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还将古诗词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巧妙地融入进来,将文化性和艺术性两者完美的结合,并且随着不断地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艺术歌曲要想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立足于多个层面来全面分析作品,充分把握审美特征及内涵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对演唱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使演唱中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将音乐作品的意蕴更好地展现出来。
一、艺术歌曲的基本概述
从中国声乐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歌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艺术歌曲兼具典雅柔美的艺术表现和丰富深厚的艺术内涵,不仅在各种舞台表演中经常出现,也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歌曲是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茁壮成长起来的,它一出现就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就词曲方面来说,艺术歌曲在创作过程中,歌词一般会采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来表述,不论是对外部景物的描写,还是对内心情感的刻画,都非常注重突出歌词的意蕴,不仅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同时也注重意境的描写,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感受。而歌词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则为艺术歌曲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使歌词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音乐性,同时在歌唱语言和歌曲韵律上带给人一种缥缈灵动之感。与此同时,中国艺术歌曲还对西方较为成熟的和声技巧进行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并将中国传统民族音调语调巧妙地运用到编曲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曲调。其次,中国艺术歌曲具有时代性特征,艺术歌曲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创作的时代背景。在歌曲创作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能够展现群众精神风貌的元素融入作品当中,使艺术歌曲能够充分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最后,中国艺术歌曲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特征。中国艺术歌曲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审美思想理念,从音乐的创作和演唱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其在民族化道路上未曾偏离过。在题材的挑选方面,往往会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创作灵感,一直以来都与本民族的文化元素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使得中国艺术歌曲可以持续发展、经久不衰。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一个分支,在我国艺术歌曲的萌芽期就已经产生。体裁为直接引用古诗词作品为蓝本或将原诗进行重新改编后作为歌词,在作曲时配合民族调式调性或运用传统戏曲、民间小调等节奏风格创作而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诗词有着极为丰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且正是中国艺术歌曲最佳的素材来源。20世纪20年代,音乐家青主以宋代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歌词,谱写出了《大江东去》,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在这部作品的带动下,黄自、江文也、谭小嶙等人也相继推出了多首佳作。如黄自创作的《花非花》《南乡子》,江文也创作的《水调歌头》《春晓》等,谭小嶙创作的《清平调》《江夜》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冼星海的《古诗十首》等佳作问世,李劫夫、田丰等人也将一些当代古诗词谱成了艺术歌曲。此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所回落。进入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音乐文化的繁荣,古诗词艺术歌曲得到了创作者的重视,多位当代音乐家如谷建芬、赵季平、吕守贵等,都推出了各自的佳作。由此可见,自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后,古诗词艺术歌曲便一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并行发展。至今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仍在延续,并已然成为最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样式。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一)浓郁的音律之美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极为宝贵的文化智慧结晶,内涵丰富深刻,在形式表现上有着显著的音韵特色。古诗词惯于应用合辙押韵的手法,诗词作者在创作中将合辙押韵作为语言表达的根本性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谱曲的难度。古诗词艺术歌曲谱曲最好要使诗词原有的音韵和旋律具有一致性,这样才能让古诗词呈现出优美的韵律感,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听觉体验。音律美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显著特点,例如《杏花天影》《花非花》等作品,歌曲的音韵旋律随着古诗词意境的起伏变化而变化,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令人陶醉的音律之美。
(二)独特的民族之美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民族化艺术歌曲发展中的重要成果,要想使其创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创作者通常会借由古诗词将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并将来自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感悟融入创作中,例如《我住长江头》《正气歌》等作品便体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情结。而创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谱曲时,往往会从民族民间音乐中选取相应的素材,通过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技法,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具有民族性。正是由于这种民族性的独特美感,才更易让古诗词艺术歌曲获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并向世界展现中国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文字的意境之美
一直以来,东方美学都非常注重意境的表现,这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也有所体现。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诗词所具有的意境之美,可以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枫桥夜泊》这首诗为例,其散发着生动自然的意境美感,将不同的景象与作者的情感相互融合在一起,例如其中的月落、乌啼以及霜等词语,呈现出一幅秋天萧瑟凄凉之景的同时,也将作者的些许愁绪表露出来。此外,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离调、五声调式等的运用,在旋律中增添了不稳定之感,与诗人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江水上船只的晃动极为相近,从而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并没有将注重意境之美这一观念舍弃掉,而是通过不断探索多种创作方式,使其能够发扬光大。
(四)经久不衰的创新之美
要想实现艺术的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才方可长久,艺术歌曲这种艺术形式虽然不是由我国发展而来的,但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者却一直秉持着创新精神并将其贯徹始终。古诗词艺术歌曲本就是音乐创作上的一种创新,将独树一帜的古诗词与艺术歌曲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情况来看,古诗词艺术歌曲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以期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元素融入作品当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要点
