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收纳与整理能力

2023-07-13 23:21:57周丽娜
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柜子整理劳动

周丽娜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均提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一日生活中到处存在劳动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将劳动意识形成、劳动习惯培养贯穿在一日活动中。基于我园提出的“三真”劳动教育新思路,我们以收纳、整理为主要劳动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实践。

小、中班幼儿年龄较小,在整理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困难。针对幼儿的问题与需要,我们以小班餐后整理桌面、中班整理床铺为切入点开展研究,运用“进阶式”培养方式,在整理活动中开展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

第一阶段:激发劳动兴趣。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目标,通过创设宽松愉快的劳动环境、游戏中角色扮演、正面鼓励强化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第二阶段:培养劳动技能。以巩固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游戏、儿歌、师幼共同探究讨论等方式方法来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劳动,使幼儿在喜欢动手做事的基础上获得劳动技能,同时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第三阶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能力提升和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的劳动教育更加突出连续性、递进性,注重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形成服务自我、服务他人和服务集体的劳动意识,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以收纳、整理活动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就变得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基于大班幼儿乐于合作、喜欢探究的学习特点,以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提高大班幼儿收纳与整理的能力,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整理书包要让幼儿根据书包口袋的大小與物品的大小建立联系,并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有规律的收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经常出现将物品凌乱地、没有条理地装入书包,或是装进去的东西不记得放在哪个位置等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我整理的书包”展示交流活动、“整理书包小妙招”分享讨论活动,向幼儿抛出“你发现了什么好方法”“你解决了什么问题”等讨论问题,在问题中引领幼儿积极探索,发现自己在整理书包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发现和借鉴同伴整理书包的好方法。

总之,我们坚持以自我服务性劳动中的收纳、整理为切入点,让幼儿在“真生活”“真经历”“真经验”中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动手操作与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案例:“扫地”大作战

文_屈文晶

美工活动区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幼儿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将桌面收拾整齐,但地面却从来没人收拾,整齐的桌面和满是纸屑的地面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在某次游戏后我引导幼儿学习“扫地”,以“扫地”大作战为契机,让幼儿参与到劳动之中。

提高劳动技能:从“不扫”到“会扫”。幼儿尝试开始扫地,有的簸箕悬空不贴地,有的把碎渣扫到地板夹缝里就扫不出来了。为此,我向幼儿示范扫地的正确动作,并录制下来,局部放大,动作放慢,帮助幼儿了解正确使用扫帚、簸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幼儿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他们按照观察和了解到的方法使用扫帚和簸箕,使他们逐渐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

某天,一幼儿提出通过用笤帚尖挑一下的方法将地板缝里的碎渣扫出来,并做出示范。这个好方法很快就被大家使用起来。幼儿从开始的不会扫,到学着别人扫,再到主动观察学习方法,其中的进步不仅是劳动技能提高,更重要的是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增强劳动意识:从“会扫”到“运用”。“美工活动区地面脏”的问题解决了,但餐后的地面清理又变成了“老师的事”。于是借助“值日生”活动,我和幼儿共同讨论责任内容。经过讨论,最终将餐后地面清理的任务归到值日生责任范围里。当大家一起创设值日生环境时,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时候需要扫地?”有了之前的讨论经验,幼儿们畅所欲言,纷纷表示集体活动后地面最容易脏。经过一系列的引导,逐步让幼儿了解到只要地面脏了,小朋友在合适的时间里都需要把地面清理干净。此后,幼儿会自然地将公共区域的泡沫颗粒、纸屑等清理干净。由此,幼儿的劳动意识大大增强。

养成劳动习惯:从“运用”到“珍惜”。随着“扫地”大作战的开展,幼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发现掉在地上的鸡蛋黄很难清扫干净。吃饭时掉落的米饭,也会给负责清扫的老师带来很多麻烦。对此,幼儿意识到应注意保持地面卫生,纷纷表示要“专心吃饭”,并建议将“检查饭后地面”放在值日生负责内容里。不仅在进餐环节,在做美工活动和区域游戏时,幼儿也都格外注意保持卫生。因为自己有了充分的劳动感受,所以能很好地共情。因为有了共情,所以才“珍惜劳动成果”。

