新设11家工作室,其改革深度与广度远超前述以频道为单位的局部改革,体现出更彻底的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全媒体融合特征,具体而言:

其一,工作室享有更多政策,实现公司独立管理。相较于前述频道制的部分放权,广东广电彼时面向各工作室下放用人、分配等更多自主权,并不断完善创业、考核、退出保护政策,形成贯穿工作室制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各工作室与广东广电的关系类似于“分公司+集团总部”14,由过去的纵向多层级转变为现在的横向扁平化管理结构,实现各工作室自主经营、独立运作。

其二,工作室对接资本产业,探索多种混合制经营。部分创收型工作室通过成立公司实体,对接外界资本与产业,展开多元化市场合作,形成国营、民营及员工参股的混合制经营格局。以“黎婉仪财富管理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在与珠江财讯公司实现一体化运营后,即成功引入辰海资本,赋能其核心业务布局,走出了主持人—工作室—公司化—资本化的广电市场化运作新路径。

其三,工作室实行全媒体运作,实施大小屏融合。上述管理制度和运营方式的持续创新,反哺各工作室生产分发环节的多屏融合实践。依托与“触电新闻”客户端运营团队——触电传媒作“齿轮状结合”,各工作室突破大小屏团队壁垒,汲取小屏团队技术、运营和服务优势,实现两者资源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和协同配合,“一批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通过触电新闻分发至全网”。15

(三)抱团取暖:搭建区域共享平台,构建多屏融合生态

作为区域媒体,省级广电融媒不能止步于内部改造,还要眼光向外带动域内广电发展,构建起以“我”为主的多屏融合生态。2017年初,在时任台长张惠建打造“广东广电媒体融合共同体”的倡议推动下,省内21家地市广电先后入驻“触电新闻”,围绕平台共建、协同生产和资源整合展开合作,“实现媒体融合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6不过应当看到,这种凭借自发倡议而形成的区域广电联盟,此时还未充分对接县级广电媒体,仍有待将融合触角进一步下探至省内基层。

进入2019年,以承建广东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珠江云”为契机,广东广电加快对接域内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步伐。作为平台承建方,由“触电新闻”运营团队——触电传媒负责平台前期搭建、日常运营和迭代升级,在政策导向下与各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构建省市县(区)三级平台,实现区域内容融合。”17截至2020年9月,全省多数县(区)级融媒体中心接入“触电新闻”客户端,与后者实现生产、分发、管理环节一体化协同。

除构建内容融合生态外,打造产业融合生态是近来广东广电的一大重点。依托省级融媒技术平台“珠江云”,触电传媒2022年面向全省广电媒体推出“珠江云”产业共建计划,着力创新区域产业经营新模式。首个启动的“粤媒优选”项目,聚焦智能家具产品,推出线上商城和线下店铺,联动省、市、县(区)三级媒体发起电商营销,形成域内广电协同经营局面,以提升多屏融合的造血能力。

(四)联动内外:重构重大主题报道模式,打造多屏融合品牌

“重大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社会热点等展开的战役性报道。”18媒体深融语境下,对区域广电集团而言,重大主题报道既是检验其多屏传播效力的关键节点,也是打造全国性品牌的重要机遇。为此,广东广电着力构建“特别专题报道+跨屏融媒直播+系列专题评论”19构成的立体式重大主题报道模式,沿着深化多屏融合之路步步前进。

一是建立全媒体供稿机制,重构特别专题报道模式。根据特别专题报道的主题类型,专门开通一批时政、民生等门类的“触电号”,以此为主阵地依托全媒体传播指数,推动全员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原大屏团队除完成大屏报道,还兼顾小屏生产作业,实现频道频率、大屏和小屏的多屏端口协同生产。

二是推行项目制联动内外,重构跨屏融媒直播模式。一方面,以项目制为抓手,打破内部横纵科层界限,围绕不同项目的实际要求,调用适配资源、组合最优人员,在内部实现多屏人员融合;另一方面,在同一项目中,联合中央、省内市、县融媒体参与内容创作、并机直播和渠道分发,在外部实现多屏立体传播。

三是多渠道分发精准解读,重构系列专题评论模式。依托“触电新闻”及第三方小屏传播矩阵,对原大屏平台发布的评论内容作二次创作、二次传播,从而针对同一评论文本,基于线性传播和碎片化传播特性,频道频率、大屏平台和小屏平台分别产出完整版、精华版和移动版,满足不同渠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多屏融合视域下省级广电媒体深融的发展进路

