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馆藏品的利用也是美术馆开展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让美术馆成为公众休闲的重要场所,还是深入进行审美教育与推广,都与美术馆的收藏工作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针对美术馆藏品的利用价值和途径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美术馆;藏品;利用价值;途径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公立美术馆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从1929年我国第一家美术馆的成立到现在各省市美术馆的群起,短短几十年,全国各地的公立美术馆就已有400余家,藏品总数已达到50万套。虽然各地都在兴建美术馆,可是我们依然面临美术功能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同时人民群众对于展览创作的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和渠道与平台的、实体与虚拟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因此,美术馆必须明确藏品的利用价值意义,探索利用路径,最大化发挥美术馆藏品的利用价值。
美术馆当下主要的业务范围是收集、研究、传播,而最终的目的是将美术作品的信息传达给观众,一名合格的美术馆从业者,同时应是藏品的守护者,在藏品保管的工作中应尽心尽责、仔细认真。做藏品内涵的挖掘者,通过对藏品信息的登记,平时检查藏品情况的同时发掘更多藏品故事。做好藏品信息的传播者,在保管研究藏品的同时,将藏品的各类信息汇总成藏品故事,传播给观众;做好时尚艺术的引领者,站在时尚的前沿,不光是研究古旧的藏品,更应该研究和传播一些符合当下潮流的元素,吸引更多的参观人群。
美术馆历来都十分注重征集与收藏,藏品是美术馆的立足之本。美术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典藏,这不仅有助于进行研究、展览、教育,还有助于促进艺术的传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术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收购,包括多种渠道、多种类型、多种数量,并不断改进收购方式,以便形成一个完善的收购体系。此外,对艺术的捐赠,可以为美术馆的发展作出贡献,并为艺术的传播作贡献,重点关注受众,合理使用募捐款项,迅速搜寻和整理珍贵作品,以期更好地展示作品的多样性。国家重要的美术馆收藏具有权威性、标杆性、导向性意义,同时美术馆也具有学术和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入藏美术馆的标准一般是从美术史的意义和当代文化的高度来考量,也就是说,国家重点美术馆征集的藏品体现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价值,甚至可能成为美术界的标准。因此,美术馆在收藏时应谨慎,必须要把艺术价值放在首位。
数字美术馆的核心目标是将艺术品数字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并为艺术品的长期保存和传承创造更多机会。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藏品,亦可作为特定时期的实物形态数据的参考。这些文献不仅是对一部作品的记录,也是档案的保存历史,能为研究和恢复馆藏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部分高清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可以作为补救措施的基础。之前,在浙江省艺术馆推出的《艺术馆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省内的艺术馆、美术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让他们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快捷地进行馆内藏书的查阅、借阅、研讨以及远程办理、虚拟管理。通过搭建一座专为行业内人员设计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地防止作品破损,因此,它非常適合各地的艺术机构参考。
以数字化的形式免费公开藏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专业人士提供研究支持,鼓励其在各自擅长的细分领域进行研究。
(一)做好藏品的信息传播
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他们的藏品需求是广泛的,而不是定向的,是需要发挥社会资源力量去广泛寻找的。所以说,藏品的收集比征集更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在收集到藏品以后,我们也要做好藏品内涵的“挖掘”工作,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只能隔着一层玻璃去观察一件作品,而作为藏品管理者,则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和藏品对话,认识藏品,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资源,做好藏品的研究工作。最后做好藏品的信息传播,要做好藏品研究的基本信息、展览信息、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因为展览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就是美术馆最好的文创资源,是与观众接触的最好手段,之前的藏品保护、藏品研究、展览大纲等最终的目的就是做好活动对藏品信息的传播,好的传播能使美术馆的知名度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打造“数字美术馆”