“扫地”大作战开展至今,解决的不只是“扫地”这一件事。同时提升的还有幼儿的劳动技能与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班级的责任感、自主动手能力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这些能力、品德能很好地帮助幼儿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这大概就是“劳动”教育的魅力。

案例:“我们的大扫除”活动

文_张莹雪

近些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式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将劳动教育列为必修课。大班幼儿已初步具备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劳动教育方面须加强幼儿对劳动的进一步认识,使他们不仅能够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还能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意识和能力。

每周五保育员王老师都会为小朋友消毒玩具、擦拭椅子等,当幼儿看到这一幕,会自发地想要和老师一起劳动。为此,幼儿园决定将每周五定为“班级劳动日”,开展“我们的大扫除”活动。

案例实录

周五下午“我们的大扫除”活动中,幼儿积极投入劳动。擦桌子时有的将抹布团在一起,有的则将抹布打开,对此我并没有给予任何指导,而是将两种方法拍照记录下来。睿睿想要把地上的脏东西扫进簸箕,可怎么也扫不进去,而后,她双手不停地调整簸箕与扫把的位置、角度,一番努力后终于把脏东西扫进了簸箕。我将这一幕也通过视频记录了下 来。

大扫除结束后,我先将幼儿用不同方法使用抹布的照片投放在投影仪上,问道:“两个小朋友谁能更快擦好桌面?”幼儿纷纷表示把抹布打开的小朋友能更快擦好桌面。之后,我又询问幼儿在打扫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其他问题。睿睿说:“刚开始扫地时脏东西扫不进簸箕里。但是后来我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簸箕,两只手一起配合,脏东西就扫进簸箕了。”此时,我播放了之前录制的视频,幼儿们观看后纷纷进行模 仿。

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是以幼儿为本,抓住日常劳动教育契机,创设劳动机会,满足幼儿的劳动愿望。大班下学期的幼儿自我服务意识、集体意识逐渐增强,也愿意为他人、为班级服务。当他们对保育员王老师的班级打扫工作产生兴趣,并自发想要和老师一起打扫时,教师应充分满足幼儿的劳动愿望。

二是多观察、勤记录,为幼儿搭建主动思考和互相学习的平台,支持幼儿自主探究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幼儿在大扫除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用劳动工具。对此,教师并没有马上给予指导,而是将情况拍摄下来,在进行集体分享时通过照片的对比引发讨论与学习。

三是为幼儿提供劳动空间,在劳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大扫除”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支持他们在劳动中自主探究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遇到困难不放弃的品质。

“大扫除”中的劳动教育不仅停留在对劳动技能的培养上,还蕴含着对幼儿社会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让幼儿能在劳动中获得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老师,帮帮我,我不会”

文_任蕊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热爱探索、喜欢动手操作,但动作能力发展不够完善,很多事情还不能独立完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应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手部动作。因此,作为小班教师,我格外关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劳动能力的方式方法。

案例实录

新学期开学时,君君常一动不动地看着饭碗,半天过去了一口都没吃,询问原因后,他瞪着大大的眼睛说道:“老师我不会吃饭。”午睡时,我带领幼儿学习脱衣服,君君一动不动地说道:“老师,帮帮我,我不会……”随着听到“老师,帮帮我,我不会”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开始思考如何够调动小班幼儿主动做事情的兴趣。我发现君君很喜愛水果,于是决定借助“水果的力量”,引导其发展动手能力。

第二天,我组织开展了“烤制苹果干”活动,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苹果干。君君在烤苹果干的全过程中,自己动手,并没有提出需要帮助。看到君君的积极表现,我及时进行了鼓励,引导他认可自己的行为,感受动手的乐趣。