整体看,广东广电自2016年底完成平台搭建后,依托小屏倒逼大小屏融合的实施路径,逐步推动其融媒工程走向纵深,但也出现了省级广电当前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即时任广东广电台长张惠建所言:“传播上的多点、多元整合优势没有显现,新媒体还没有实现从平台优势向传播优势转化”20,该问题也突出反映在多屏融合领域。基于此,下文将从多屏融合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拆解回应。

(一)深化反向融媒思维,重视小屏内容对大屏作用力

目前,多数广电融媒未能产生合力的部分原因在于,其融媒理念仍停留在前媒体融合时代的惯性定式上,即单纯强调大屏向大屏的正向融合,而反向融合却较少。如前所述,广东广电通过重构生产流程,将旗下内容资源汇于媒资中心,从而实现内容层的多屏融合。但应看到,这种内容相融更多偏向的是从大屏到小屏,而非小屏到大屏。时任电视新闻中心《今日焦点》副监制陈超平就认为:“‘触电新闻客户端针对小屏受众全新的收看习惯而制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则鲜有在大屏上展现。”21事实上,全媒体语境中小屏区别于大屏的内容风格,也往往能吸引相当多的观众,开辟小屏赋能大屏的新格局。

这里,不妨以该客户端与《今日焦点》栏目共同打造的“融媒特工”节目为据。按陈超平所言:该节目时长5分钟,尽管占节目总时长不到10%,但在播出时却能对大屏收视率起到脉冲式拉升作用。22小屏内容对大屏平台的作用力可见一斑。基于此,笔者认为,以广东广电为代表的省级广电,未来有赖深化反向融媒思维,明确大小屏的双向赋能关系,既要强调大屏团队定向产出符合移动端特性的视频产品,同时也要正视小屏内容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交互性特点对大屏播出有着重要作用力,探索小屏反哺大屏的新机制,以此实现大小屏互为补充、相互引流的联动效果。

(二)善用竖屏表达形式,提升小屏短视频产品吸引力

移动传播时代,随着移动终端和5G网络的普及,短视频已然是当前各级广电小屏生产的必争风口。从运行现状看,多数广电能够基于不同播出载体,依托大小屏生产资源定向产出短视频,一批爆款产品也打响了其全国知名度,但“橫屏嫁接竖屏”现象依旧突出。不少广电小屏产品内的短视频内容布局,自上而下分别是横屏视频框、标题文字栏和评论互动区,未能做到以竖屏形态统领整个播出窗口,且点击全屏后仍是以横屏形态布满屏幕,不符合短视频用户的观看习惯。鉴于此,笔者认为,不仅是“触电新闻”客户端还包括其他广电小屏,未来都必要革新横屏思维,汲取竖屏思维产出基于短视频特性的内容产品。

除理念革新外,制作标准亦需要确立,以确保短视频生产最终得以落地。由于竖屏框幅不同于横屏,导致传统广电基于16:9制式形成的视听语言、叙事逻辑和画面镜头等,均无法照搬到竖屏制作领域,有待建立起一整套集团内部可推行的竖屏创作标准。这套标准一方面可向成熟MCN机构取经,从近年来热播的竖屏剧中汲取参考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党媒属性,结合自身“声光画电”权威资源,充分考量主流媒体在短视频领域期待实现的社会效益。

(三)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大屏小屏融媒输血力

媒体深融语境中,多屏融合实践离不开身兼内容、技术和运营数职的复合型人才。尽管作为区域龙头媒体,包括广东广电在内的省级广电依托雄厚本地化资源,着力探索工作室制以浓厚内部创业氛围,加快全员转型步伐,但人才稀缺仍旧是其当前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触电新闻总编辑郑敏旋就曾坦言:“传统媒体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结构偏老龄化问题,我们中心同样不能幸免。”23某种程度上,能否推动从业人才队伍匹配新媒体需求,已经成为省级广电能否进一步深化多屏融合实践,推动集团融媒工程走向纵深的关键之一。