(一)促进中西文化交融,丰富民族音乐文化
当前,艺术歌曲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更偏重于西方音乐的演唱技法和观念,因此使得一些表演者在思想认知上较为片面,他们认为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最好采用美声唱法,才能将音乐作品的内核更好地诠释出来。这样的思想认知失之偏颇,并且也不利于提升演唱者的表演水平。美声唱法固然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但对其的运用也要科学合理,要结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蕴进行创作创新。随着艺术歌曲的逐渐流行,我国许多创作者已经开始对艺术歌曲进行系统性的改进,以期使艺术歌曲能更好地展现其民族性的一面。作曲家一般采用西方較为成熟的作曲方法,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配合之下,将古诗词所包含的人物、景色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展现出来,以实现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中西交融。例如《蝶恋花》《满江红》等便是中西艺术理念交融下的作品,将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巧妙融合的同时,还对传统民族音乐特色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借鉴,让古诗词艺术歌曲既显典雅不俗又不失民族化特征。通过西方作曲方式的合理运用,使气息、吐字以及音色更加流畅、清澈,同时使作品的音乐表现更加具有韵味,使人们在聆听时可以深刻感受古典的韵律美。古诗词歌曲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在音乐领域的鲜明表现,倘若一味使用美声唱法等西方演唱技法,则会导致古诗词艺术歌曲应有的独特韵味和表达风格受到影响。将西方唱法转化为民族化、本土化的演唱形式,能够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因此,演唱者应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在演唱技法上不应故步自封,而是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实际情况,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演唱方法,这样才能使音乐作品得到更加完美的呈现。
(二)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展现作品艺术魅力
古诗词有着非常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为语言的凝练性和深刻性两个方面。古诗词通常会选择借物抒情或是托物言志,也就是说通过少而精的语言文字,将诗词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情感充分地传递出来,从字面中所理解的含义有时往往并非古诗词的真正寓意。因此,要想演唱好古诗词艺术歌曲,就不应只停留在对作品直观、浅层次的理解上,而是要深入研究分析作品所要传递的内涵,以免在演唱时对诗词的理解表达有误,进而影响演唱效果。以《我住长江头》为例,表面看来是描写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表达,而实际上作者想要通过诗词来传达的是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因此,在演唱该首诗词作品时就应着重表达思念之情,而并非停留在浅层爱慕之情的表达上。
以《诗经》为源头,很多古诗词歌曲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因此其创作和表演都紧紧围绕着当时的曲调和音乐旋律。一般来说,这些古曲多是用古琴进行伴奏,并且是每一个字都有一个音调,在演唱时也主要采用吟诵的形式。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相得益彰,就如同作者诉说内心的情感一般,曲调也较为悠扬、恬静,让听众能够产生清新、柔和之感。这类古诗词歌曲需要演唱者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内涵,只有把握作品的实质,才能将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
(三)切实提升文化素养,驾驭不同风格作品
不论是古诗词还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两者都有丰富且深厚的思想内涵。演唱者在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素养,对于文学、哲学以及历史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和技巧进行不断积累,在正式演唱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投入。就文学层面来说,古诗词在语言表达上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如果演唱者缺少必要的文学功底,将无法充分理解作品的含义,也便无法深层次地展现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例如戏曲风格的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将传统曲调和戏曲唱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其拥有艺术歌曲优美抒情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戏曲腔体共鸣和曲调韵味等特色。而就戏曲风格层面来说,古诗词歌曲有着非常丰富的种类,例如昆曲《春江花月夜》、越剧《孔雀东南飞》、黄梅戏《牛郎织女》等都是极为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还有就是以评弹、梆子腔等戏曲风格为依托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也有很多,这便要求演唱者必须涉猎非常广泛,才能将作品的精髓展现出来。此外,现代风格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通常会将古诗词作为歌词,作曲则主要采用现代乐曲的风格,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现代风格。在运用现代乐曲时,通常会采用十二音、无调性等音乐曲调,并且此类艺术歌曲无论是在歌词演唱方面,还是在乐曲的体裁和风格方面都展现出创新精神,也将其独特、现代的音乐特点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当前有些演唱者在文化素养方面存在些许不足,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合格的演唱者,就需要积极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自身的演唱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演唱者还必须要打下坚实的演唱基础,强化自身的基本功,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灵活掌握其表现要求,只有将自身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融入演唱中,才能更好地驾驭不同风格的演唱作品,从而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全部展现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虽然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在其传入我国后与古诗词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也就是现在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其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能带给听众独特的审美体验。因此,要想使古诗词艺术歌曲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充分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以期在表演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从而使古诗词艺术歌曲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参考文献:
[1]冯笑倓.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J].作家天地,2022(28):42-44.
[2]谢子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内涵探究[J].名作欣赏,2022(24):94-96.
[3]朱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与传承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07):82-84.
[4]孙璟雅.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研究[J].文化产业,2022(19):76-78.
[5]李奕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2(06):61-62.
[6]苏玲芬.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美学价值[J].艺术评鉴,2017(16):52-53+94.
[7]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J].当代音乐,2021(10):137-139.
[8]马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J].大众文艺,2019(17):150-151.
(作者简介:付晓雪,女,硕士研究生,长春光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