当天午睡脱衣服环节,君君又坐着等待老师的帮忙。我藏在小苹果玩偶后面和他对话:“君君你好,我是你的‘小苹果,你怎么了?”君君说:“我不会脱衣服,可以帮帮我吗?”“小苹果”说:“君君的小手多能干,还把我做成了美味的苹果干,你一定没问题的!”在“小苹果”的鼓励下,君君很快就把衣服脱了下来。此后,“小苹果”成了君君的好朋友和小老师,君君呼喊老师帮忙的声音也逐渐消失了,他现在说得更多的是“老师,我能自己 做”。

案例分析与反思

第一,教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时创造条件和机会满足幼儿动手探索的愿望,激发劳动兴趣。从君君开始什么都需要帮忙,到教师基于他喜欢吃苹果的兴趣点,利用“制作苹果干”的劳动活动打开他主动做事情的大门。君君的巨大转变,说明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应注重在日常活动中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创造条件满足幼儿对其热衷的劳动事件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来发展其动手能力,从而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循序渐进地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教师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的劳动信心。在君君参与制作苹果干活动后,教师发现他只愿意参与感兴趣的活动,便及时利用“会说话的小苹果”持续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兴趣,再次调动君君的劳动意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牢牢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乐于参与互动。此外,教师及时的鼓励也能够促进并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热情和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表扬,多鼓励一次,幼儿就会多一分快乐和信心。

案例:制作红枣冰糖雪梨水

文_刘娜

我园高度重视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推出特色“三真”教育模式,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我们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载体,从中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寒气越来越浓,秋燥愈发明显,养生保健尤为重要。班级游戏区域有“养生茶饮区”,幼儿在此区域游戏时提出以前在家喝过红枣冰糖雪梨水,现在想自己动手制作。

案例实录

幼儿们开始制作红枣冰糖雪梨水。壮壮试着切雪梨,但没有成功。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问道:“怎样才能顺利把梨切开呢?”一位小朋友说:“妈妈教过我切菜,要一只手扶着菜,一只手切,还要用力。”他用一只手把梨扶好,另一只手“拉锯式”切,顺利将梨切开了。这时另一个幼儿大声喊道:“梨总是跑,怎么办啊?”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其他幼儿。婷婷提出用手捏着梨的方法,但很快被否定了,认为这样容易切到手。萌萌提出用叉子插着梨,然后再切,这样就不会切到手了。我提议大家进行尝试,最后发现这个方法安全、快速,最终共同将所有雪梨都切好。

在洗红枣时,又遇到了新问题,红枣太小,冲洗时总会不小心倒出来。对此,幼儿们开始想办法:“可以用手挡一下枣”“找个扁一点的积木挡一下吧”“可以先用手把红枣捞出来”……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将冰糖、红枣和切好的雪梨准备就绪,大家开始往锅里加水熬制。一小时后,甜甜的红枣冰糖雪梨水熬制好了,所有人都品尝到了美味,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与反思

首先,在一日生活中提供劳动机会,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教育不应仅仅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更应该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劳动,在亲身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

其次,在活动中增强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实效。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制作红枣冰糖雪梨水的过程中发现问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负责观察、引导、支持,为幼儿提供帮助,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动手尝试。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提升了幼儿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幼儿的交流和实践能力。

最后,继续设计游戏活动,让“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持续支持幼儿全面发展。正值霜降时节,制作红枣冰糖雪梨水活动的开展完美契合了节气特征,迎合了人们养生保健的健康需求,是幼儿教育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继续设计“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带幼儿制作并品尝节气食物,不仅让幼儿在劳动中感知四季变化,还有利于增强健康意识,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小柜子里的大智慧

文_安蓓

深秋时节,气温骤降。幼儿的柜子里也多出了很多厚衣服,破坏了原本宽松有序的格局,柜子变得又满又乱起来。为了解决储物柜“满”和“乱”的问题,整理柜子的劳动教育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案例实录