立于现实情境,目前省级广电复合型人才缺口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广电僵化薪酬制度导致体制外人才不愿流入;二是体制内的传统广电人向全媒体广电人转型困难。面对这种双重困境需要从内外部寻求破局:对外,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并完善人才引进后的相关配套机制,形成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的良性运行机制;对内,在加速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刀刃向内加快存量人才的转型步伐,完善定期脱产人员培训机制,制定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推动薪酬改革向新媒体领域、向复合型人才倾斜。

(四)汲取用户生产资源,强化小屏平台内容聚合力

依托区域党媒属性,集纳本地政府、社会机构及同行媒体入驻小屏端内开放性发布平台,是目前省级汲取台外内容资源的主流做法。应当看到,这一路径尽管能强化新型党端的权威地位,但由于未能充分汲取用户生产资源,导致小屏内容资源仍以自采为主。如广东广电内部人士所言:“(‘触电新闻)的内容生产和经营盈利,还是以广电媒体平台的传统内容生产为主。”24从前述的“触电号”板块看,该平台目前开放政府、企业、媒体和自媒体等5类账号,其中自媒体账号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比肩其他4类,且在质量上也有一定差距,不少账号出现了“空号”现象——仅开通账号但未发布过作品。

因此,省级广电势必要突破目前内容聚合模式的路径依赖,为小屏平台引入更大规模的用户生产资源。一方面,加强“触电号”对社会生产者的吸引力,打造一批体制外的优质原创者队伍,形成端内“PGC+UGC”内容生产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端内内容审核投入,建设支持文本、图像、视音频全覆盖的自有风控技术平台,提高内容审核员整体素养、健全审核队伍培训体系,构建起技术和人工并重的内容监管体系,以此引导优质生产者有序作业,从而以导向把控、内容把关强化小屏平台内容聚合力。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党史教育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Z2021B00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見[EB/OL].(2020-11-26).http://www.nrta.gov.cn/art/2020/11/26/art_113_53991.html.

②流媒体网.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张惠建详解广东广电改革动因[EB/OL].(2014-07-23).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06313/keyword_id/-1.

③⑤朱剑飞.浴火重生:展现“中国力量”——2016广东广播电视台崛起之势[J].南方电视学刊,2015(06):6-11.

④谭天.深度融合下的频道制改革[J].电视研究,2017(04):19-21.

⑥蔡照波.媒体融合的现实与未来 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探索与思考[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08):42.

⑦新媒股份.官方网站介绍:公司介绍[EB/OL].https://www.snm.gd.cn/aboutus.shtml.

⑧南方网.广东“文化+金融”再结硕果:百亿元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启航[EB/OL].(2017-01-15).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1/15/c251741.html.

⑨人民网.媒体融合助力广东卫视迈入新媒体传播一线阵营[EB/OL].(2016-07-26).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726/c40606-28585932.html.

⑩艾媒网.2018上半年中国传统媒体APP下载量排行榜(华南地区)[EB/OL].(2018-08-08).https://www.iimedia.cn/c400/62088.html.

11张惠建.重建传播新体系 构建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J].南方电视学刊,2016(04):9-13.

12搜狐网.张惠建:“触电来战”!看融媒大时代,GRT如何下好这盘大棋![EB/OL].(2016-12-30).https://www.sohu.com/a/123079082_570250.

1324肖月.融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转型的市场分析——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例[J].新闻传播,2020(14):36-37.

14李瑜.广东广播电视台工作室改革成效与反思[J].南方电视学刊,2016(05):103-106.

1523冷成琳.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融媒中心:融媒工作室矩阵从“零星破局”迈向“整体跃进”[J].中国广播影视,2022(21):48-52.

16张惠建.移动优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广东广电媒体融合战略布局与责任担当[J].南方电视学刊,2017(01):9-11.

17触电传媒.官方网站介绍:融媒体综合解决方案[EB/OL].https://home.itouchtv.cn/h-col-116.html.

18栾轶玫,徐雪莹.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边控[J].当代传播,2020(04):92-94.

19蔡伏青.坚定理想信念 做好新赶考路上新型主流媒体答卷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02):14-17.

20SMC传媒产业动态.张惠建:广东广播电视台成立一年的媒体融合总结[EB/OL].(2015-05-12).https://weibo.com/p/23041814a5751550102vpat?feed_filter=1.

2122陈超平,李冉.深化融媒体理念提升电视新闻影响力——以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实践为例[J].新闻潮,2019(12):31-34.

作者简介:李铭煜,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