通过把收藏的作品转换成数据,增加了一种更为便捷的展示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藏品的精髓。这不仅是美术馆的主要使命,还有着重大的意义,文博机构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将其所拥有的作品和艺术品的全部以无偿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上海中国画院馆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馆藏、介绍展览、画师、开设网上展厅,实现了美术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等内容的数字化,打破了美术馆展览的时空与实物限制,提升了美术馆观展体验,推动了美术馆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加速了美术馆数字化进程。通过引入现代科学的数字化服务,智慧美术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而且大大拓宽了作品的表现形态,使其得以更加生动地呈现。实现这种转变,可以通过利用现实增强、虚拟现实、3D等前沿技术,构筑实体美术馆的虚拟现实馆,实现实地的现代美术馆;同时,利用互联网构筑虚拟的云游美术馆,实现实地的虚拟美术馆,以及利用AI进行自动导览,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收集、自动存储等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将传统的旅行体验转变为更加高效的旅行体验。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将藏品的基础信息、宝贵的图片等转换为数字化档案,以确保它们可长期使用。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建立环境监测调控系统,以及使用一些智能化的作品安全管理设施。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已经深入各种收藏物的收集、保存、分析、展示等方面,使得收集的物件、资料、信息等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传播、分析、使用,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大数据体系。
充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美术馆”已成为趋势,通过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馆藏资源的管理和运营,而且可以实现其历史价值的最大限程度的保护。通过合规的程序,将数字化的馆藏资源推向公众,让它们得到充分的宣传,从而唤醒人们的文化创新精神。
(三)构建智慧美术馆
智慧美术馆是以数字技术和传统实物美术馆为依托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美术馆。智慧美术馆是一个以展示为中心的集展陈业务、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运营保障为一体的智能系统,智慧美术馆就是以美术馆为中心,在作品、遗迹、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条完整的智慧生态链。
美术馆藏品活化也可依托数字化,数字化也是美术馆藏品活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与价值,是现今美术馆发展道路下的一种最新形态,是藏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藏品的高清化是以另一种方式将藏品进行永久保存,使藏品得到永久的传承。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以其他形式对藏品进行记载。不论是历史上的文字或图像描绘,还是现代的胶片摄影、数码摄影和最近几年的三维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都是为了这一点而进行的,对于大部分藏品的研究,藏品的衍生利用,数字化手段都是让藏品活起来的重要手段。
隨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的出现,我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历史场景,并且可以通过它来深入了解历史,从而让我们的观点得到充分的传播。未来,我们期待各个艺术机构可以彼此学习,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播,拓展公众的视野,挖掘艺术的潜力。
(四)藏品活化,重构展览场域和系统
展览的转化是考验,展览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强化、提取、浓缩,形成史论相结合的材料与角度,同时拎出展览观点、框架,形成清晰的理论逻辑脉络,将理论逻辑转化为场域感知和整个展览体系中的形态类型,统合协调空间场域氛围和活动事件的时序关联(人——创作者、理解转化的策划人、参观者或阅读者;作品——线上虚拟与线下原境;在展示或活动中的时间、空间、人物、作品的全盘考量、合理分配)。
展览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内在欲望的一种外化呈现,是一种放大与强化,是空间场域中各种力量的纠结与碰撞,现代展览的本质就是不断挑战,在矛盾与碰撞中释放张力,在展览空间的营造上,在展示空间的构建上,将人与展览内容一体化,是将人与展示内容结合的最佳意境。
藏品研究是作为藏品管理的一部分来开展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美术馆在管理藏品中不断地完善藏品构成和信息,深化对藏品的研究,这需要学术研究精神。任何对于藏品信息的阐释和丰富都是一种研究活动。藏品管理研究可以大大提高藏品工作的效率,提高藏品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为藏品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条件。
美术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以展促藏”,即通过举办高质量、高规格的展览,发掘好作品再入藏,这是美术馆收藏佳品的主要途径。在得到征集的作品之后,我们也要好好地想一想,怎么做到既让藏品有好的归属,又方便保管和研究,真正实现藏品活化。
作者简介
邱新培,男,汉族,上海人,文博初级,本科,研究方向为美术藏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