我发现,幼儿普遍认为整理就是把物品叠好、折小放进书包或柜子。其实整理是一种劳动技能和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因为柜子空间有限,所以及时替换不需要的物品,才能保证足够的空间。首先要盘点柜子里的物品,给柜子“减负”。当幼儿把自己柜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才意识到柜子装的东西太多。其次我引导他们一起观察,并讨论“柜子里到底应该放什么”,最终一致决定只留需要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

经历了减负的柜子有了很大变化,但物品摆放方法成了新问题。我提问道:“柜子里的东西怎样摆放,才能既整齐又方便取放?”对此,有书包的幼儿会将换洗衣服、画笔、魔尺、魔方类的玩具放进书包,外衣叠好放在书包旁;没有书包的孩子,更多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经过努力,柜子里的物品变得整齐有序、一目了然。

整理的乐趣来自解决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深秋穿超轻羽绒服的幼儿特别多,但因为羽绒服的面料光滑,使用传统的折衣方法折叠,往往刚叠好一放就散了,对此幼儿很着急。我见状通过示范的方式向他们展示了叠衣服的新方法,让他们了解到衣服整理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也鼓励他们发现并掌握更多的方法。在尝试中幼儿总结出了更多的叠衣服的技巧:“用围巾把折好的衣服系一下,衣服不散,围巾也不会掉”“我妈每次都把手套围巾放帽子里,然后塞进袖子,这样就不会丢了”。劳动让幼儿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和体验,他们也能将整理柜子的经验迁移、延伸到其他活动中。

案例分析与反思

整理柜子的活动已开展两个月了。从被动提醒到主动参与,从不知道什么是整理,到学会对物品进行取舍,有序分类、整理摆放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整理柜子的行为早已内化成幼儿的习惯,幼儿在劳动品格、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用劳动智慧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成了幼儿的法宝。在活动中他们主动参与,感受到了自我服务带来的价值与自信。“整理”的智慧不仅是劳动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生活的幼儿来说,做事有条理、能独立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善于交往合作等能力都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整理小柜子的活动并没有结束,它会继续成为幼儿每天的劳动习惯,并且在不断坚持中随时准备迎接新挑战。

案例:“我也会和面了”

文_李萌

立冬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冬”到来之际,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立冬”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包饺子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围绕传统食品制作,开展了“好吃的饺子”主题周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包饺子,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案例实录

幼儿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并在准备和面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和面时到底需要放多少水,幼儿凭借日常观察长辈和面的经验,两两合作和面,一个负责倒水,一个负责揉面。祺祺和芮芮两人一组,祺祺一点点倒水,芮芮就着水揉面,反复五六次,面粉却变成了一个个的小疙瘩,于是他们向我提出疑问。我引导他们思考和面不成功的原因,祺祺认为是水放多了。我继续引导说:“那添面粉吧,看看能不能变成面团?”祺祺往盆里添了一把面粉继续搅拌,却发现面粉不仅没有变成面团,反而更碎了。祺祺见状又表示:“我觉得刚才是水少了。”于是又开始往里加水,每加一次都反复搅拌,没一会儿面粉就变成了大面团,终于成功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之所以能够对和面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就是因为活动来自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投入和持续行动。此外,也因他们是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所以教师应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鼓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自己去尝试解决。依据此次案例,我们得出的启发有以下三点。

一是利用帮厨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幼儿在此次活动中体验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在他们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启发思路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找到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还能激发劳动内驱力,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是结合节日节气,契合真实生活。节日节气下的劳动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还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了劳动的乐趣,感受到每顿饭菜的来之不易。幼儿在感受劳动、体验劳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提高了生活技能,增强了互助合作意识,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三是家园合力,有效延伸。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延伸,也可以将此次活动继续延伸至家庭,提高劳动教育的感染力,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参与劳动教育实践,使幼儿形成健康向上的劳动教育观念,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出有效指导。

本组稿件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柜子整理劳动
柜子也疯狂
柜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柜子不再孤单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旧柜子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